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城市会变成孤岛吗?
关键词:《井中之城》 《井中之城》刘洋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家刘洋的长篇新作《井中之城》是他继长篇小说《火星孤儿》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后,今年推出的又一部硬科幻作品。《井中之城》立...[详细]
-
生活镜像的推进和重塑
关键词:张世勤 摘要:生活的价值向度决定了作家作品的质地,新时期对“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意蕴的关注,使得作家在文学表达上更加注重思想通达和情怀顾盼,以此牵引作品的文学深度和社会暖意,走进时...[详细]
-
《从军记》:有文学相伴 军旅生涯别有风景
关键词:《从军记》 文清丽的《从军记》,我看得很细,也很慢,生怕漏掉哪个细节。书中的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耐人寻味,也会让我产生许多联想和回忆。我特别羡慕作者,能掌握这么密密实实的、贯穿各个年代的军旅...[详细]
-
《莫道君行早》:为写作踏遍青山
关键词:《莫道君行早》 《莫道君行早》同时裹挟着乡村的喧哗和宁静扑面而来。 欧阳黔森以极大的热情把读者带入以武陵山脉腹地的紫云镇,随他走进山乡巨变。小说从一开始就设置了紧张的悬念,一种无法抗...[详细]
-
烽火年代里的“红星杨”
去山西,见着蒋殊,我说:“嚯!蒋殊哎!”她没听懂,憨憨地朝我笑。 其实,我说的话里加一个“祝”字,谐音就是:祝贺蒋殊。不加那个字,则是“获奖书”。但蒋殊没听懂,不过这并不重要。 我说的书,是指蒋殊的《红星杨...[详细]
-
《李壮坐在桥塔上》:“真话总是羞耻的”
读李壮的评论多于诗歌,这是一句真话。“真话总是羞耻的”,李壮在自己的诗中已道破了天机,无须他人再画蛇添足。在根深叶茂的理论垫底之下,李壮的诗过滤掉了多余的杂质,显示出了一定的自我辨识度与诗学...[详细]
-
《中国历史的体温》:千年回望与时代新解
自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先前的风气》后,时隔八年,作家穆涛陆续推出《中国人的大局观》《中国历史的体温》等读书笔记,形成蔚为大观的经典解读体系——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先秦与两汉经典。三十余年来,在西...[详细]
-
几句外行话——读范晴小说《棕熊踢踏舞》
2020年我被叫去做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评委。这是一个小说奖项,而且是专门面向45岁以下青年小说家的奖项。让我一个诗人去做小说奖的评委我觉得有些不合适,就对组委会说,我一个“外人”应该守好...[详细]
-
刘亮程散文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刘亮程 摘 要: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通过对刘亮程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特点和特色。他的散文充盈着一种沉郁...[详细]
-
方格子长篇小说《寂静之声》:以灵动的生命叙事,书写世间寂静喧嚣
长篇小说《寂静之声》(《江南》2023年第2期),无疑是一种口述式的个体生命史。而“寂静之声”这四个字,堪称击中人心的好题目。方格子在创作时,是否也有柳永千种风情无法向人述说的万般惆怅淤积在胸?她以...[详细]
-
《野望》论:谁在野?望什么?
关键词:乡村 付秀莹 《野望》 有的写作者其实也是自己作品最合适的读者,付秀莹就是这样的小说家/读者。当然我们可以对付秀莹的小说进行或浅或深的解读,但我终觉得对小说家付秀莹小说最知心会心的读者...[详细]
-
斑铜的传奇,时代的光芒
关键词:《会泽斑铜》 “造化不臻,只是神器弄人!蠢笨不悟,还留人世几年?”,这样的警醒之言,令人惊心动魄,特别是过了而立,到了不惑之年,闻之悟之,更让人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光阴过隙,当珍惜而行! 这样震撼人心...[详细]
-
在似水年华中兜兜转转
初读《观山海》,可以看到作家以子一代的视角观察母亲,关注母亲内心的隐秘情感并对其进行精准刻画。随着叙事的推进,小说中人物的呓语最终共同指向幽微的境界——可以说张哲尽己所能地将写作的笔触伸...[详细]
-
黄德海:泥香、书香和心灵之香
关于白洋淀的文学作品,差不多只有孙犁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短短几篇,却因为写出了当时的抗战大局和人们在战争中的细腻心思,加上诗意的描写深入了时代和生活的肌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白...[详细]
-
《寂静的太阳湖》:“忧患之子”的诞生及其时代价值
最近历史学家许倬云一句“往里走,安顿自己”的“旷野呐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在人类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疫情冲击之后,在飞速运转的世界里,脆弱的生命与自然、孤独的个体与人类到底应该如何共处,这不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