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在午后小镇,眺望远方
帕斯捷尔纳克在其自传体小说《安全保护证》里写道:“我们描写天气,或描写与天气毫无二致的大自然,就是为了给它披上我们的激情。我们把平日生活拽进散文是为了写诗;我们把散文拖进诗歌是为了音乐。我就把这种行为最广义地称作艺术——根据世世代代的人正在撞击的那只活生生的人类之钟所提出的艺术。”
毫无疑问,诗人路也的最新长篇小说《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是把诗歌拽进小说,为了回溯和呈现童年记忆——一个诗人的自由之心呼之欲出。她以诗意、反讽、幽默的笔触,呈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方小镇的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我更倾向于这是一部关于童年往事的长篇散文,是诗人诗歌作品的“画外音”,语言简洁、明亮,情节引人入胜,又颇为有趣。
诗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常葆有一颗天真的童心。这样一来,就为童年之书注入了鲜活的视角和审美的高标。一口气读完,那个闯祸不断、敢于大人顶撞、经常挨打又敏感孤独的路小路,分明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返回童年易,再现童年难,抑或说,儿童视角并非人人都能驾驭的“小儿科”,而是文学叙事的高难度。小说的架构、叙事、设置看似都很平淡,却在不经意间映照出时代之变和社会发展,作者尤擅长人物的刻画,把诗歌的语言锤炼运用得炉火纯青。
父亲在中学当老师,母亲在酿酒厂工作,路小路从小闻着酒糟味和令人微醺的酱香型白酒味长大,路两旁的泡桐树、白杨树、各种石头都是她的好朋友。她的那双眼睛堪比小型摄像头,伴随酒厂、石头大院、南河滩、核桃树小学等位置的移动,定格一帧帧真实又动人的场景。她满脸懵懂,怀疑自己是父母捡来的,她又不受约束,爬树上房,钻锅炉捡煤核,空地上看露天电影,去供销社买东西,上课时搞恶作剧等等。她在酒糟边发现一小簇会走路的酒糟,原来是只可爱的刺猬,这一幕与她钻锅炉炉膛、“何粉红”栽进酒醅发酵池子形成互文关系。小何子叔叔在宿舍里偷偷养了头猪,路小路起名“何粉红”,当大家围追堵截逮它时,她在后面喊加油,眼看它飞了起来。“我隐隐约约地看到,这头小猪后背两侧竟生出了一对粉红色的翅膀,它先是贴地飞行,后来像一架直升机那样脱离了地面,到了半空中。”魔幻的手法,让人不禁联想到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以动物性映照幽微人性乃是作者的深意。
在仲宫镇对话世界,眺望远方。从题目上看,《午后的空旷》与前作《天空下》《写在诗页的空白处》等,都蕴藉着一以贯之的敞开性。如她所写,“活在城南,与本市其他区域无关/才华的行政区划在城南,幻想以城南为基座/命运在城南是磅礴的/大学、机关、银行和菜市纵横,若以诗的准则来管理/仅有个别人在此栖居”。由此推之,午后的空旷,指向的是人生的旷达,内蕴着一位理性主义者的精神追求和自由人格,这才是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小说是作者的另一副面孔。对路也来说,仲宫镇依然是“南山记”或“江心洲”的一部分,或是旁逸斜出的鲜绿枝桠,小说只是她的“换气”,文学重心依然不变——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简约的“单数”生活。正如她在散文中袒露心声:“现在我想说,整个南部山区的山川草木就是我的家族谱系,我愿意将自己归属于这个大自然系列之中,让我与峰峦、岩石、柏树、杏树、核桃树、黄栌、河流、清泉、松鼠、山雀、紫花地丁、红薯地、谷穗……为伍吧。我知道,我真正的家谱其实是自由,是永恒。”
(《午后的空旷:仲宫镇童年》路也/著,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