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雨果《巴黎圣母院》

发布时间:2022-01-24 来源于: 作者: 蒋向艳 点击数:

《巴黎圣母院》内容简介:

  1482年主显节,宗教剧的演出迅速被愚人节游行取代。此时,美貌的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正在大街上表演舞蹈和魔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副主教被埃斯梅拉达的美丽所吸引,想方设法得到她,但埃斯梅拉达却爱上了卫队长法比。克洛德出于嫉妒不惜陷害埃斯梅拉达,将她送上绞刑台。敲钟人加西莫多虽然面目极其丑陋,心底却无比善良,他竭尽全力拯救埃斯梅拉达,最终失败。愤怒的加西莫多认清了克洛德的真面目,将自己的教父和抚养人克洛德扔下巴黎圣母院,替埃斯梅拉达报了仇。许多年后,人们发现加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的两具尸骨紧紧地抱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巴黎圣母院》赏析: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争,热情歌颂了以埃斯梅拉达与加西莫多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热情和友爱。在节选部分,克洛德副主教作为主要人物登场,以大段的独白展现了他陷于情欲而不能自拔的心路历程,披露了他那被教会摧残的扭曲人格和灵魂,从而揭露了封建教会的淫邪、虚伪和狠毒,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

  在选文中,埃斯梅拉达被诬陷为刺杀卫队长法比的凶手而被捕入狱,真正的凶手——克洛德副主教表面上是以神甫的身份去监狱看望犯人,实际上是借此机会向少女吐露心声,倾诉自己内心对她充满罪恶感的爱情。就这样,一段互不对等的对话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展开了:一个视另一个为长久跟踪自己、危害自己的幽灵,另一个则视这个为自己火热激情的对象和自己所有疯狂举动的源头;一个惊恐地、哆嗦着面对另一个,另一个则像老鹰一般注视着自己的猎物。埃斯梅拉达面对着这个一袭黑衣的阴沉男人犹如面对一个陌生人,而克洛德却以对对方和自己的充分了解快速地、长篇大论地发表着演讲。两人分别说着各自的语言,也不管对方是否真正听懂了自己的话;但很快,这场对话便变成了克洛德副主教的内心独白,变成了他对埃斯梅拉达所怀情感的心路历程的表白。他那一大段一大段的独白犹如滔滔江水,将他在见到埃斯梅拉达之前的生活和心灵的宁静,初见埃斯梅拉达之时的震撼、倾慕,思念埃斯梅拉达之时的眩晕、迷醉,试图摆脱对埃斯梅拉达的思慕时的努力挣扎,以及为得到她而处心积虑,甚至不惜设计陷害她的狂热一泻而出,令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了狂热、矛盾、偏执和痛苦的扭曲灵魂。

  实际上,虽然克洛德副主教后来成了一名阴险狠毒的杀人凶手和邪恶的“魔鬼”,但他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相反,他曾是宗教学院聪颖、好学和勤奋的模范学生,也是修道院受人尊敬的博学牧师。他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冷血动物。相反,在他的一袭黑衣里面,跳动着一颗充满各种人性之爱的心。他爱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弟弟惹昂,尽管他沾染了吃喝嫖赌、乱花钱的毛病,但克洛德违抗不过亲情的力量,依然从金钱上支持自己的弟弟;他也曾出于同情和怜悯毅然收养了丑陋、残疾的弃婴——加西莫多,并把他抚养成人,而当时其他围观者都视弃婴为不吉利的怪物而弃之不顾。可见克洛德身为牧师,身为“神的代言人”,依然有着凡人的感情:亲情、同情心和怜悯心。但最出人意料、最不“应该”的是不管他的神学造诣有多高,他并没有完全泯灭爱欲;当他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在广场上且歌且舞时,爱神一下子射伤了他,从此他对埃斯梅拉达朝思暮想,为她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甚至读不进书,做不进功课,像一名常人一样陷入了情网。

