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故乡之路——《外婆的海》随想
一 小男孩五岁时就上了圣地亚哥的小船出海捕鱼了。 “你头一回带我上船,我有几岁?”男孩问。“五岁,那天你差点儿就没命了。”圣地亚哥对男孩回忆说。但是,在小男孩仍然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圣地亚哥...[详细]
-
史诗的“误读”:普通人的命运与民族文化精神
而今不只一名理论家认为我们也同样拥有我们的体裁,只是和古典时代不同。我们不再创作悲剧、史诗或田园体,但我们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报道和评论。——[法]雅克·朗西埃[法]雅克·朗西埃著,《沉默的语言...[详细]
-
张雄文散文集《白帝,赤帝》:山河大地的文学行走
散文集《白帝,赤帝》汇集了作家张雄文近年来行走散文的精品之作,皆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过,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读他的写景散文,首先感受到的是他...[详细]
-
《视觉》:等雾散去,万物趋于安静
已经记不清和维中兄在温岭是第几次见面了,我每次也基本上都是因为某个活动而匆匆来去,但是较之其他地方,温岭具有重要的差别。这里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朋友,比如已经过世的江一郎。在很多次温岭的夜色中...[详细]
-
读《今宵酒醒何处》:清新雅丽 诚挚深湛
《今宵酒醒何处》王东京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开年第一本,结缘东京君散文集《今宵酒醒何处》。友人来信说,这周末我到图书大厦,偶然发现王东京老师在2023年11月出版的一本散文集《今宵酒醒何处》。因...[详细]
-
以“文化”反哺“文学”
《〈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 胡胜 著 中华书局百回本《西游记》的现代学术价值,主要是通过胡适、鲁迅及后代学人的不断努力而逐步确立的。但无论审美批评、文化阐释,还是作家、版...[详细]
-
壮美山河深处的无声惊雷
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讲述的是1933年农历新春前后月余,为完成代号为“千里江山图”的分支任务——护送党中央领导浩瀚同志安全转移,以陈千里为代表的上海地下组织成员,围绕反渗透、反破坏、反围歼...[详细]
-
《如风似璧》:文学广州的无边风月
中国现代文学城市系列里,广州是一个有着鲜明语言特色和文化景观的城市,但有关它的文学经典并不多。然而,继《三家巷》发表60多年以后,我读到了张欣的长篇小说《如风似璧》(《花城》2023年第五期)。...[详细]
-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如何写诗人的传记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手不释卷地读完霍俊明新著《显微镜下的孟浩然》,我再次展开书中随赠的霍俊明手书之李白《赠孟浩然...[详细]
-
阐解汉语诗歌声律美的奥秘
诗歌在汉语文学世界是最悠久、最活跃的文体,汉语诗歌在世界文学范畴又是非常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存在。汉语及其文字是世界上最适合诗歌表达、也最擅长于诗歌文体的载体。汉语文学学术研究一直关注...[详细]
-
《南史》具有的“小说家”气质
《南史》是一部史书,为什么说它具有小说家的气质?这里的小说家不是指写短篇、中篇或长篇小说的小说家,而是指传统图书分类中子部下面的“小说家类”著作,内容多以街谈巷议、谈神说鬼、奇怪幽渺的故事...[详细]
-
江苏青年创作:看见“附近”,做具体的人
近年来,关于“青年”的讨论愈发丰富,“青年问题”在社会学、文学、影视等各个领域都成为现象级话题。文学中的“青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溢出了文本的限制,成为观察青年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面对青年...[详细]
-
擦亮乡村岁月 体悟百味人生——评杨献平散文集《故乡慢慢明亮》
《故乡慢慢明亮》(工人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是杨献平深入书写家乡南太行的一部散文集,写出了对故乡复杂的情愫和真实的乡村。作者以宽容之心和良善之意为村庄立传,细致呈现南太行乡野大地及其人群的...[详细]
-
从散文集《故乡慢慢明亮》看杨献平“乡情”系列的跨文体写作
散文这种文体,可以说是最为亲民。粗略概括,它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写,这是从创作内容来看的;二是门槛极低,人人可写,这是就创作主体而言的。曾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创作都是...[详细]
-
竹枝歌罢边沙远,百首传来耳目新
《清代西域竹枝词辑注(西域文库·典籍编)》 吴华峰 周燕玲 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地区的民间歌谣演化而来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记录地方风土人情为主,风格浅切直白、自然活泼。清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