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城记》的惟一主角——时间
存在哲学认为时间和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之所以存在有赖于时间流动的支撑。失败后返乡的主人公们在某一刻也许是清醒的,他们隐隐约约意识到果园城或许已经不会和离开前完全一样,但真正返回之后还是被深深惊讶了,“这在他看来像做梦的,在果园城人心目中比他过的十二年更长”。在这里,逃离行动因为“时间”的作祟而更显得毫无意义,进不能保持现代性,退而返乡却遇到了时间制造出来的厚重隔膜。
《果园城记》运用了娴熟的小说技巧和以小见大的象征意象,尤其是对“时间”的反复咀嚼,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对民族、对整个人类的隐忧和思忖。果园城上空始终悬临统治一切的“城主”正是时间,借助时间,果园城浓缩了所有中国小镇。师陀曾借马叔敖之口说,此生最大愿望是做个说书人:“说书人,一个世人特许的撒谎家!”说书人和小说家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想要以故事扩充读者脑海中的天地,以有限的篇幅拓展无限的时空。研读《果园城记》,有助于我们获得对40年代知识分子心灵悸动的真实记录。
(编辑:moyuzhai)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命运交响中的个体悲欢与觉醒——读罗伟章五卷本中短篇
此前读过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以及散文集《风和微风》,为作家的笔触和洞察力所折服。当沉浸于洋洋洒洒近140万言的中短篇小说五卷本(《...[详细]
女性情谊和美美与共 ——评和晓梅的短篇小说《花楼
《花楼》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女性文本,作者在对拉姆金和“我”少女情谊的回忆中,讲述了女性之间复杂缠绕的情感,摹写了青春期独特的情绪特征,内省了人...[详细]
于枭:短篇小说中的颜色使用
文学和绘画作为两种独立的审美形式,在修辞概念上却多有相似。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掌舵人德尼·狄德罗精通文学、哲学、绘画等多门艺术,他认为...[详细]
浪漫的突围——读南翔短篇小说《鸟笼匠》
读完南翔的短篇小说新作《鸟笼匠》(《百花洲》2025年第1期),脑海里突然冒出评论家李敬泽的一段话:“有的作家是行者。天上地下的路,他们替我们走过,...[详细]
代际与情感的纠葛——关于林东林短篇小说《原地穿越》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愈是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愈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生活状况。即如文学意义上的“穿越”小说这一语词,就与网络的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