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武侠小说家王度庐

发布时间:2012-05-23 来源于:网络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王度庐(1909-1977),原名葆祥(后改为“翔”) ,字霄羽,出生于北京的贫困旗人家庭。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益发艰难,全靠母亲和姐姐为人帮佣及做针线维持生活。由于家贫,王度庐没能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才十二岁就被送入眼镜铺当学徒,不久却因身体瘦弱、手脚不灵而被辞退;又去给一个小军官当听差,也同样遭到解雇。但他刻苦自学,中学未毕业就做了小学教员,开始为家庭分忧。

  王度庐自幼爱好诗文戏曲,虽然学业中辍,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当时王家住在地安门附近,离北京大学原校址不远,王度庐便去风气开放的北大旁听,得遇颇多名家讲授;他还常到北京图书馆看书,或者去鼓楼上的“民众图书阅览室”阅读。就这样日积月累,逐渐打下了坚实的中外文学基础。王先生不仅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文学和文化思潮,他也有独到的领悟。比如在《落絮飘香》等作品中,就曾对莎士比亚剧作等西方名著作过精当的分析。另外他还善于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表现人物心态,并能将西方小说技巧融纳于传统的叙事模式。

  王度庐从十几岁起就常写点小文章或旧体诗词向报刊投稿,到三十年代初期,因为投稿,王度庐结识了北平《小小日报》主事者宋心灯,宋先生办着一份小报,他见王度庐文笔颇好,为人老实,就聘他担负该报编纂。因为报社极小,他既要编副刊,又要写评论及连载小说;晚上则需等消息稿到了以后,再赶编时势版;看红样、清样也是他……所以,理论上他既是“主编”,又兼校订,天天都要忙到后深夜。小报日出一张,除新闻外多登体育新闻。王度庐在编当小报的同时,还写些连载小说。这一时代,他写的重要是侦察小说,如《烟霭纷纭》、《空房怪事》、《绣帘垂》、《浮白钝》、《二件奇案》、《红绫枕》等,署名均为“霄羽”。他的这些侦探小说均仿《福尔摩斯探案》,以“赛福尔摩斯”鲁克及其帮手为贯串人物,篇幅不长,诸案构成系列。署名“霄羽”。

  1933年后,华北局势日趋紧张,王度庐离开北平,流亡到陕西、山西、河南各地。其间,曾任西安《民意报》编辑,当过小公务员,由于既无学历,又无高亲贵友,加以性格孤僻,虽然文笔好,肯苦干,终未逃脱每被辞退的命运。1934年,他在西安与李丹荃女士结婚,婚后生活仍处于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的境地。在西北住了两年,时间固然不长,但是那段阅历对他后来的创作却意思不小。西北地域,天然环境严重,官风剽悍,加以困窘,乃多逼上梁山者。我的父亲因猝领心脏病,兵于三原县。王度庐从西安前去接灵,途中就曾遭受绿林匪徒,衣物被洗劫一空,他只得返回西安,从新击点,再走一趟。后来他在《铁骑银瓶》中写韩铁芳在那一带被匪帮劫持,应是掺入了那时的亲身休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不久,青岛的日本侨民便开始撤离,有钱的人都设法去了上海的外国租界,在山东农村有老家的人也纷纷离开了青岛,谁都明白,战火马上就要燃起。在青岛的王度庐,于1938年6月2日,在《青岛新民报》发表散文《海滨忆写》。困居之中,此时,偶遇在《青岛新民报》(1942年与《大青岛报》合并,更名《青岛大新民报》)担任记者之旧友关松海,,遂应邀为该报撰写可读性强的长篇武侠连载小说。 1938年6月1曰至同年11月15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河岳游侠传》,,此时王度庐取笔名“度庐”,意思是“寒门度日,混混生活”而已。《河岳游侠传》由于情节紧凑,文笔清晰,读者欲罢不能。出现“满城均看王度庐”的现象。署名“王度庐” (此后在该报连载侠情小说皆署此名)。《青岛新民报》也因之销量大增。1938年6月2日,在《青岛新民报》发表散文《海滨忆写》。此后于1938年11月16日至1939年4月23曰,在《青岛新民报》连载武侠悲情小说《宝剑金钗记》。以写英雄儿女的爱恨情仇故事而始受重视,

  王度庐发表的第二部武侠小说是《宝剑金钗》。《宝剑金钗》连载停止不久,报社就拉出了单行本,“不及一月,即已卖罄。乃决定重印五千部”,不久又即售罄,于是一印再印,共售出“数万册”。听说当时还有不少读者每日剪报,将他的连载小说装定保留。

  1939年4月24日至1940年2月2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社会言情小说《落絮飘香》,署名“霄羽” (此后在该报连载的同类小说皆署此名)。这时,他的另一类重要作品言情小说也逐渐得到肯定。1939年7月30日至1940年4月5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武侠悲情小说《剑气珠光录》。1940年2月3日至1941年4月10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社会言情小说《古城新月》。1940年4月7日至1941年3月15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武侠悲情小说《舞鹤鸣鸾记》。 1941年3月16日至1942年3月6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武侠悲情小说《卧虎藏龙传》。

