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
巴尔扎克总是这样出手不凡!如若将作品《高老头》改编成影视剧,导演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伏盖公寓内外的布局、陈设,原封不动地通过一个个镜头予以呈现。哪怕是那些公寓内次要的房客,凭借巴尔扎克对人物肖像、穿戴及神态惊人的细致描绘,只要忠实于原著即可凸显人物的特征。他那些详尽细腻的描写或显冗长,但却毫无例外地让读者身临其境,近距离地体验那一部部撞击心灵的“人间喜剧”。
虽然作品以《高老头》命名,但高老头却并非小说中的绝对主人公。相比之下,拉斯蒂涅却占有相当的篇幅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先后亲睹三人变故的年轻人,通过鲍赛昂夫人的失意见证了上流社会的虚伪,经由伏脱冷的教导领悟残忍的生存哲学,而高老头被弃的人间惨剧则令他抛弃最后一点温情和良知。这一再现于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原本设置为配角,但在他的贯穿下,高老头“被动”地放置在聚光灯下,让人不知不觉地生出怜悯和哀叹之情。
节选部分是高老头的重场戏之一。在这里,老人对女儿毫无保留的爱与临终前苦苦的等待乃至咒骂、进而祝福较为集中地浓缩了高老头的后半生。看似无能孱弱的老头听任别人的嘲弄,显得无助、无奈,对关系自身尊严的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的老人,将所有的生命都聚集在女儿身上。从选文第一部分可以看到,女儿危难时,他犹如一头雄狮,完全竖起了鬃毛,俨然是一个精力旺盛的积极的行动者。只要是为了满足女儿们的任何一点心愿,他都愿意全力以赴,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如果说,巴尔扎克的时代,金钱是社会运转的轴心,那么,高老头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父爱恰恰作了一番深刻的例证:金钱社会仍然存在美好情感。而只认金钱不顾亲情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缺席却将最为珍贵的人间至爱践踏得无从辨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脉脉温情就是如此脆弱,在冷冰冰的利益与权势面前它全然不堪一击。巴尔扎克不失时机地加上一句:“我们和父亲在一起,就得整个儿给他。有时的确麻烦得很。”这忘恩负义的根源向读者预示了高老头不幸的未来,也许会让读者不禁打一个寒噤,为老人暗暗揪心。
自丧偶之后,高老头所有的情感完全寄托在两个爱女身上。他对孩子的父爱是无辜的,但他至死才明白,是自己酿制了苦酒,他毫无原则的一味宠爱使得女儿的亲吻完全建立在金钱堆积的空中楼阁之上。他用金钱满足女儿要求,换来的爱恰恰腐蚀了伦理上的情缘关系,使骨肉相连的血缘亲情变质异化,结局便注定为:一旦他成为“榨干的柠檬”,追求权势金钱的女儿便翻脸不认。临终前的失望无疑给高老头致命一击,近乎歇斯底里的絮叨与作品对高老头本人的“忽视”形成鲜明的对比。巴尔扎克此时给予高老头充分的话语权,大段的呼唤、乞求、忏悔、咒骂让读者刻骨铭心,而最后归于临终前的一声“祝福”,让人无限信服巴尔扎克对人物性格及其弱点的把握。与此同时,巴尔扎克通过高老头行将就木的挣扎,巧妙地展示了冷酷的社会现状。虽然个人的教育是遭到遗弃的原因之一,但毫无疑问,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是培植势利、荒淫的生活方式的温床。高老头风烛残年的惨剧发生于道德支柱土崩瓦解的时代,金钱和权欲的威力催生了神圣情感的物化,只可惜一意孤行的老头虽经历商海的沉浮,但对此视而不见,在暮年还执迷于人间真情。他对女儿的爱近乎痴情,甚至丧失了理性和尊严,只要能在女儿身边,“黄连也会变成甘草”。他豁出老命、抵押全部生活资源,帮助女儿“红杏出墙”,张罗住处,自然也为自己几乎畸形的父爱押上了最后的赌注。从“两个女儿”同时在伏盖公寓出场这一章,高老头才算开始有了一个广阔的正面表演的舞台。巴尔扎克铆足气力,不再躲躲闪闪而是直接运笔表现高老头生命的最后历程。老头欢天喜地地为纽沁根太太安排新居,达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极点。同时,巴尔扎克仿佛故意“捉弄”这位可怜的人,毫不留情地在紧接的最后一章,让他完全跌入悲痛的深渊,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一无所有,他的精神支柱——女儿的爱彻底地不复存在,亲情、人性在金钱面前丧失殆尽,任凭高老头撕心裂肺地控诉、悔恨,他孤独的生命还是画上了句号,异乎寻常的父爱悲剧落下帷幕,清清楚楚地向拉斯蒂涅演绎了最后一课。选文中“老人的死”,让高老头在生命尽头,名正言顺地成为与题名相符的作品的主人公。
