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巴尔扎克《幻灭》

发布时间:2022-01-24 来源于: 作者: 戴岚 点击数:

《幻灭》内容简介:

  外省的大卫·赛夏从贪婪成性的父亲手中高价接下日渐衰弱的印刷所,专心致力于廉价纸板的发明。他天性柔和,心地高尚,爱上了同学吕西安的妹妹夏娃。吕西安渴望跻身上流社会,靠其外表和才华赢得贵族特·巴日东太太的欢心,后随她私奔巴黎。大卫一心为所爱的人谋幸福,并尽其所能筹款供给吕西安的奢侈花费。吕西安到巴黎很快就用尽了家人凑足的款项。受特·巴日东太太冷淡之后,他经济拮据,后不听朋友警告投身新闻界。笔杆子的力量一度让他看到报纸的威风,但此后的浪子生活让他进一步体会到“巴黎一切都由金钱决定”。他试图改换姓氏敲开贵族社会大门,却卷入党派争斗。他背叛自己所尊敬的朋友,也被那些受其攻击的贵族断送了前程。大卫原本安分守己的生活也因此受到牵连,并因吕西安拖欠的期票,跌入印刷所对手设置的陷阱,造纸发明几乎拱手相送,科学理想也最终放弃。

《幻灭》赏析: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部的小说中,《幻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连作者自己也说它“规模宏大”,而且“充分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长篇小说《幻灭》为三部曲。第一部以“两个诗人”的先后出场拉开故事的序幕,吕西安·夏同与大卫·赛夏,两人雄心勃勃,作家用写实的笔触、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两个人物的外貌特征:后者身体丰满结实,而前者天生的俊美让大卫略感自卑。在节选部分,巴尔扎克不吝笔墨地描画着他的两个主人公:吕西安——颇具诗才,可是本性怯懦,好高骛远。作家毫无掩饰之情,几乎是以“含情脉脉”的异性眼光“贪婪”地欣赏着吕西安的容貌身姿;在才情、友情、性情的呈现中,与“印度酒神”交相映衬的则是另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吕西安的妹夫大卫·赛夏。敦实憨厚的大卫,高价接手了吝啬父亲留下的印刷所,不擅经营却仍待在本乡埋头苦干,执著于科学研究,在尔虞我诈的竞争世界之中,结果如何,读者从其性格描画中不难预料。

  作家在小说开场便运用了全知全觉的特权,预示了两位志趣相同的年轻人的不幸未来:大卫——“注定要作剧烈的斗争,不管是轰轰烈烈的斗争还是无声无息的斗争”,结果,胸怀高洁的发明家无法抵挡印刷业的竞争,他的造纸成果也被奸刁对手无耻剽窃;吕西安生性轻浮,“专会夸大好事,缩小坏事;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怕罪过,能毫不介意地利用邪恶作为进身之阶”,他最终把亲人凑够的钱挥霍殆尽,不得不过上贫困的生活。后来他跻身巴黎新闻界,从此跌入报痞文氓的泥潭生活,招致身败名裂的结局……巴尔扎克本人历经种种生活的磨砺,债务的拖累,高利贷、出版商的追逼让他身心疲惫,但这些深切感受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无比丰富的创作灵感。作者的描写是朴实的,丝毫没有卖弄玄虚,而是晓白无误地袒露了两个未经社会染污的外省青年的单纯、渴望成功的热忱。如果把这两个诗人的结局归结为性格悲剧,那么,对他们精雕细刻的形象刻画便是最好的注脚。巴尔扎克此次经营的故事“朴实”得出奇,之后的情节发展完全不出读者所料——大卫依着其执拗本性进行科学实验,吕西安虚荣追求则令他抛弃艺术良知。两人不同的价值选择是形象及性格对照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同样踌躇满志,走着各不相同的奋斗之路,却又不约而同地通往失败的境地,有他们自身性格原因,又于无声处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社会生活。巴尔扎克几经沉浮的青年时代的奋斗,幻化为两个诗人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将两个人物看做作家的两个侧面。他基于实际,从生活真实出发,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节制地控制着自己的同情心,对吕西安的弱点作无情甚至刻薄的揭露,对发明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的钦佩溢于言表。但这并没有左右人物的命运,小说仍以美好理想、追求荣名的失败告终。作家对生活现实的尊重,更显幻灭结局的悲剧性的感染力,所选片段的精雕细刻正为小说的情节发展铺垫着坚实的基础。

