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琼:一生痴绝徽州梦
说来惭愧,我出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小地方,讲一口不标准的安徽普通话,这么多年来,却很少写下关于安徽的文字。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期正好是90年代的全球化,我年少时候的梦想,是离开故乡越远越好,“好男儿走四...[详细]
-
关于北京的讲述——《北京文学》编辑手记
好作者好作品一定包含这样的因素:抵触似曾相识的操作,呈现某种新鲜样貌。 编辑的幸福就是发现好作者,编发好文章。好作者好文章,一方面延续了过去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经验,比如,不断让人体会类似于汉赋唐诗...[详细]
-
由对话产生的“戏剧场效应”
昌耀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高峰之一。昌耀的诗立意高古、取象博杂、造句奇崛,与他的艰辛身世、情感历程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存在着一种既顺向又逆向的互文关系。...[详细]
-
自然写作要对万物存有巨大爱意
散文写作的自然意识或者说自然性的内在特征和表现,并非是草木虫鱼等寻常存在的生长规律及其在某些阶段的本体状态,或者朝露曦光、暮色山河等简单的自然时刻。而应当是一个相当宽泛、无所不包甚至可...[详细]
-
《雪山大地》: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
关键词:《雪山大地》 青藏高原是杨志军的血脉故乡和精神宿地。数十年间,他孜孜不倦地开掘青藏高原的文学故事,描绘这里的历史风采和审美情致,使之自成一片小说天地。这份守望与坚持,实在令人敬重。 他的...[详细]
-
乡村的现实感、层次感与方向感
关键词:《宝水》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在《十月·长篇小说》分两期发表后,已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顺利出版。这部作者自称迄今为止写得“最耐心的一部长篇小说”,甫一问世便颇受好评。在《生活是创...[详细]
-
读廉涛散文集《心中那片海》
关键词:《心中那片海》 我和廉涛认识颇早,想一想,足有三十年了。在当年的印象中,他精干,热情,在企业做宣传工作,不过看得出来,他怀着作家的梦。他现在仍有热情,也更是精干,且练达之至。他尤能以这部书,见证一...[详细]
-
陈涛散文集《在群山之间》:在深入中寻找与抵达
关键词:《在群山之间》 “一个个的拐弯,有着相同的样貌,一个个的高坡,有着相似的坡度。在群山之间,看似很近的路,却需要向相反的方向行驶,再迂回前行,如同人生。”这是作家陈涛散文集《在群山之间》中的一...[详细]
-
《北爱》:一曲航空工作者的奋进之歌
关键词:《北爱》 《北爱》是一部透着时代气息的作品,小说以中国隐形飞机、大飞机设计为背景,展现新一代航空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小说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人公苗青背负“一个人的计划”——一个...[详细]
-
《经典常谈》:经典训练是人生必要的项目
1998年12月3日,“小雪”,冬天的第二个节气。我在校园旁的“淘书乐”,淘到《朱自清全集》第6卷“学术论著编”。翻看目录,第一本就是“经典常谈”。当日无课,一个下午就把这本小书读完了。朱自清“透着...[详细]
-
从经典进入文学的世界
文学是看世界的窗口,可以延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带我们的思想走得更深更远。文学是一种参照,让人设身处地,推己知人,增强心灵的交流、倾诉与聆听。文学培育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详细]
-
“90后”少数民族诗人:在“流动”中“回溯”
当下,在本土、民族、殖民、全球化等多重话语冲突中,已经成熟起来的“90后”少数民族诗人,站立在“文化共同体”与“民族个性”的中间地带,观察着文化“流动”①带来的种种影响。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由...[详细]
-
在日常与传奇之间——自媒体时代小说写作的两种叙事策略
一 小说写作由素材到半成品到艺术,这一过程如泥制成坯烧成陶,如米煮成饭酿成酒,陶是泥的“艺术”,酒是米的“艺术”,烧制火候与蒸馏发酵促成了这一根本性的转化。同样,小说艺术的诞生因可控和不可控的因...[详细]
-
《太和》:山海不变人可变
今年春天行走在青藏高原,一路上读完了尹学芸的长篇小说《太和》(刊发在《十月·长篇小说》2022年第6期)。站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品味《太和》,更加感到这部小说的波澜壮阔。小说读后令人心怀激荡,有一种...[详细]
-
《我在你的空间里》:流动的,与不确定的旅途
职是之故,从象征层面进入这个文本,即把“流动的”与“不确定的”“旅途”理解为小说中的结构性因素,或许能读出另一层意味。在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多次表达了他对一种“亦此亦彼”的未知状态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