-
康志刚《滹沱人家》:乡村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蜕变
康志刚的长篇新作《滹沱人家》(花山文艺出版社)延续了他熟悉和擅长的农村题材,通过群像式的人物和几代人的命运,对从农村集体经济时代到半个多世纪以来北方农村生活变迁的图景进行了活态呈现。在当下...[详细]
-
《平原的密码》的儒道互补格局
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原的密码》,是作家许辉最新的散文精粹,近期第二次印刷并面世。全书包括“平原的四季”“平原上的兵车”“平原上的白日梦”“平原上的庄周”“平原上的小麦”“平原上...[详细]
-
工业与城市文学:想象与遮蔽
关键词:城市文学 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张爱玲等的“市民小说”为代表的“咖啡馆里青年男女的浪漫史,亭子间里失业知识分子的悲哀牢骚,公园里林荫下长椅子上的绵绵情话”① 的“消...[详细]
-
从人类学视角看《谁在敲门》中的民间文化景观
关键词:《谁在敲门》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诸多变革,城市文化几乎经历了摧枯拉朽式的推进,民间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说文化自生能力。即便当城市化达到饱和,...[详细]
-
近年“笔记体小说”创作与传统的当代转化
关键词:笔记体小说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带有“笔记体小说”文体特征的小说创作尝试者颇多,其中不乏佳作。近年,随着莫言与贾平凹分别推出新作《一斗阁笔记》与《秦岭记》,“笔记体小说”再次...[详细]
-
“深圳诗歌”:样态、经验与启示
当我们回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版图,其中深圳具有甚为特殊的意义。深圳是广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转型的示范性窗口,这也必然影响到了诗歌创作的整体环境以及诗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详细]
-
记忆·目击·凝思:王学芯的诗歌智慧
对王学芯长篇组诗《彼此的彼此》的阅读,是我近年来诗歌阅读中刻骨铭心的一件事。这种难以忘却的审美体验甚至超越了以前阅读和评论过的他十几部诗集的经验记忆。当然,这丝毫不影响那些诗集的创造性...[详细]
-
《生命是一部书》:真诚可贵的生命之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余秋雨等学者散文的出现并引起巨大反响,学者散文已成为继文化散文、女性散文后又一散文样态的重要分支。由学者、文艺评论家蒋述卓撰写的散文集《生命是一部书》(花城出版社202...[详细]
-
草白:发明另一种“现实”
迄今为止,我在城市生活的时间远远超出乡村。这些年,关于早年生活经历的记忆正一点点从笔端移除出去,而与城市生活相关的场景与经验像漏斗里的水逐渐注入。连我自己也很难说清,它们是如何实现此间微妙...[详细]
-
《烟霞里》:小人物与大时代的直接对话
作为小说家,魏微常常显得“不合时宜”。很多人对她的创作寄予很高期望,她却矜持、固执甚至是故意地不出手。偶尔,她也会在文章或言谈里表达创作的决心与计划,同时又吐露难以推进的焦虑与痛苦,这就更让...[详细]
-
新的生活,需要新的语言来讲述
关键词:《燕南园的星空》 《燕南园的星空:北京大学女诗人诗选》 李少君 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23年1月 北京大学女诗人诗选,这个作者群体天然便带有诸多凝视要素,最高学府、校园诗歌、性别写作,但诗...[详细]
-
读《父父子子》有感:八千里路云和月
关键词:《父父子子》 1936年冬天,在凛冽肃杀的伪满洲国,在积贫积弱、大厦将倾的旧中国,在随时有性命之虞的日军铁蹄下,一个留美归来、喜欢吹萨克斯风的富家少爷高鹏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重大抉择,由...[详细]
-
偏偏喜欢你:人与文的人间烟火——黄咏梅印象
关键词:黄咏梅 在八十年代的广西文坛,传诵着一个文学神童:梧州市出了个黄咏梅。说她 10岁开始发表诗歌,17岁出版第一部诗集《少女的憧憬》,在《诗刊》《星星》《散文》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边地广西人...[详细]
-
程永新《若只初见》:是氤氲的诗意,也是时间与记忆下的生活本真与现实
关键词:《若只初见》 程永新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若只初见》,程永新以名编的广阔视野切入小说家的绵密思维,进行精准的社会观察,在虚构之上还原庸常的生活。与其说,这部小说集是他的个体经验的在场...[详细]
-
三盅《轨》:如何捡拾心理的脚印
关键词:三盅 《轨》 杨绛早年有一篇散文,《收脚印》,开头写:“听说人死了,魂灵儿得把生前的脚印,都给收回去……假如收脚印,像拣鞋底那样,一只只拣起了,放在口袋里,掮着回去,那末,匆忙的赶完工作,鬼魂就会离开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