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一阕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评吴文龄长篇小说《戍边精英》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王 宁 点击数:
  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大概因为小说这种文体以其宏大而细腻、繁复而深刻的特性独具再现生活的优势。特别是小说能够深入到一个民族历史肌体的深处,挖掘其不为人知的历程与隐秘,带领读者体验正史记载之外的独特生活面向,小说在这个维度上显现了它无所不能的优势。小说,更像一面镜子,近距离折射生活的本质。
  新疆锡伯族作家吴文龄的长篇小说《戍边精英》(沈阳出版社出版),正是以小说形式复原、诠释民族史诗的代表。这部小说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场景,以清乾隆年间盛京锡伯族奉命调防新疆伊犁,以行戍边为国之命为叙事背景,记述了锡伯族军民为国家大计辞别故土,举家西迁,戍边屯垦,抗击外患,平定内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民族史诗。可以说,小说以其鸿篇巨制的手笔刻画了属于锡伯族的民族秘史和民族灵魂,是作家向历史致敬、向人民致敬、向自己的民族致敬的最珍贵礼物!
  可以说,这段发生于二百多年前的国家民族历史,已渐渐为人们所忘记,虽然也有反映“大西迁”题材的文艺作品问世,但终究因其年代的久远而记忆模糊。此次作家吴文龄,用多年的历史考证与文化积累作基底,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揭示了时代风云之下锡伯族戍边精英的英勇壮举、宏图伟业,塑造了以萨晋图、萨音布、图伯特等为代表的锡伯族英雄群像。同时,小说也关注了底层锡伯族民众坚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光辉形象,反映出他们为了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突破狭隘民族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舍“小家”、为“大家”,“天生是兵”的勇猛气度,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境界。小说在曲折的故事讲述中,高度弘扬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团结、勇于担当的主旋律,可谓以古喻今,对当下国家民族情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戍边精英》分为“出征•锡伯营”和 “盛年•图伯特”上下两部。上部围绕着西迁之前从朝廷上层的部署,到锡伯营下层的出发筹备展开,直到他们辞别盛京家园,一路风雨兼程,历经毒草、荒漠、寒风、雪崩,以及满族统治者与锡伯族将领、蒙古族王公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这支队伍受尽煎熬与磨难,历时一年多,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新疆伊犁。叙事中间还穿插了萨音布、艾新芝、伊尔哈、巴扬阿、华沙布等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恨情仇故事,突出了如萨音布、伊尔哈般的智勇双全、不畏艰辛的锡伯族青年精英形象。下部讲述了锡伯营戍边三十年后,面对水源枯竭,生存危机,以图伯特为代表的精英人物,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力排众议,身先士卒,以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勇气,历经七年多时间终于修成了利在当朝、功在千秋的大渠,将伊犁河水成功引入屯垦大地,千古荒原顿成粮仓,换来了查布察尔大地万物的生机一片。
  小说在写法上遵循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叙事理念,重返清朝乾隆年间的时代语境,复原当时社会生活面貌,好似一幅清代版“清明上河图”。作品以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多面深刻的人性揭示,凸显锡伯族戍边精英的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情怀。特别是小说中再现了当时清朝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经历的内忧外患,各民族之间、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在重重艰难险阻之中,戍边精英的英雄壮举更显可贵。相对那些叱咤于历史舞台英雄人物而言,小说同样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反面人物形象,有力地充实了小说的人物图谱。如小说下部中的修渠民工花尔香、阿吉疙瘩夫妇,虽为底层小人物,但他们深明大义、不畏辛劳,以修渠大业为重,以热辣辣的生命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巨大的英雄壮举之中。他们正是锡伯营千万戍边精英中的一分子,他们如萤火虫般细微的力量最终汇集于一处,形成了感天动地的洪荒之力,令人感怀、催人奋进。
  小说《戍边精英》带着我们完成了一次对锡伯族民族秘史的追寻与探访,让我们触摸到其民族文化与历史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及彼,不禁令人沉思:一个民族要想生存与发展,要想崛起于乱世,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一批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民族精英,他们是开创时代的先行者,是人间大义的担当者,更是民族魂魄的代言者。而在历史某个时段,锡伯精英率先垂范,无疑他们也将永远地被铭记。
  小说是一种建构,更是一种完成。当所有被生活之流裹挟的人、物、事均成为历史,当万间宫阙都作了土,唯有小说成为记录时代,复原生活,再造人物的最好方式。小说的价值在于回望与追忆,更在于寄托与前瞻。中国人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基因,精神魂魄,在作家吴文龄的笔下得以鲜活地重生。他的小说带着我们重温先人的丰功伟业,扬起希望之风帆,不惮危难,砥砺前行,共赴未来,唱响一阕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