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让理想主义成为雕像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建筑;一半是抒情,一半是思辨这是王旭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者》给我的阅读感受。 谁来守护城市?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英国北部城市爱丁堡几乎可以象征整个中世纪,而它的市铭却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详细]
-
2012年报告文学:回归文体特质 重视社会效果
2012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整体态势是平稳发展,比较鲜明的变化是日渐向报告文学自身的文体特色与特质回归,即:以简练的文字,对现实生活迅速地做出反映和反思,关注重大新闻性事件、社会焦点和国计民生,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 深度...[详细]
-
2012年诗歌创作:敏感的神经与诗的发现
对一个年度的新诗进行洞察和恰切的概括,是艰难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同沙里淘金、深山采玉一样,即使是创造力颇为强劲的年代,出类拔萃的作品也不会太多。加上论者眼界与美学偏好的限制,纵然有偏好而无偏爱,也有挂一漏万...[详细]
-
凸显批评的感性与学理性双重价值
当下文学批评体制化的势头不减,并被纳入知识生产的系统,伴随着当代文学学科化的诉求,学院派批评成为文学界强势的声音和文学的权威。固然,学院派批评的强化,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文学批评的学理性,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详细]
-
爱你激情冲动时
去年我读了辽宁作家刘国强的长篇报告文学《日本遗孤》,感动、震撼而兴奋!这部具有文学和史学双重价值的作品,从深埋的历史里挖掘了人性深处的大爱情怀,讴歌了超出血缘、种族、国界的人间大爱,好多地方生动、感动得令人落泪...[详细]
-
一本文学理论杂志的样本意义
九月八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的文学理论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作家评论》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熟召开。陈思和、范小青、陈晓明、孙郁、栾梅...[详细]
-
2012年散文创作:爱,思辨与救赎
近年来,关于散文文体特征的争论一直不断。有人认为散文是一种没有边界的文体,也有人认为散文沦为文字收容所,任何不能归入其他文体的文章都可归入散文。实际上,在所有文体中,散文的确是最庞杂的,这主要表现在:主题内容无所不...[详细]
-
2012年诗歌创作:新媒体为诗歌生态增添活力
2012年,中国当代诗歌的主要生发与展示空间转移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及移动媒介改变了我们的文学生态,特别是新诗领域。这是一个媒介推动现实进程的时代,新的阅读方式正在改变创造力的方向。 新媒体时代:诗歌跨界与网络出版 ...[详细]
-
2012年报告文学:“正能量”与新生代
王 晖:2012年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出炉,何建明的《国家》、陈启文的《北京风暴》等10部作品榜上有名。这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首次举办的报告文学排行榜活动,意义相当重要。在这之前,我们看到有各种报告文学年选,这些...[详细]
-
2012年军旅文学:类型化写作背景下的军旅小说创作
新世纪以后,与新经济同步崛起的类型化文学与市场达成了空前的融合,纯文学作家与通俗作家在市场中分割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并进行着两个经济 世界的对话。而军旅作家群体的创作因为杂糅了政治意识形态、商业意识形态和...[详细]
-
2012年文学理论:发现新的理论动向 更新文学批评话语
当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常常涌现出新现象、新问题,已有的理论话语和批评经验很难对其做出令人满意的及时回应。因此,理论和批评如何认清文学的 动向与走势,如何更新话语系统,一直是近些年来文学理论和批评界所遵循的重点...[详细]
-
2012年,少数民族文学展现新气象
2012年,少数民族文学群星璀璨,风光无限。少数民族作家饱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学题材开拓、主题思想挖掘、文学想象和表现技巧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大批新出现的少数民族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崛起于...[详细]
-
卑微者的心灵追问
编者按:为了集中展示当代青年作家创作实力,文艺报开辟了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栏目,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年作家的创作逐一展开评述。在第12期栏目中,重点对我省作家苏兰朵的创作风格进行了评述。 苏兰...[详细]
-
2012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前 言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中国广大文学工作者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作协八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 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详细]
-
人间至爱者的礼赞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通常来形容犯过错误的人改邪归正之后的难能可贵。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一种全新的人生方式,一次灵与肉的全面涤荡,重新矗立起大写的人字的丰碑,而这其中百转千回、丝丝缕缕的复杂过程,酸甜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