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及其传播:创造一个世界--理论评论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从曾经非常小众的科幻圈子里生长出来,在2015年成为第一部获得英语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长篇小说类)的非英语小说,2016年成为英语世界里前所未有的翻译自中文的畅销书,甚至引起...[详细]
-
虽有遗憾,但《湮灭》就此拓宽了科幻片的维度--科幻
《湮灭》改编自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1:湮灭》,该系列以多种元素结合的瑰丽想象而荣获2014年星云奖。在第四本正嗷嗷待出之际,曾作为丹尼博伊尔的御用编剧,也是以导演《机械姬》一战成名的亚历克斯加兰自编自...[详细]
-
“头号玩家”的醒世寓言:警惕“数据寡头”--科幻
这段时间,《头号玩家》意外成为一部爆款电影。说它“意外”,是因为这样一部充斥着游戏元素的电影不仅受到广泛关注,还赢得了大量好评。在豆瓣上,这部电影收获了33.6万次评价和8.9的高分,超过了豆瓣电影条...[详细]
-
《湮灭》是否终结了“科幻三连败”--科幻
如果没有《湮灭》,Netflix的“科幻三连击”恐怕就要变成“科幻三连败”了。《科洛弗悖论》《缄默》《湮灭》三部电影,是财大气粗的Netflix2018年的野心大招。但这大招一波三折,先是宣传遭人诟病...[详细]
-
韩松:虚妄中的碰撞与挣扎--理论评论
阅读韩松的困难之处,在于他所挑战的对象,不仅是当下的日常经验、环境,以及潜伏在这之后的现代逻辑与宏大叙事,而且他将整个启蒙文学传统都纳入在内。不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科幻这一文类,也只有在韩松这样的作...[详细]
-
钱学森吐槽《星球大战》--科幻
中国的科幻文学,曾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科幻界长期模仿苏联,旨在向“接班人”描绘美好的“未来世界”,激发其对未来的憧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割掉鼻子的大象》。这篇科...[详细]
-
作为历史、现实和方法的科幻文学--理论评论
中国文学现场,科幻文学以其眼界、思维、爆发力而备受关注,为展现其面貌,我们邀请青年评论家杨庆祥,主编“青·科幻”丛书,收录极具活力的青年科幻作家代表作,一人一册。丛书名之“青”取青年之意味,更取青出于...[详细]
-
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的科普问题--理论评论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科学小说”这一名称,并赋予了科学小说“以科学思想影响中国学术、政治及哲学文化”等方面的使命。把科学小说视为“科学救国”的文学实践,彼时不少具有维新思想的文人怀着高涨的热情投...[详细]
-
陈楸帆:在理性未及之处,故事熠熠生辉--科幻
很奇怪,最近一两年读到觉得很厉害的国内科幻中短篇,大部分发表在豆瓣阅读上。这不是恭维的话,而是事实,大概也有自己阅读习惯变化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原本就很成熟的作者,也被这个平台的某些特质吸引,...[详细]
-
湮灭与永生:在科幻中探索生命之谜--科幻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科幻电影越来越受欢迎。如今,人们拥有了高级的造梦术,能将想象力充沛之人梦境中的世界通过画面完美还原在其他人眼前。然而,科幻电影的迷人之处远不止想象力爆棚的瑰丽画面,那些富含人类对于...[详细]
-
国产科幻历史题材,缘何获评“穿越神剧”--新闻
“历史科幻”网络剧《天意》剧照。日前,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部“历史科幻”网络剧《天意》刷屏:有人称赞它是科幻电视剧集的标杆制作,可为《三体》影视化提供参考;不过,也有不少观众在看过几集后表示情节无法接受...[详细]
-
《西部世界》第二季:更多新鲜感,还有更多反转--科幻
《西部世界》在2016年推出第一季,前两集放出后,专业评分都在9分以上。第一季总评分豆瓣8.8,IMDb8.9。《西部世界》由HBO出品,坏机器人制片公司(BadRobot)制作,乔纳森·诺兰夫妇执导...[详细]
-
陈楸帆:介于神化、模拟与创造之间的现实--理论评论
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详细]
-
我的科幻之路--理论评论
我出生在广东经济特区中发展比较差的一个城市——汕头,可以说和特区同龄。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和通畅的信息渠道,以及父亲在当地一家大型科研机构从事技术相关工作,都给我营造了相对多接触科幻的机会,如各种书刊杂...[详细]
-
京东文学奖为什么授予韩松?--科幻
从5月31日京东文学奖颁奖盛典中获悉,韩松的《驱魔》获得了第二届京东文学奖科幻图书类大奖,将二十万奖金收入囊中,笔者特别高兴。在颁奖典礼上,韩松点了我的名,让我热泪盈眶。在第一届京东文学奖评奖典礼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