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薇薇安曾来过》:文学为变动的生活留住珍贵的不变
生活在城市里,如何有尊严地生存,如何面对衰老、适应孤独、对抗平庸,是每个个体都不可避免遭遇的生命困境。王芸是一个织梦者,她并不排斥时期性的、个体化的生命经验,并且执虚如盈,细密地观察、虔诚地追...[详细]
-
《向阳生长》——曾剑的精神家园
曾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域性的,在湖北红安,那个叫喻刘家的小山村,他的出生地;另一个是他的精神故乡,在他的作品里,曾剑为之起名“竹林湾”。“竹林湾”在长篇小说《向阳生长》里出现频率最高,曾剑投入...[详细]
-
《燕食记》:杂糅叙事、南方方言与饮食书写
一 杂糅叙事葛亮的长篇小说《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7月版),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究竟何为燕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词汇,“燕食”语出《周礼·天官·膳夫》,意思是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详细]
-
《恼人的秋风》:寒号鸟消失后,喜鹊的筑巢人生
寒号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快活玩乐后尽情酣眠,而它的邻居喜鹊则忙忙碌碌地修整巢穴,以迎接酷寒冬季的到来。喜鹊数次劝告寒号鸟赶快做窝,但寒号鸟却得过且过,终于冻死在寒冬腊月里。《寒号鸟》被纳入...[详细]
-
思者之智与达者之识
《文化困知录》冯天瑜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冯天瑜先生去世已有九月,却仿佛从未远去,时时能在诸多师友的纪念文章中窥见先生为人为学之一斑。如今捧读遗著《文化困知录》,更感先生一生著述问道之勤,视学术...[详细]
-
莫言《晚熟的人》中的现代性乡愁
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正以飞快的速度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土地的性质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自鲁迅的《故乡》开创乡土这一题材,家乡作为一种意象,常被作家作为创作的背景蓝本,无数作者通过对土地...[详细]
-
安宁《草原十年》:绘就万物相依的画卷
作家安宁的长篇纪实散文集《草原十年》将目光投至风起云涌的呼伦贝尔,以一个叫做锡尼河西苏木的小镇为地理坐标,娓娓道来牧民生活在十年间的变迁历程。作为游牧文化空间的一位漫游者,安宁在与草原的...[详细]
-
黄永玉《还有谁谁谁》: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2023年6月13日,99岁的黄永玉因病逝世。他的最后一本散文集《还有谁谁谁》出版前,当编辑和美编把样书送到黄老手里时,他曾说:“这本书出来,我终于可以睡好觉了。”读《还有谁谁谁》,一种千帆过尽自从容迎...[详细]
-
“田野志·洞庭”:云水深处见洞庭
洞庭不止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在田野、在大地,她是万千子民赖以生存的鱼米之乡,在纸上、在心上,她是中华文脉的气质一种。《十月》杂志《田野志》栏目,叙述者身份各异,有作家、新闻记者、环保志愿者、纪...[详细]
-
徐剑《西藏妈妈》:深情的土地 善良的人民
西藏是作家徐剑的精神故乡,《西藏妈妈》是作家徐剑献给精神故乡的深情之作。30年前,作为军人的他第一次进藏,就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30年后的2022年,作为知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徐剑已经第21次进入西藏。...[详细]
-
李弘毅:《万川归》的古典象征
朱辉的长篇小说《万川归》将笔墨大多花费在万、川、归三人身上,从篇名就可以窥见他们的主角身份,不过,值得关注的还有李弘毅这个角色。在《万川归》中,他虽只是点缀式出现,却有着非常深刻的象征性,他和...[详细]
-
《晚风吹过南屏》:从女性家族史到乡村情感史
陶丽群的《晚风吹过南屏》写到南屏的公路边上有条水泥路,跟着连接外界的是一座桥。“这座桥离公路边百余米,越过桥,再经过一片同样辽阔的稻田,到达一棵巨大的大叶榕下,才算到了南屏村。那座桥在黎明中...[详细]
-
文学民族志实践下的新时代报告文学——以《凉山叙事》为中心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之下,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题材的书写也逐渐呈现出新质点。罗伟章的《凉山叙事》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新质点的报告文学,尽管作为汉族创作者,作家具有“外来者”的天然身份,却...[详细]
-
刘颋:一次有新意有难度的写作
《惠风和畅》是一部展现基层政治生活的小说。小说展开的背景是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各地扶贫从输血变成造血,新的治理理念和生活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认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作品以一个县的具...[详细]
-
“文学观澜”读书会 |《归海》:撬蚌探珠的解密之旅
故乡印刻在人的骨血里。我想重提张翎谈及创作《雁过藻溪》的初衷,“那个夏日的下午,我的心被这个叫藻溪的地方温柔地牵动起来。我突然明白,人和土地之间也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关系就叫做根。这种关系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