  美丽的埃斯梅拉达唤醒了克洛德始终沉睡的爱欲,这爱欲再也不能通过斋戒、祈祷和学习加以克制,而是不可抑制地膨胀、发展;当克洛德发现自己以前用以排除杂念的各种治疗法都失效时,不由惊恐万分,竟把埃斯梅拉达臆想为一名女巫,一名专门从地狱来引诱他、使他沉沦的女巫。更糟糕的是,他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居然爱上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卫队长法比,于是,一种强烈的嫉妒心理牢牢地占据了他。就是在这种嫉妒心的驱使下,为了除掉情敌、得到埃斯梅拉达,克洛德竟不惜使用卑鄙的手段,刺伤了法比,然后嫁祸于无辜的埃斯梅拉达,使她身陷囹圄,从而试图得到她。在选文中,克洛德去地牢探望埃斯梅拉达,要求她跟他一起逃走;但当他遭到埃斯梅拉达的坚决拒绝,而且听到她不断问起法比的情况时,克洛德副主教不由妒火中烧,便狠心抛下姑娘,绝尘而去。

  从克洛德对待埃斯梅拉达的方式可以看出克洛德性格中的矛盾性、分裂性。一方面,他迷恋埃斯梅拉达,崇拜她,将她视如圣处女般纯洁,愿得一吻她的足而死去;还幻想着埃斯梅拉达能跟他一起逃走,隐居起来享受幸福的生活、自由的爱情;另一方面,克洛德却又对他所“爱”的人进行了无情的折磨和迫害。因为自己不能得到她,更不愿看到她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便不惜将她毁灭,将她送上绞刑架。因此,克洛德对埃斯梅拉达的所谓“爱”,决不是真正的爱,而只是一种爱欲,是一种他沉睡已久的欲望的释放;当这种欲望既不能压抑,又无法得到满足时,欲望的主人便不惜将那引起欲望的对象毁灭。真正的爱,应该是像埃斯梅拉达一样,在弱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不仅救下流浪诗人甘果瓦的命,还给在绞台上的加西莫多送水;也应该是像加西莫多一样,以一颗虔诚的心,神圣地守护自己所爱的善良而美丽的姑娘。

  在遇到埃斯梅拉达之前,克洛德生活严谨、苛刻,可说是修道院所有修士的模范;在情欲被唤醒之后,克洛德逐渐开始意识到教会永恒誓言之愚昧,“贞操、科学、宗教和真理的空虚,上帝的无用”;深入洞察自己的灵魂,他赫然看到“自然在那里给感情准备着一个多么广阔的场所”。在地牢里,克洛德向埃斯梅拉达道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他希望埃斯梅拉达能跟他一起逃走,逃到一个“阳光更好、树木更多、天色更蓝”的地方自由地相爱、相守;这位天主教会的虔诚教徒在美色的诱惑前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教会的一大讽刺。可见不管克洛德的宗教修行多么深刻,不管他在科学、知识的路途上走得多么遥远,他都无法逾越自身的自然人性;总有一天,他的自然人性会被唤醒,犹如沉睡多年的火山必将爆发;而沉睡多年的火山一旦爆发,便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在小说最后,克洛德毁灭了美丽的埃斯梅拉达,也最终毁灭了自己。但毁灭克洛德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封建教会本身。因此,从根本上说,克洛德副主教本人也是封建教会的受害者。雨果便是这样以克洛德副主教的悲剧人生揭露了中世纪基督教禁欲教义对教会人士身体和心灵的残酷戕害,并显示了当时人们自然人性的觉醒。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 梅里美《嘉尔曼》

     读梅里美的《嘉尔曼》,就像在优雅的客厅里,听一个智者平静地讲他亲历的故事,周围是一群大家闺秀,听得她们一惊一乍的。实际上,梅里美的小说原本就是写给那个时代的小...[详细]

  • 梅里美《高龙巴》

    《哈姆雷特》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并不在最后抽刀一击的惨烈,而在于他内心的忧郁与外在行动的延宕;同样,《高龙巴》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奥索由拒绝到犹豫,最...[详细]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 巴尔扎克《幻灭》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详细]

  •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 司汤达《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是司汤达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将爱情和政治两大主题糅合在一起的最初尝试。小说的副标题为“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它以查理十世...[详细]

  •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谈到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夏多布里昂是一位不能被绕过的作家。他曾被人们尊称为“法兰西文学的第一笔杆子”,以文笔惊艳、文风华贵而知名于世。发表于1801...[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