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建明报告文学《上海表情》:倾情再现上海战疫的独特“表情”
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当下,诸多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作家以笔为旗,投身文艺战疫的行列之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故滞留上海数月的何建明没有停止思考和行动,倾情...[详细]
-
消弭文学与生活的古老敌意
胡少卿诗集《微弱但不可摧毁的事物》带有浓郁的自叙风格。以五年为界分出四卷,计:1998-2003庞大固埃、2004-2009恨铁成钢、2010-2014明神、2015-2019坐一个敬亭山和我,将时间...[详细]
-
《雄风北来》:塑造工匠群像 礼赞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增强全球竞争力,工业水平至关重要。工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撑,同时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作,这些大...[详细]
-
许晨《山海闽东》:山海般的交响与记忆
在全国各地展开多年的扶贫攻坚,努力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奋发行动,如同一部伟大的时代交响,总是在围绕一个共同的旋律和在个性有力节奏下激荡着人们的心弦。这样伟大的扶贫攻坚行动,既是中国空前的历史现实表现,...[详细]
-
《张富清传》:理想和信仰统摄现实
与《那一年,这一生》《陈独秀江津晚歌》《雪莲花开》和《最先到达的长征》等颇有文艺范儿的书名不同的,钟法权将他描写老英雄张富清的新作直接命名为《张富清传》。刚拿到书时,我纠结应该将这部作品当作报告文学来...[详细]
-
一种演说,穿越时光抵达彼岸
诗是一种演说方式、表达方式,是有关生命、万物、诸神、宇宙的演说和预言。达斡尔族女诗人吴颖丽的诗集《在那彩云之南》中,主体与客体、诗人与世界、情感与生活的关系不是紧张、冲突和敌对的关系,而是温和、仰慕和...[详细]
-
钟法权《张富清传》读札:持志如心痛
前些日子读《传习录》,见阳明先生答薛侃等有言:“夫学者既立有必为圣人之志,只消就自己良知明觉处,朴实头致了去,自然循循日有所至,原无许多门面摺数也。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却不得以此稍...[详细]
-
胡冬林的《山林笔记》:山中何所有
从某种意义上说,胡冬林所留下的100多万字的《山林笔记》,是一部成长文学作品,它真切而细腻地呈现了一个人如何朝向更高的自己和更好的作品迈进。这部作品是未加修饰的、原生态的、完全坦诚的,那个在现实中已经...[详细]
-
善恶的彼岸——读大头马的《白鲸》
大头马重写文学名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在《谋杀电视机》(2015)里就有一篇《阿拉比》。只是近期以大头马冠名的小说作品愈演愈烈,题目几乎全都是经典作家的经典长篇,大有吞吐世界文学的即视感。这种晕...[详细]
-
《逆行天使》:讴歌生命 礼赞英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详细]
-
文学与现实的全幅关系
叶燮的《原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少有的系统性理论著作,总体上体现了一种综合性和包容性理论视野,力图超越“就诗以论诗”,“兼综而条贯”(《原诗·内篇上》,下引《原诗》不再注明),构建一种全面、客观的...[详细]
-
用荒诞演绎现实——读李凤群《大望》
李凤群的长篇小说《大望》读得我好迷茫,就像钻进了一座迷宫,进去出不来,一会儿看到了真实的市井烟火,一会儿又陷入奇离古怪的事物当中。作品中的主人公——老赵跟儿子住在上海、钱老师住在三个儿子所在的八卦镇、...[详细]
-
《无花果落地的声响》:一首乡愁与情爱的凄美挽歌
9月4日,第五届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在中山市揭晓并举行了线上颁奖仪式。在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部作品中,经过评委们严格的初审和终审,9部作品入围,亦夫的长篇小说《无花果落地的声响》最终摘得了...[详细]
-
“从地方到世界”的李劼人
李劼人一度被贴上了地方作家的标签,成为成都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而这样一位地方作家,在世界上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在蒋林欣新近出版的《李劼人的现代转型与海外传播研究》一书中,作者系统梳理了李劼人的研究脉络,...[详细]
-
以文学的方式,重新发现故乡
每个读者都能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学的故乡”,那就是以自己生活的现实为地基,以所有中国文学所建构的人物、环境、故事为砖瓦、钢筋、水泥,搭建一个既属于全体中国人,又属于个体读者的想象所在。多年前,我还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