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诗践约:从北到南的旅者――诗人黎阳印象记
一、初相识 翻开我的《鲁院日记》,2008年1月13日,有这样一段记述:江帆打来电话,说他和黎阳正在学校门口。天!忙着做读书笔记,早上,我还没来得及洗脸呢。赶忙抹了把脸,披挂整齐,出门迎候。他们俩哆哆嗦嗦地站在校门外。江帆与我...[详细]
-
深意暗藏的《形影不离》
《形影不离》中人物、角色众多,薛涛为每一个人物和角色预设了标签和符号。其中,小菊爸爸是最具涵义、直指生命本质的形象,他代表人类被囚禁的极端状态。 薛涛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形影不离》和他以往的作品相比,存在着很...[详细]
-
《大机车》牵引企业历史
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带头领跑的机车无论是牵引着客车还是货车,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当作家鹤蜚把笔触聚焦大机车自身时,也呈现了一条企业发展的清晰轨迹。她的长篇报告文学的出版,让人感觉到了迅猛奔跑的《大机车》正牵引着...[详细]
-
性灵之美与赤子之心――李皓诗歌解析
玉惧怕过度的雕琢 多一点是玉,少一点为王 玉。石头中的 王 这是李皓写《岫岩玉》中的一段。看到此诗,不免有一激灵的感觉,这是因为他捅开了一个我们有所感却无以言的事实,所以就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也证明一个老生常谈...[详细]
-
如果麦子死了……――李轻松诗歌的三个关键词
基督教中有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寓言,即《圣经约翰福音》12:24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是阅读李轻松诗歌时我的头脑风暴,因为她的诗中充盈着向死而...[详细]
-
一片冰心在玉壶――《师道弯弯》典型形象的塑造
商国华是辽沈文学界的一棵常青树。多年来,他在工业题材的创作中笔耕不辍,完成了由诗歌到长篇小说、电视剧本的转型。长篇小说《师道弯弯》的出版,标志着他创作的题材实现了由工业向教育的跨越。 《师道弯弯》展现一个平...[详细]
-
都市文学的兴盛及其变化
都市文学日渐兴盛,这是一个明摆着的现实。翻开各种文学期刊,书写都市生活的小说占据了很多的版面。乡土文学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镇,所以很多人难以接受都市文学兴盛的现实。仍有不少人认为,即使乡土文学的版图大面积失...[详细]
-
一阕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评吴文龄长篇小说《戍边精英》
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大概因为小说这种文体以其宏大而细腻、繁复而深刻的特性独具再现生活的优势。特别是小说能够深入到一个民族历史肌体的深处,挖掘其不为人知的历程与隐秘,带领读者体验正史记载之外...[详细]
-
“还没有爱够这纷飞的尘土”――论宋晓杰的诗
当一个诗人越是羽翼丰满,写诗恐怕就越是一件困难、甚至危险的事情。这和技艺的锤炼无关,而是说成熟的诗人必须时时保持警惕,避免重复、避免流俗,避免被一些陈旧的或是时髦的写作模式、题材套路所引诱。而自翟永明开始,夤夜...[详细]
-
西迁花是报国馨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世居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锡伯人西迁戍边的业绩可谓是别具光彩的一笔。他们从盛京沈阳出发,从辽河之滨到伊犁河谷,沿北方蒙古高原驿路,不辞万里,一路西行,留下了一个民族高扬大义,贞刚忠勇的身影。吴文龄的长...[详细]
-
由审美到介入――马金莲的《三个月亮》及其叙事转型
第一次编马金莲小说的情形,我始终记得。小说叫《念书》,里面那个只有洋芋可吃的女孩儿,她曲折的求学经历,幽微的少女心理,连同在那片皎洁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的细部描写,以及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夜色一般温柔而忧伤的气息,都...[详细]
-
薛涛的绘本世界: 《河对岸》里的生命依偎
2017年05月23日13:55来源:中华读书报业界吕佳蒙 薛涛,一个儿童文学界坚定的行者,自1992年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以来,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这项关乎儿童心灵成长的事业,作品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详细]
-
时间之河的隐秘潜水者――于晓威论
原创 2017-05-31 张晓琴 当代作家评论 于晓威是中国大陆重要的70后作家之一。2008年,他以中短篇小说集《L形转弯》获得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其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北宫山纪旧》《陶琼小姐的一九四四年夏》...[详细]
-
论莫言获奖的提振“核力”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五个年头了,我们需要对莫言获奖后的提振核力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判断。莫言获奖不仅促进了文学事业的繁荣,也给世界提供了重新评价中国文学的机会和打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通道。但是,莫言获奖所形...[详细]
-
超越民族超越时代的真情大爱――评《绿世界》中“真正的爱国者”
中日两国之间,论起国与国的关系,让中国有抚不平的伤痛;说起人民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又有说不尽的源远流长。日本姑娘绿川英子与中国辽宁本溪赴日留学生刘仁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这位侠女一样的东瀛姑娘在抗日战争年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