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草疯长的冬天》:时代“共名”下的个体独白
今天,也许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时代“共名”(陈思和认为,20世纪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概念来涵盖时代的主题。这些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深刻地涵盖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走向,同时也是对知识分子思考...[详细]
-
最深的理解是共情
当代中国社会以极快的速度迭代发展,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为普遍存在的代沟所区隔——它们也是代沟的具体内容。这导致“命运共同体”通常建立在同代人中,只有...[详细]
-
《汉江绝唱》:慷慨悲壮的吟唱
从以“汉江绝唱”为书名来看,作家杨志鹏对于《汉江绝唱》(作家出版社2023年4月版)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是设定了较高的目标,怀抱了极大的期许的,那就是尽其所能地为泱泱汉江谱写一曲不同凡响的颂歌。从作...[详细]
-
《豹猫穿过丁香花丛》:现代性及人类的常与变
潘向黎身上既有学者的严谨有度,又有作家的敏感诗情;既有都市丽人的时髦品味,又有名媛淑女的温文尔雅。其小说集《无梦相随》(1998)、《十年杯》(2000)、《白水青菜》(2008)、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201...[详细]
-
女人步上楼梯时 ——《半玉抄》一读
《半玉抄》是一部凄美又深沉的小说,出自年轻的作家周婉京之手,读完后感到兴奋也有点意外。小说开头初子窥视百合子出楼的场景,立刻让我想起日本导演成濑巳喜男的电影的名字,不过与成濑镜头下的艺伎和...[详细]
-
在北京,“无名之辈”如何生存
北京城里的普通人或无名之辈 读“新北京作家群专辑”,我首先想到那句话:“京城米贵,居大不易。”那么,今天,一个普通人/“无名之辈”如何在北京生存?也许,从本期“新北京作家群专辑”中可以得到某种答案...[详细]
-
命运的沉吟只有河流可以听见——论长篇小说《大洛河》结构突破与艺术构建
李亮女士的长篇小说《大洛河》,是一部兼容了家族史与社会史,同时又映射出了陕北风俗史的文学作品。在长达一百四十年的漫长历史叙写中,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沉浮,将中国社会的百年动荡与安定、落后与发展...[详细]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禹风《深处》浅析
“潜水”是禹风迷恋的一项运动,其专业性和上瘾的程度,在中国作家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国界、空间上反复的跨越、沉浮、往返,那些来自潜水经历的特殊质地的生命经验、人性体验,逐渐成为了禹风小说...[详细]
-
心有阳光,世界才美好
从2003年结识单丹,一晃已过20年。20年来,我看她坐在轮椅上为电视剧《马大帅》写片尾曲,听她用清纯悦耳的嗓音试唱《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多次听她讲本山老师一直关心她和家人的故事,也多次听本山老师感...[详细]
-
薛舒:沈轶伦的上海注视
沈轶伦写的是上海。但不是《一步之遥》里的上海,也不是《股疯》里的上海,更不是《小时代》里的上海。也许是《海上传奇》中游弋在苏州河上的船只里某双眼睛,对蹲在河岸边的一个袖手游民短暂的微距注...[详细]
-
曾楚风:苏图之不正确的生活
2023年的夏天,值得纪念。转眼三年。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详细]
-
《陪诊师》:赤裸的面具
一直以来,王忆受到关注的作品大抵是青春题材的小说,如《冬日焰火》《夏日秋千》等,而让我感到惊艳的是,王忆会写出《陪诊师》这样对当下观察如此深刻而犀利的小说,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深居简出,以对...[详细]
-
个体记忆与历史的诗意——读《烟霞里》
作为“70后”作家的翘楚,魏微的创作一向受到批评界“私底下”的推崇。我的意思是说,魏微不是那种浮在“面上”的作家,而是大家愿意在艺术上如数家珍的一位。在气象和深度上,魏微是这代作家中少有的可以...[详细]
-
戏剧性与一语双关——关于须一瓜《去云那边》
依照学界的认识,所谓戏剧性,有着两种不同向度的理解。一种意在强调戏剧表演的本质规定性,是指在某一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表现。在一种戏剧表演活动中,表演者借助于能够被观众直观的动作、台词或者...[详细]
-
《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张力图景中的深描与心灵漫游
王艺涵在行文中一直采用文化维度,坚持在“有意义的文化背景”下解释各种张力的形成,并对各种不同的文化,以及涌现出的相互关联而又保持差别和张力的诸种观点保持最宽容的理解。 王艺涵专著《族群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