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作家:沙汀
沙汀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的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细致刻画人物的典型细节,描绘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被誉为四川“茶馆文化”的展现者和杰出代表。
沙汀,原名杨朝熙,后改名杨只青(或杨子青)。沙汀是他发表作品时的主要笔名,也曾用过笔名尹光。1904年12月19日出生于四川省安县县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前清的廪生,有弟兄5人,他居长。父亲去世后,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逐渐低落,沙汀的几位叔父经常因经济问题同他母亲发生纠葛。
沙汀母亲郑妙贞生性刚直,性格开朗,是当地有名的女能人,丧夫后不仅独立经营一百多亩土地,偿还全部债务,而且开办磨面、辗米等业务,在民间远近闻名。
同时她还资助其兄郑慕周闯荡江湖,四海为家,甚而把刀案犯及被追捕的袍哥藏在自己家中,深得远近袍哥的敬仰。
此时母亲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膝下的两个儿子(沙汀和他的哥哥)身上。沙汀七八岁的时候,母亲拖钱借债,接老先生在家开馆教他们兄弟读书。母亲对沙汀的舅舅郑慕周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母亲只有姐弟二人,因为后母不贤,郑慕周十多岁的时候就在社会上流浪了。
到辛亥革命爆发时,郑慕周逐渐在哥老会中有了地位,沙汀的家庭在社会上的处境也逐渐得到改善,不再受亲族的欺侮了。
在沙汀十二三岁的时候,郑慕周因为替一位曾经扶植过他的老头子报仇,枪杀了一个地方司令官,于是双方开始武斗。
郑慕周拖起二三十人的队伍,时而在别的县城乡镇,时而在本县的乡镇之间往返回旋,准备随时应付对方报复以及官府的逮捕。
这时候,沙汀也随着舅父到处游荡,帮着舅父递送消息,经常出入于县城、小市镇和乡村之间,因此他对于四川农村的反动基层政权和地主豪绅、帮会组织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情形非常熟悉。
沙汀这种居无定处、却可同城乡各社会阶层广泛接近的生活,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他的青年时期。这一段生活对他后来以四川乡村和小城镇社会为题材的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沙汀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结识了大量的社会底层人物和特殊的社会角色,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都异常熟悉,“只要眨眨眼睛,我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此期间的社会经历后来直接成为沙汀创作的题材——比如茶馆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在其《模范县长》《老烟的故事》《磁力》等短篇以及《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长篇中都有许多直接描写茶馆文化的成分。沙汀自己也称:“没有茶馆便没有生活,这点道理在四川一个小镇上尤其显得正确无误。”
沙汀在独特的茶馆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风,他所写的四川茶馆也真挚而自然。沙汀在《某镇记事》中记述茶馆文化时也异常得心应手:“各人都按老规矩一早起床,于是一路扣着纽上茶馆去。等到卖豆芽的来了,就抓上几钱豆芽,摊在桌上一根根撷着。吃了早饭,又上茶馆,而且说着照例的话:‘换一碗!’或者‘花馆这拿去!’。他们是懂得一点牌经的,不是参加赌局,便是站在牌客后面给当‘背光’,发挥着参谋作用……”
1922年沙汀进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接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并爱好新文艺。1926年师范毕业后曾赴北京等地,求学不成返回四川,梦想着有一天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文章,用自己的声音教出天下英才,振兴社会国家。
沙汀接受高等教育的学校乃是当时蜀中最著名的学校,“名校历经年,风流士,多翩翩。锦绣天府,声光万里传”。这里荟萃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许多还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干将,他们当中有的人成为了共产党人,如张秀熟、袁诗尧等,革命老人吴玉章亦曾到校上过课,著名的革命先烈杨闇公、李硕勋也来发表过讲演,他们为沙汀上了人生哲学的第一课。沙汀的家乡安县那一幕幕大鱼吃小鱼的悲惨画面无时不在啃啮着这位寂寞少年的心,而今到了成都同样看不到锦江春色,花近高楼,唯有玉垒浮云,千秋雪岭时时掠过沙汀的眼帘。沙汀这位善于思考的青年学子想把这些人间的不平统统揭露出来,然而他不知道该怎样入手,于是找到了文学好友艾芜。他们想组成一个文学社团,办一个文学刊物,像《新青年》那样呼喊出民众的苦难,把巴山蜀水的血泪哀歌呈献在世人面前,让统治者颤抖。 (编辑:moyuzhai)
聂姆佐娃《外祖母》
《外祖母》成书于聂姆佐娃失去爱子、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它是一部对“童年的天堂”的回忆录,是作者“为了安慰自己背上的灵魂”而创作出来的。聂姆佐娃的童年...[详细]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
《安吉堡的磨工》属于社会小说。作家以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五天时间为题,把错综复杂的情节、各式各样的人物巧妙地编排融和起来。整部作品看似松散,实则集中...[详细]
王梓均《重生野性时代》
宋维扬重生回到1993年,带着满肚子的来自未来的商业知识,回到老爸进监狱,企业即将破产,偷渡去香港,在全民下海经商的档口,利用知识骗取第一桶金,盘活企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详细]
《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袁甲平《宗明女儿》叙述的魅力与自信
袁甲平的《宗明女儿》是一篇部可以慢慢咀嚼的中篇小说。...[详细]
烽火戏诸侯:构建“雪中行”的小说世界
有小人物的江湖梦,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有令人向往的侠气和风骨,有少年不走寻常路的可贵勇气……这就是《雪中悍刀行》,他的作者是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