  1938年至1942年之间,王度庐的“鹤、宝、剑、卧、铁”系列作品共109回,约400万字,陆续在《青岛新民报》连载。1940年至1945年,先后任教于私立圣功女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同时仍写小说。 1941年4月11日至同年8月27日,在《青岛新民报》连载社会言情小说《海上虹霞》。1941年8月28日至1943年10月6日,在《青岛新民报》 (其间更名《青岛大新民报》)连载社会言情小说《虞美人》。

  1942年3月7日至1944年,在《青岛新民报》 (其间更名《青岛大新民报》)连载武侠悲情小说《铁骑银瓶传》。1943年10月7日至1944年2月,在《青岛大新民报》连载社会言情小说《寒梅曲》(未完)。1944年夏至1945年夏,在《青岛大新民报》连载武侠悲情小说《紫电青霜录》。1945年夏,在青岛《民治报》连载武侠小说《金刀玉佩记》 (未完)。后来又陆续出版发表《紫电青霜录》《宝剑金钗记》《舞鹤鸣鸾记》《卧虎藏龙传》《铁骑银瓶传》和爱情小说《古城新月》《虞美人》《海上虹霞》等。

  抗战胜利之后,曾在青岛市摊商公会兼任文墨,但仍以写作为主。 随着抗战胜利,他的作品便不再刊于报刊,而是由天津励历出版社老板刘汇臣专程赴青岛收稿,在天津与上海独家出版,这些小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大量印行,广为流传。直至1949年,陆续撰写、出版小说《雍正与年羹尧》 (即《新血滴子》)、 《风雨双龙剑》、 《绣带银镖》、 《宝刀飞》、 《燕市侠伶》(未完)、 《粉墨婵娟》、 《绮市芳葩》 (疑未完)、 《洛阳豪客》、《龙虎铁连环》 (未完)、 《风尘四杰》、 《香山侠女》、 《金刚王宝剑》、 《春秋戟》 (疑未完)、 《紫凤镖》等,多为中篇。他的另一类重要作品言情小说也逐渐得到肯定,先后发表了《虞美人》、《海上虹霓》、《琼楼春情》、《朝露相思》、《碧海狂涛》、《翠陌路人》等作品,将青岛的美丽景色借助笔端,展现给世人。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度庐又撰有《洛阳豪客》等十一部武侠作品和《粉墨婵娟》、《琼楼春情》等四部社会、言情题材作品。都未连载;而由励力出版社直接印行。王度庐在文化思想上颇认同于“五四”新文化传统。对他而言,自己那些包括武侠小说在内的通俗作品只是“为了混饭吃”的不得已之作,大概并不符合他的文学理想。因此,对自己“如同伶人唱堂会”般地写小说,甚感不满,乃至自认为是“一生犯下最大的错误”。然而,正因为有着“五四”传统的自觉认同,王度庐在创作中才能不经意间以新文学对旧形式进行改造,从而推动了通俗文学的“雅”化和“现代化”进程。单从这一意义上说,他给后人留下的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学及文化遗产。

  一九四八年,内战正酣,山东各地也战火纷飞。此时,与青岛隔海相望的东北战事也紧张,但与青岛只有一海之隔的大连,却因苏联红军占领,少有进犯,相对还是比较太平。于是王度庐举家渡海迁往大连。

  1949年初,王度庐携全家移居辽宁,初到大连时,在《东北教育》杂志社的编辑部工作;后在大连担任旅大行政公署教育厅编审科编委、旅大师范专科学校语文教员。 1953年秋,与夫人到沈阳,任东北实验学校(后改名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员。1956年,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该会沈阳市委委员;随后当选沈阳市人民代表,沈阳市政协委员。沈阳市皇姑区的人大代表、皇姑区政协委员等职。文革中,王氏夫妇被“下放”到昌图县大苇子沟安家落户,1975年,他们迁居铁岭。两年后,正值旧历年底,王度庐以久病之身在铁岭去世,享年68岁。有二子一女:长子王膺(1974年病逝)、女王芹、幼子王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王统照

      王统照(1897.2.9—1957.11.29) 字剑三,笔名息序、容庐,山东诸城人,民盟成员。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语系。1918年创办《曙光》,1921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详细]

  • 悲剧侠情派——王度庐《鹤惊昆仑》系列

      王度庐直承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以迄民初李定夷等“哀情武侠”之余绪,讲究小说结构、布局伏笔、人物刻划;而用近乎白描的“新文艺”手法来写侠义英雄与红粉佳...[详细]

  • 金庸的小说人生(1)

    三十一岁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三十五岁创办自己的报纸,一支笔写武侠,开创江湖,纵横天下,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