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玄幻IP改编如何破解困局?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231次

  在各类网络小说中,玄幻是阅读量最高的类型之一,读者粉丝众多。然而,在这几年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潮中,由这一类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口碑却普遍较低。至本文写作时,去年的《择天记》豆瓣评分 4.2,今年上半年的《莽荒纪》评分 3.2,刚上线的《武动乾坤》评分变动还较大,但目测打一星评分的用户约占38%。与那些本质上是言情剧的女性玄幻IP(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相比,占据网文主流的男性向玄幻IP的口碑可说是崩盘的。这些来自知名网络小说作者、原著口碑不错的作品,为何改编成影视剧后少有成功之例?

  推给技术和资本条件限制是最容易的事。目前的影视制作技术想要跟上玄幻小说的想象力,成本必然极高。但是,即使是在技术不成熟的时代,我们也曾把《西游记》《封神榜》这样的题材拍得很魔幻。而玄幻IP影视改编的资本投入其实不少:《莽荒纪》有3亿元投入,《武动乾坤》则号称投入6个亿,为何还是难逃失败?

  美国“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说过:“摄影镜头是可怕的X光机器,任何虚假的东西都逃不过它的透视。它……将每一个脆弱无力或虚张声势的故事转折剥脱得一丝不挂。”通过视觉呈现的故事,情节的圆满度和逻辑的自洽性都会经受更为严格的检验。而网络玄幻小说的故事线本就缺乏严谨性,主要情节早被网友概括为“打怪、升级、换地图”,故事主线则多是:修炼、战斗、再修炼、再战斗……最终修炼成至尊主宰般的存在。在小说中,“主角光环”掩盖了人物之间正常的情感互动,作者可以直接用讲述的方式进行干预调和,但一旦影视化,经过摄影镜头的“X光”,这些夸大的情感就显得过分,人物关系也会随之解体。

  与文字相比,图像的属性决定了它很难“堆砌数据”。比如,每个人物有多少法宝,有怎样的力量等级,在小说中可以讲述得非常清晰,但呈现为图像就会比较困难。在小说《莽荒纪》中,主角纪宁每一次升级、升多少武力,都有相关际遇、缘由佐证,但在电视剧中,他的武力是怎么增长的,处于什么水平的武力,则完全不清晰。不能清晰呈现主角的 “升级”过程,但剧本却保留了升级的主题,如此这般,情节就会显得莫名其妙,缺乏逻辑上的支撑。可见,一经摄影镜头这种“可怕的X光机器”照射,玄幻小说在故事线的严谨性和人物感情线上的不足就显露无遗。

  原著故事基础不牢靠,改编起来既要掣肘于原著,又要迎合资本逐利的要求(方便拍摄、节约成本等),便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电视剧《斗破苍穹》尚未开播时,就闹出过 “斗气化马”的笑话——该剧海报显示出,剧中很多人物都骑着马,便有网友质疑这是把玄幻剧改编成武侠剧的节奏,于是也就有了“斗帝,你可敢与我下马一战”的调侃。《武动乾坤》也是如此,原著中出场就是“生玄境大成”强者的应欢欢,在剧中居然连铁木山庄的大门都翻不过去,这让比他低几个等级的其他高手们情何以堪。此外,为调和忠于原著和方便制作方之间的冲突,改编会删减合并人物、规避复杂故事,这样改出来的内容,故事缺乏前因后果的牵连,人物性格平庸,人物关系简单无趣,既让喜爱原著的读者不满意,也无法吸引新的观众。

  严格按照网络小说原著去进行影视改编,既不可能,也不现实。网络玄幻小说一般会连载两三年之久,超长的文本包含或隐或显的众多情节和各式各样的系列场景。但是,这些松散的海量内容,却提供了“二次创作”和 IP再开发的可能性。电视剧若想开发玄幻小说的“粉丝经济”,那它的改编就得拿出更多的“二次创作”来,完善原著的故事性,让人物关系更严谨、更完善。比如《莽荒纪》里面的九方混沌国、北休世界神的故事,在原著中没有完全展开;《武动乾坤》里“符祖大人”和八大祖符之主的故事也有很大的二次创作空间。再以《斗破苍穹》为例,原著总是会有一些线索尚未完全展开,比如,主角萧炎从母亲那里获得了一枚改变命运的戒指,如果能用电视剧的方式交代戒指的更多由来,说不定会更吸引原著粉,原著也会因此变得更为丰满。

  大众文化研究者亨利·詹金斯提到过“多平台娱乐”的案例。他认为,现代娱乐业已采纳了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跨媒介叙事”以实现“产品增效协同”的方式。同一个原创故事,可以由不同的内容平台“共同创造”,“让每一种媒体都能为消费者奉献新的体验,扩大消费者欣赏连锁产品的切入点”。如果电视剧能和玄幻小说“共同创造”故事,那么,受众就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因为这样的“新作品能够提供新见解新体验”。所以,玄幻小说IP的影视改编策略或许可以据此调整,既然原著本身的故事性和人物关系都难以直接影视化,那么不如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构或延续出一个新故事。恐怕这也是目前玄幻IP困境最好的破解之道吧。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侦探推理小说、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纸质图书时代最重要的几种通俗文学类型。而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之后,言情小说除了原本的都市、校园等传统题材之外,还衍生出...[详细]

  •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跳出“虚焦”书写,真实城市在网络小说中凸显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网络文学成长于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网络文学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数字河流,悄然成为连...[详细]

  • 诡异无限流小说推荐

    当今的网络小说,如果仅靠某种元素,似乎已经无法刺激到读者的阈值。很多网络小说呈现出“综合”的倾向。尤其是近年比较火的”模拟器“流小说,更是比无限流更上一层楼...[详细]

  • 府天:网络小说的迭代、升级以及改编

    离开大学校园,踏入职场的2004年,对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网络文学元年。而仅仅不到一年之后,我就因为书荒而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旅。如果算上纯粹作为读者的时间一年,至今...[详细]

  • 网络小说嫁接短视频,跨界传播能否持续

    在短视频平台里,有不少这样的视频:“地铁跑酷”游戏、切肥皂、做蛋糕等解压素材的画面,搭配由网络小说文字自动生成的AI(人工智能)配音。这类视频被制作者称为“(小说)推...[详细]

  • 人机结合,是未来网络小说的创作趋势吗?

    近期,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究竟几何?社会各界已有诸多讨论。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大模型传播学发展研讨会上,...[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