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个性及其他
阅读的意义每人的阅读经验不同,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写作者而言,应拥有一定数量的阅读,这是无法绕过的事业路径。都说科学是一种抽象,比如数学或物理学,有许多定理和公式。文学艺术何尝不是一种抽象,所...[详细]
-
蓬勃如春的不只是爱情,还有生命
马金莲的新作《爱情蓬勃如春》看似讲述爱情故事,实则是以这个古老的文学主题为引子叙述人生,从人生遭遇中反观生命。蓬勃如春的不只是爱情,还有生命,正如小说封底的那句话所说:“……在生存条件相对落...[详细]
-
食金石力 养草木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华文作家裘索的“花所望”,以花为途,为径,为舟,为楫,所望是一种观看取态,并无特定的对象与目标。目力所及,或远或近,无需深究。花所望,或许是斯人所望,又或者人与花并无二致,所望亦...[详细]
-
《耳朵》:以情感为方法审视城市与乡村
2021年,作家徐春林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宁红》,受到了何建明、梁鸿鹰、何向阳、孔令燕等作家、评论家的赞许。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作家这部反映农村风物、茶文化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详细]
-
《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在午后小镇,眺望远方
帕斯捷尔纳克在其自传体小说《安全保护证》里写道:“我们描写天气,或描写与天气毫无二致的大自然,就是为了给它披上我们的激情。我们把平日生活拽进散文是为了写诗;我们把散文拖进诗歌是为了音乐。我...[详细]
-
“新南方”在流动与重组之中
近几年“新南方写作”逐渐成为文学界讨论的热点。不过,什么是“新南方写作”的新颖性与规定性?考虑到今天归之于“新南方写作”的作品风格各异、范围甚广,这一问题似乎直接关系到这一概念的合法性。以...[详细]
-
《月上》:月上放歌颂“嫦娥”
近日,神舟16号成功飞天,6位宇航员在天宫合影的镜头骄傲地出现在世人眼前。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常常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展进步而激动自豪。而要想深入了解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建设成就,我常常翻阅国家重...[详细]
-
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可以有出口
《夜樱与四季》,很好的书名,沉静的况味。 想起宫本辉,有篇小说,也叫《夜樱》。中年丧子的绫子,庭院种着樱花,一蓬一蓬,在春风的吹拂下,无声地飘散。年轻贫穷的小夫妻恳请绫子,将二楼租给他们一晚。那一晚...[详细]
-
发掘乡村牧野的内在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如何有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答案或有万千,但有这样一群来自内蒙古田间地头、牧野草场的农牧民作家,多年以质朴坚实的文笔刻画万物和生活的悲喜,用创作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发...[详细]
-
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
人诗互证,既是诗歌的源头,也是诗歌未来的方向。 人诗互证,就是抒情言志,就是情动于中形之于言。 人诗互证,就是“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就是五四新诗革命强调的“活文学”。 人诗互证,就是“触...[详细]
-
从“象征”到“镜像自我”
“乡愁意识”可说是《冬茅的行板》的书写底色。家乡情结是人的情感世界中最丰富、最珍贵的部分。写自己的家乡,在文本里面渗入乡愁,是无数优秀作品的必要手段。《冬茅的行板》封底的两段文字,可算是...[详细]
-
《自然与时日》:抒写人对自然的善意与诚挚
作家迟子建曾说过:“一个作家命定的乡土可能只有一小块,但深耕好它,你会获得文学的广阔天地。无论你走到哪儿,这一小块乡土,就像你名字的徽章,不会被岁月抹去印痕。”“70后”诗人江非带着“徽章”,不断...[详细]
-
《尧山壁文存》:老僧只说家常话 清水不含半滴香
近读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八卷本《尧山壁文存》,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拿起诗歌,又想读散文。那白描写真,清水无香,那带着泥土的气息,仿佛迎着阳光扑面而来,无色无嗅,清清凉凉,沁人心脾。 文存收入了河北...[详细]
-
贴近与楔入:接通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历史人物的当代解读一直是散文随笔创作中的重镇,尤其是那些试图从思想、观念乃至灵魂层面解读历史人物的鸿篇巨制,不仅要面临对历史人物本事透彻了解的难题,更要直面难以接通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困扰。...[详细]
-
谢冕诗集《爱简》: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讲话时音声中带着来自南国的软糯,又因为学界泰斗的身份而令人感到只能恭敬地远望,亲和又庄重,慈善又伟岸,这是几面之缘中我对年逾九旬的谢冕先生的印象。直到《爱简》出版,将这本书捧在手上一页页地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