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仆榜样》:为改革开放的 先行者立像
有的人你一辈子也不可能写,有的人你不写则永不得心安。对于连着30年书写各路英雄的钟兆云来说,项南正是他心中久久不能放下的一块“巨石”。熟知钟兆云的人一定知道,他对项南这个人物怀有怎样的敬意,...[详细]
-
西渡:《十年织家》的远和近
青春与暮年几乎遥不可及。青春为了自身的利益,本能地回避暮年;暮年追怀青春,但只能以一种隔世的方式。因此,青年作家较少涉入老年题材,偶尔涉入,也多以一种外部的方式,很少窥入老年生活的内面;老作家反过...[详细]
-
阎真《如何是好》:新时代青年人的成长叙事与现实主义的打开方式
原标题:新时代青年人的成长叙事与现实主义的打开方式——以阎真长篇小说《如何是好》为中心的思考内容提要: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如何是好》,是高校知识分子写作代表作家阎真继其2001年出版表现“成...[详细]
-
写“朴素的诗”,借助常识来规范世界
刘康针对当下年轻诗人的写作困境所提交的回答无疑是确定的,他的诗学目标不是简单地发现客体,而是要考虑客体在何种代价以及何种方式之下,能让自身的意义成为可能。 一个诗人应该由诗集的形式来呈现...[详细]
-
“日常”何以为“诗”?
丘山的诗处处有日常,处处有诗性。日常所及之处,便是诗性覆盖之地。也正因为此,他的诗本真、实在,接地气也通神性。翻开丘山诗集《交流电》,我似乎看见了一座交叉小径的花园,看见不同时空图谱下的多重多样...[详细]
-
触摸贯穿女性成长之路的脉搏
作为一位男性写作者,郑在欢涉足女性经验无疑是一次艰难而波折的尝试,但“旁观者”的身份并不意味着冷眼,反而使他确立了克制的原则。 《雪春秋》是“90后”写作者郑在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位女...[详细]
-
在思想与文学间遨游
《思想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及其周边》 巩本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何谓为文?《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这一为中国古代士人所熟知和信奉的思想体系中,文学写...[详细]
-
“太阳是一颗种子”
作家丰收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一作品,将一个历史深处的可可托海从共和国建设史中打捞出来,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了可可托海有色及稀...[详细]
-
在自己的身体里放养野兽
我曾以“故乡”和“孤独”二词解读加主布哈的诗歌,就他的近作而观,“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群组持续再现,形成照亮诗人精神内宇宙的又一道光。牵涉时间要素的句子,几乎潜藏于每一首诗的字里行间。...[详细]
-
《谁在敲门》:一兼三人称叙述体与当代中国乡镇社会心结书
如果把长篇小说《谁在敲门》(2021)的标题本身看作一个省去了问号的提问句式的话,那么不妨尝试对它的提问作这样的简明回答:是作家尝试通过故事去敲开一系列亲人、邻居及其他相关人物的心结之门,或者,是许...[详细]
-
哲贵《祭祀》:永远有故事发生的信河街
读哲贵的小说,让人相信信河街有永远写不完的故事。即便是他不写了,信河街的故事也将永流传。 小说《祭祀》讲了一个有点神秘意味的灵神传承人的故事,信河街的丁氏家族——按族谱追索可到明初,具体年...[详细]
-
阿来的博物学意识与博物书写
如果没有成为作家,阿来很可能成为一位地质学家 。阿来说:“我1977年考中专时,所有志愿都是地质学校。如果他们录取了我 。我想,今天我肯定不会以写作为业。”[1] 阿来“还有一个小的爱好,我觉得除了人文...[详细]
-
重新选择笨拙——评常小琥《中间人》
我无端想起鲁迅对于《孩儿塔》的著名评价:“(它)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在很多方面,《...[详细]
-
期待与追远——论王蒙的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
王蒙在长篇新作《猴儿与少年》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能够回忆成小说的人,也用小说来期待与追远。”很显然,他是试图在这部新作中表达内心的某种遗憾、失落、理想和愿景。这部小说创作于2021年...[详细]
-
枪,时刻准备着
正准备为鲁院高研班同学胡松夏诗作《枪》写几句读后感的时候,我所在的城市接连下了两场雪,气温骤降,大街小巷,路上行人车辆少了很多;这时候最适合读书,雪光映窗扉,小屋生光辉,一杯红茶热气升腾,一炷藏香扶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