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洛短篇小说《弗洛伊德是我儿子》
奈洛的短篇小说《弗洛伊德是我儿子》,无疑是酷烈生猛的,有着撞击灵魂的力量,让人不由得想起一流作家年轻时那种刻意追求表达效果的极致性文本。然而奈洛却并不刻意,甚至是匠心巧夺,是从形式到质感实现了跨越的先锋文本,他显然是妙手偶得了思维灵动的窍道。奈洛实现了今天人们无法与自身灵魂的相逢,以魂灵婴儿“伊朗”惨烈的表演引发对生活失去感知者的关注,唤醒并引导了他对过往遗忘的重温,促成了其灵魂的自我救赎,最终完成了灵魂之罪的认领,抵达了人之精神本真,完成了完整意义上人之灵魂的复活。
小说题目何以为“弗洛伊德是我儿子”?这个题目所指向的是小说内在的构建逻辑过程:主人公莫克在魂灵婴儿诱导及引导下,经由现在回溯过往,完成了从本我、到自我,最后到超我的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跨越,可以说魂灵婴儿是弗洛伊德精神路线的引领者或使者,无疑是他拯救了莫克麻木而迷失的灵魂。魂灵婴儿的表演及与主人公莫克的灵魂交流,是一个从血腥到至柔至广的过程,则是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潜意识心理能量攒显的过程,属于弗洛伊德精神层次理论。与其说莫克从对外在世界的浓烈欲望,再到对其失却感知,最后回归人之本真,是魂灵婴儿的主导,不如说是人类的本有的精神历程;毋宁说是人类本有的精神历程,不如说是奈洛及当下人们灵魂回归本真的渴望展开与托起。
小说选材平常不过,出彩在于奈洛超乎常人的灵魂图式构建及震撼性的冲击力。他击碎了原本故事的完整性,以对灵魂动影的敏感及精神对流赋予了素材以雄姿。隐没在文本中的故事是:莫克因欲望浓烈犯下了错误,因无力承担而实质性杀死错误结果——自己的孩子,岁月流逝中深味了人性冷漠自私而鄙视自己与同类,在某个不经意间深隐在灵魂幽深之处的愧疚被带起,最终完成了心灵救赎历程,完成了灵魂的“成人仪式”。这样的素材,完全可以采用灵异的表达方式,然而奈洛却出人意料地选择炼狱式创世叙事——魂灵婴儿的血腥表演,无异于莫克灵魂之罪的炼狱过程,这无疑是真正的先锋选择。在4000多字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近乎于无限的灵魂景深与烈度,文本动量超常。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素材,因着奈洛叙事切入点及其表达方式的独到,而呈现出了不可名状的切肤感和对人性更高层次的认知。莫克走的那条干燥的街,不是用双脚走过的,而是灵魂之渡化;那条街不是现实意义的大街,而是奈洛指尖下的人间双重炼狱场——婴儿曾经的现实炼狱及莫克的灵魂炼狱体认过程。置身变残已久的人世间,生命是难以自渡的,于是奈洛籍以莫克儿子的魂灵前来导引他,让他在迷失的人间世相中复苏与自我救赎,重回灵魂纯澈之境。奈洛让生命之罪以还魂的方式站立了起来,让麻木的灵魂重新复活过来,并且洞穿这个充满灰色、浮迷世界的阻挠,将放弃与逃避者的遗忘击碎,让他们完成罪之认领。这是一篇充盈了血腥与冰冷的超短篇小说,但读者历经了这一短暂而冷酷的心灵之旅后就会知道,那些被酷烈包裹的灵魂是带着光与热度而来,最终抵达的依旧是春风和煦。
小说简约的叙事语言富于承载,甚至寥寥数语便带起了一个时代的质感。比如莫克在街上捡到的那些有形无形的东西:充满口水气味的耳朵,一堆悲伤,匆匆忙忙,无聊等等,这些就是每天横陈在大街上的时代气质。文本首句中“干燥的街”与“潮湿的眼睛”是外在与心灵的强烈对比,这只眼睛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一个婴儿,为比照莫克生命、自省而来。“莫克从未捡过一个婴儿”,因为人们总是选择习惯性遗忘,他们总是在医院里堕胎,杀死那些未面世的生命。“那是一只平淡无奇的眼睛,如果不是因为长年累月饱受折磨,让它看起来又细又小,莫克肯定不会注意到它,最主要的是,他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但想不起来,很多人的脸他都不记得了,更不用说一双眼睛。”这是关联性的暗暗宣示,更是人之惯性遗忘的强化。魂灵婴儿“四分五裂的肉体游戏”表演没有引起莫克足够的关注,进而他开始细分式碎裂躯体,同时伴随着稚嫩清纯的哭喊,不断的爆炸,这是莫克未面世儿子期盼被其认领的艰难之呐喊,然而莫克依旧只是一个观看者,即便“那些娇小的肉块悬浮在半空,而鲜血溅满了整个宇宙,看上去就像一个银河系。