  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忠实地担当了法国风俗史书记员这一角色。作为外省生活的最后一个场景,《幻灭》展示了动荡的社会状况,这是包括作品中两位年轻人在内的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也是一代青年理想幻灭的现实土壤。作品第二部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扼杀青春才能的罪恶之地。要理解吕西安的堕落和梦想幻灭的来龙去脉,必须紧紧把握这一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两小时以来,吕西安听见样样要靠金钱决定”。巴尔扎克作品描绘的是以金钱为枢纽运转着的名利场,此处,作家透过吕西安的视角体验金钱的魔力。吕西安要扬名、要逐利,从他追随特·巴日东太太私奔巴黎起,巴黎的社会生活场景对意志薄弱的青年的腐蚀也随之开始。节选的后半部分(药材商的用处)就比较集中地展现了吕西安身处的环境,通过与交往的朋友的几番对话,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良心、良知和灵魂,在眼见的生存环境中渐渐地发生蜕变。这一节只是他初涉报界,却从“同仁”们的言传身教中背弃了“洁白的荣誉女神”。起初还为“诗歌掉在泥坑里”痛心,转眼便听任“造币厂的大锤子”连续不断地砸在自己的头上心上;他起先还叩问“良心呢”,到后来却听得入迷了,聆听记者罗斯多对报界坦诚的“真情告白”,火热的念头焚烧着吕西安的良知。面对诱惑,他毫不犹豫地跨入了同流合污的门槛,清寒执著奋斗的小团体的朋友们已经无法让他悬崖勒马,只有任其越陷越深。吕西安是如何落入泥坑,读者可以从他步入新闻界之始这一段的精彩描绘初见端倪。对丑恶的新闻界这一典型环境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巴尔扎克描画典型环境时力透纸背的功力。

  巴尔扎克的作品往往富有神来之笔,如同老葛朗台在行将就木前的细节处理,《幻灭》中也不乏入木三分的点睛之词。作家往往用细微的心理变化来反映灵魂渐变的微妙瞬间。因为有了前期对吕西安性格介绍的完整铺垫,在这一典型环境中,吕西安如何由最初的厌恶、反思,然后在挡不住的诱惑面前、在野心的煽动下放弃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抛弃了高洁的艺术理想,借由作家不失时机的心理刻画,主人公蜕变堕落已是大势所趋,难以避免,其幻灭的结局亦尽在情理之中。作品让读者在写实的篇章中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堕落史,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巴尔扎克这位现实主义大师在编绘时代画卷时,忠于生活真实的艺术良知和揭露社会痼疾的勇气与魄力。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 梅里美《嘉尔曼》

     读梅里美的《嘉尔曼》,就像在优雅的客厅里,听一个智者平静地讲他亲历的故事,周围是一群大家闺秀,听得她们一惊一乍的。实际上,梅里美的小说原本就是写给那个时代的小...[详细]

  • 梅里美《高龙巴》

    《哈姆雷特》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并不在最后抽刀一击的惨烈,而在于他内心的忧郁与外在行动的延宕;同样,《高龙巴》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奥索由拒绝到犹豫,最...[详细]

  •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详细]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 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

    尔扎克总是这样出手不凡!如若将作品《高老头》改编成影视剧,导演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伏盖公寓内外的布局、陈设,原封不动地通过一个个镜头予以呈现。哪怕是那些公寓...[详细]

  •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 司汤达《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是司汤达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将爱情和政治两大主题糅合在一起的最初尝试。小说的副标题为“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它以查理十世...[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