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南方写作,去到比南方更“南”的地方
编者按2023年8月21日,“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行。活动达成了“立足今日南方以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方故事”的共识。今天“花城”公众号...[详细]
-
《家山》:诗性叙事与诗意世界的建构
王跃文在中年“变法”后,作品题材有明显转向:由早期的政治生态转向社会历史、都市情感、乡土人文,极大地拓展了创作视野。文学是人学,作家对人性的洞察和剖析,应当兼顾起批判阴暗与歌颂光明这两个方面。...[详细]
-
《碾压甲骨的车轮》: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文学表达
读迟子建中篇新作《碾压甲骨的车轮》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在她近年来的小说文本中潜隐着一种创作动机,就是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叩问历史与现实。与《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等长篇小说着眼于宏大历史...[详细]
-
《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君子人格与学人风范
学者陈平原写论文、专著,也写随笔、散文。30多年来,我一直是陈老师的忠实读者,专业研究方面受教良多,但给我感受更深的,还是老师们日常生活中为学为人、待人接物的潜移默化,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新作...[详细]
-
新的西部美学原则在崛起
说到西部文学,人们首先会联想到西部的自然地理,广袤、荒凉,还有其上艰难的生存。有次在苏北水乡开会,一位苏籍评论家谈到不同地域的文学风格时,说江苏作家很少有像西北作家那样写生存的艰难的,因为他们...[详细]
-
罗振亚:柯仲平诗歌创作的启示
先贤们曾经对比,指认李白仿若在人群之上、之外的“天上”写诗,走超拔脱俗的“仙人”路线,“云端感”强,而杜甫则是置身地面,在人群之内、之中用生命歌唱,把亲历的一些人、事写进诗歌。就这两类诗人而言,...[详细]
-
陈河《误入孤城》:远行者的返乡与突围
阅读陈河,如果没有地图,你会迷路,这地图远至北美、南美、非洲、东南亚。陈河的新作《误入孤城》(载《十月·长篇小说》2023年第4期)看似地图比例放得足够大,仍然足以让读者如入迷城。《误入孤城》迷人的...[详细]
-
地缘、气质和离心——四论“新南方写作”
自2021年“新南方写作”的讨论发轫以来,我陆续写了《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再谈新南方写作:地方性、语言和历史》等理论文章,最近又接受了《文艺报》的专访《三论新南方写作:在流...[详细]
-
《父亲原本是英雄》——为了铭记与疗愈的纪念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赞扬张富清老英雄:“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详细]
-
《误入孤城》:一个番邦的温州传奇
温州目前有一个在国内文坛很具影响的小说家群体,他们的小说大多具有鲜明的温州气息。陈河是这个群体里重要的一员,但他的选材与另几位温州作家有较大不同。王手、程绍国、哲贵的小说几乎全是以温州为...[详细]
-
“喷空”的乡土生存哲学——论新世纪刘震云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动力
故乡的风土人情是刘震云小说创作话语的主要资源。但是如今刘震云自己再回看那洋洋洒洒二百万言的《故乡面和花朵》时,也坦言“我走了弯路了”。新世纪后刘震云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话语”,河南人市井闲...[详细]
-
乡村“英雄”的悲情抒写——《八颗牙齿颤动》
发现要评论的小说《八颗牙齿颤动》作者是陈集益时,我居然有一丝窃喜。倒不是我和陈集益是多么好的哥们(虽是同龄人,同为浙江人,却素昧平生),而是此前他的若干小说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一看到陈集益三个...[详细]
-
“养壶人的精神,也变成了包浆的一部分”
徐风是一位具有极强“地域辨识度”的优秀作家。他擅长散文创作,小说亦写得摇曳多姿。这部长篇小说《包浆》既与散文气质相通,典雅自然,疏朗清俊,富于宜兴灿烂锦绣、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深谙小说之道...[详细]
-
美育的根本在于涵养心智与修养
美育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的美育精神...[详细]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南方文学想象
《美人城手记》是陈崇正继《悬浮术》之后,又一部植根潮汕平原与科技岭南,具有丰富时代气质和美学形态、文学性和科幻融合、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举,令人耳目一新的寓言性科幻小说。陈崇正在他创造的文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