一股命运之水冲了银河系,鲜血被刷洗得干干净净,那些肉块在鲜血染红的水里漂浮着,它们在慢慢腐烂”。作为被残杀胎中婴儿,他不是给众人表演,而是重温自己被残杀的过程,更是在奔赴人间地域,替自己父亲承担罪责,炼狱受罚,然而作为人父的莫克却毫不自知。婴儿最终选择了喊莫克那个遥远而亲切的名字与其直接对话,助他恢复过往之记忆,以直面曾经的天问让莫克灵魂震颤,深味罪感,从外在到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父子在五年时空阻隔后得以相认相容,莫克在内心触摸外部世界感知他者中,在真实与虚幻交错中,在欲望之根的掉落中,最终完成了从本我到自我,最终抵达超我的救赎。
奈洛所创造的奇异图景,无疑是人类灵魂的存在图式,遍地的被人唾弃的生殖器官是人类空虚与无聊至极的表征。如果褪去千万年人类繁衍的意义,现代人的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小说更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终极追问,超级物化世界的精神存在的追问。“那些听到‘孩子’的人蜂拥而至,把他围在中央”,是众人长久迷失的觉醒,良知的复苏,他们亦有着认领被遗忘的罪责。
范小青《平江后街考》
我读了新一期《收获》上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平江后街考》,又一次成功地将我们带到了云里雾里。...[详细]
论王占黑的短篇小说
前两本小说集题材高度一致。《街道江湖》的封面微观展现了熟人社区的烟火和世情,从阿祥早点铺关着门这一点大致判断,玻璃窗反射出的暖黄光线来自夕阳。相较而言,第一...[详细]
李红霞短篇小说《疼》
“疼”是小说篇名,其内涵指涉至少可做三重阐释:其一,指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这位女性拥有一段并不幸福的传统婚姻,因其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秉性激发,与“非”发生了一段婚外...[详细]
刘学安短篇小说集《浮在水面的秤砣》
短篇小说集《浮在水面的秤砣》,是擅长时代乡村叙事的作家刘学安继长篇小说《龙兴镇》之后又一新的呈现。与其说这是一部地处苏鲁交界的微山湖边风俗民情的多角度展...[详细]
葛芳短篇小说集《给孤岛的羊毛裙》
本书收录了苏州作家葛芳的8部中短篇小说,包括《一夜长途》《梦经》《安放》等篇目。葛芳小说中展现的往往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没有壮丽的、令人震惊的事情,只有家...[详细]
房伟 《小陶然》
《小陶然》共收录了8篇小说:《九三年》《果奠》《一个人的归途》《月光下的黄羊》《爱情买卖》《小陶然》《老陶然》《南方》。从青春校园的回忆唏嘘到成人的生活...[详细]
林斤澜和他的温味小说
在当代作家中,林斤澜小说是以其风格独特著称的。读他的小说,即使事先把他的名字蒙上,你也能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是林斤澜!”北方京都郊区和南方温州乡村,遥隔万水千山,...[详细]
[美国]厄普代克《变形记》
《变形记》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一部出色的短篇小说。它最初刊载在《纽约人》杂志上,后收入一部短篇小说集。厄普代克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性爱与死亡,他长...[详细]
[美国]纳尔逊《不规则飞行》
纳尔逊是美国当代作家,1991年出版第三部长篇小说《血语》,次年获得爱德华・阿比生态小说奖,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坛的注目。1996年发表的《不规则飞行》堪称是他短篇小说...[详细]
劳马《地质锤》
一篇《地质锤》,锤出了短篇小说的微言大义、简洁而浩瀚的美妙音符。一把把地质锤,是勘察自然地质的工具,更是勘察、敲击疫情时代背景下社会地质的不完善与缺失、人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