巴尔扎克有条不紊地让每个人的故事自然流淌,其间情节线索却彼此交织,毫不单调乏味。他往往在浓墨重彩中不经意地叙说某一情节,同时又似有若无地铺陈着世态炎凉的种种案例。作为一名埋头笔耕的“能工巧匠”,他用笔墨在平面的白纸上所建构的《人间喜剧》这一纷繁社会,故事相互照应,错落有致,其神来之笔,令读者过目难忘那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为善者不平,为弱者扼腕。巴尔扎克的笔触是现实的,但流淌的文字却处处以情动人。这位伟大的作家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近乎苛刻地将读者“驱赶”到其精心设置的典型环境,从而进一步让读者服膺于作家的运笔,在掀起的酝酿已久的情感高潮中被一一“俘获”。燃烧自我的高老头,以无私的父爱向我们展示了爱的盲目,人情的残酷,父亲的精神干涸,女儿的自私冷漠,神圣的人伦情爱惨遭摧残蹂躏,让读者在亲情之物化中喟叹人类精神的悲哀,折射出伟大作家的警世哲理、睿智思考。
(编辑:moyuzhai)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巴尔扎克《幻灭》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详细]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司汤达《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是一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历史小说。司汤达以政治为经,恋爱为纬,绘制了一幅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画面。这幅色彩缤纷的图画集中反映了从拿...[详细]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加爱情的小说,内容涉及法国19世纪王政复辟时期各派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和阴谋诡计,深刻反映了那个历史倒退年代的黑暗与反动,同时又以极其细腻的...[详细]
雨果《笑面人》
在世界文学史上曾出现过这么一个特殊也可以说是不幸的人物形象,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看过许许多多的悲惨的故事,他善良的心特别容易受伤,可他却永远戴着一张笑面,他...[详细]
文泽尔系列――《冷钢》读后感(未看可入)
从2.1买到三本文GG的书,到现在2.8号了,只读了两本半,果真我是老了,已经静不下心读长篇,而且我也很久没有读长篇了。《冷钢》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完的,第一页是大...[详细]
彼此的星光——王凯《星光》读后感
老王把《星光》发给我,我读了两遍。老王是王凯,他长着一副匈奴人的样貌。第一遍是在手机上读的,比较匆忙,感觉还是熟知的老王风格:部队题材,叙事讲究,结构缜密,语言是惯常...[详细]
杨志军长篇小说《藏獒》读后感
杨志军这样叙述他与藏獒感情的由来:“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在我七岁那年,父亲从三江源的玉树草原给我和哥哥带来一只小藏獒,父亲说,藏獒是藏民的宝,什...[详细]
《紫蔷薇影楼》读后感
作为关注“妓女从良”问题的小说,《紫蔷薇影楼》的小丫和以往所有类似题材作品的主人公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从良“方略”和结局,《紫》则将重心移到了从良后的生活中,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