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目击·凝思:王学芯的诗歌智慧
对王学芯长篇组诗《彼此的彼此》的阅读,是我近年来诗歌阅读中刻骨铭心的一件事。这种难以忘却的审美体验甚至超越了以前阅读和评论过的他十几部诗集的经验记忆。当然,这丝毫不影响那些诗集的创造性价值所在,只在强调诗人近年来在题材策略、精神维度、视角选择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组诗体现了宏大而又精微的历史洞察与生活观念,将现代社会的基本内容与仿真维度高度融合,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启了一个花甲诗人的写作方向。对日常生存的崇敬与审视、对现代欲望的焦虑与不安、对生命精神的缅怀和再建、对民间立场的站位与坚持,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验、理解和表达,理想地体现了诗人独有的文化价值观。诗人在解析现代社会生活纵横片段时,已经确定了历史的纵深坐标,过去和当下在记忆与想象的碰触、交会、阐释中虚实相映,熠熠生辉,形成了一种难得一见的浩荡宽阔诗魂。
勤奋和积累使王学芯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诗歌写作“劳模”,他是一位依靠自己的学养和情怀经营着自己诗歌事业的真正诗人,他倾力表现的是生活本身的原生态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执行诗歌整体话语、结构、视角的坚定性,这使诗人很自信在传统和现代的过渡中进行独立性处理的同时赋予了很多少见的生动、鲜活的情景意象。他以理智和反思的写作意趣,表达成熟理性的生活主张,揭示想象和推断存在世界的内在隐秘。既有凿凿在目的精神传统,又有精密宽远的现代元气。诗人以自觉强烈的解构意识阐释重构现实的原生状态,对那些充满目的性甚至攻击性的生活斑块进行甄别、分拣、透析,维持生活秩序的良性走向。这种诗歌形式感的自律,使得王学芯的诗歌格外重视结构的打造和人性的探测,旋律旷达豪迈,意象高远丰赡。“地面与山峦/没有人愿意天天完全相似/十个不同 清溪涓涓细流 或奔腾咆哮/清空使每面峭壁坦荡……直击自己位置/看到或囊括的全部内容 白昼延长/纯粹性的视野/不是闲情雅致的风景/而是另一次深深呼吸。”(《在十大名山上》)率真的文字被诗人凝练成了有深度、有温度、有强度、有密度、有高度并具有创造性和冲击力的诗歌结构元素,也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诗歌气质,让读者产生意外的“亲近感”。
随着岁月的递增,王学芯像一位不倦的使者,常常醉心于对人性、精神、欲望走失落败的持续发难,面对眼花缭乱复杂零碎的日常情景,他竭力要唤醒那些曾经闪光热望而今却显得有些荒疏沉睡的生存世界。“朋友抽象/朋友坐在苍穹之上 云做的纸杯沏茶/形态中的一点浮沉深度……握住的手 指骨仿佛特别柔软和友好/带着的微笑 交情/如同日益着色的一种腔调/囊括起蒸腾的一切……似乎始终没有断裂的维系/始终在如此的过程中延续下去/融洽地饮一杯几个小时的茶/直到纸杯疲软变形/茶片积淀/不再沉浮。”(《彼此的彼此》)诗人瞭望那些变形走样的生活图像,不动声色地端详着随波轻浮的世间物象,透彻的巡察之余表达了深刻而平静的反拨与校正,在平淡之中表现了一种默默的疼痛,对人性的逼仄、灵魂的变异和个体的不正常状态表现了彻骨的失望。同时,思虑的心酸,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在此形成了一个隐喻密码系统,迷失与寻找、隐忍与无奈、从容与沉静、理想的感伤和心理的撕裂,都在朴素诚挚的古老诗意中化为凝视和感知的深邃对话。诗人在宽广的人性世界中用寻根和守望的超强信号对友善和诚实表现了由衷的点赞,平常之处见深意,文字光滑,意境迷人。这是一种当下亟须的诗歌精神。
《彼此的彼此》的精彩还体现在它以疏解记忆的方式回应现实的精神性寄托,始终以纯正的姿态带着关怀和温暖写作,在不完美的世界中表达一种完美的期望,实现现实和历史重逢的可能,具有强劲的时代承载力。诗人观察着这个世界的细微变化,在确立精神立足点的时候,随时体现了致敬时代的渴望和冲动,从而根本摆脱了个人日记的梦幻性质,直面现实和存在,构成这组诗的主旋律,坦荡地表达了时代不灭的思索、激情、理想和诗意。组诗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断地借助记忆、回想和比对,展开对现实景象的体悟和感受,貌似可能导致人们经验世界的寒凉乃至紧张,但诗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却充满温暖和善意,虔诚于地,温厚款款,实现一种更深广意义上的超越和升华。王学芯是一位既心仪传统又愿意与时代深度交流的诗人,他所具有的感人至深的用心品质使他赢得了珍贵的审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