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而为人,何去何从 --科幻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在将近4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演化都是依循着自然选择的法则。没有任何一种是由某个具有智慧的创造者所设计的。”然而,到了21世纪,“智人开...[详细]
-
《弗兰肯斯坦》问世二百年:“鬼故事”是如何成为经典的--科幻
2018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迎来初版两百周年。这部小说及其衍生物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没有人再怀疑它的经典地位。但是,正如任何经典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弗兰肯斯坦》实...[详细]
-
成为牧羊人,还是沦为羊?--科幻
对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的不确定性的思考,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人和技术的关系问题——在技术发展中,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人的地位应起到什么样的决定作用。自欧洲议会提议授予机器人“人格”地位...[详细]
-
韩松《亡灵》兼及“医院三部曲”:科幻文学的“哲学境界”--理论评论
韩松在评论菲利普·迪克的科幻作品时说,“他的文字黑暗、混乱、恐惧、战栗、怪诞、荒谬、疯狂、压抑……常常很难读,也很难理解,更难翻译。应该说,国内迄今没有十分满意的译本……”当然,韩松并没有因此迎难而上...[详细]
-
黑人女作家凭什么连拿三座雨果奖杯--科幻
美国时间8月19日,2018年雨果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没有圈外名人站台,没有穿插助兴的节目,日本科幻星云赏的颁奖仪式被挪到了前一天晚上的假面晚会,就连领奖者的致辞也一个比一个言简意赅。不到两个小时,典...[详细]
-
永恒的经典——评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丛书--科幻
笔者从小喜欢读科普书,30余年间读过的书不下几百本。在读过的所有科普书中,思前想后,觉得苏联别莱利曼(1882—1942)的《趣味科学》丛书最值得回味。该丛书主要分物理、数学、天文三部分,包括《趣味物...[详细]
-
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科幻
如何才能寻找到反向的动力,在自然的技术化与技术的自然化、人的技术化与技术的人化之外找到并且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就是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详细]
-
科幻打开儿童想象的翅膀--科幻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集“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图书近日由科学普及出版社正式出版。“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收录了刘慈欣众多作品中适宜少儿阅读的二十八部精品力作,全套六册。人物塑造的饱满性刘慈欣曾说:“科幻文...[详细]
-
尼尔·斯蒂芬森《雪崩》:地下朋克科幻的传承与发扬--科幻
SnowCrash的简体中文版叫《雪崩》,而台版则取名《溃雪》。无论名字如何,这本书的内容核心是值得开个帖子、写个书评仔细说说的。此前中文科幻出版市场上的单行本中很少有如此味道的小说——类似重金属摇滚...[详细]
-
从《时间不存在》探索科幻中的时间切片--科幻
“不存在”科幻选集系列第一集——《时间不存在》由未来事务管理局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10月14日,未来事务管理局与作家出版社在言几又今日阅读举办了一次关于科幻中的“时间”的分享会——“时间切片”,邀请...[详细]
-
《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科幻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很少有人想到,这些繁星其实都来自过去,每颗星星与地球都有着光年的距离,璀璨星空,是不同星星在不同时期的拼图,而我们却总是认为这些繁星是在同一时刻、甚至是此时此刻的景象。甚至我们白天看...[详细]
-
《雀之灵》:向鸟儿致敬--科幻
《雀之灵》作者韩开春既是我的文友,也是我的领导,对他的作品,我自然并不陌生。然缘于“近乡情更怯”,我未敢对他的作品加以置喙,只因唯恐词不达意,说不出心中的欢喜。基于此,韩开春对我也颇有“意见”,于是,...[详细]
-
《银河边缘》:在边缘照亮宇宙--科幻
《银河边缘》,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杨枫等编,39.00元这是一个期刊业整体衰落的时代,却也是科幻杂志繁荣的时代。这两年创刊的纸质科幻杂志或杂志书(Mook)就有《科幻立方》《科幻世界少...[详细]
-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科幻
作者:石晓岩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2018-9定价:79.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20128889内容简介刘慈欣的《三体》在对未来的灾难与危机的描写中创造了幻想世界,其意义...[详细]
-
刘慈欣: “整体性”的缺失与呼唤--科幻
2006年,就在刘慈欣开始于《科幻世界》上连载《三体1》[1]的同时,社会上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性的争论。在《南都周刊》登出的《思想界炮轰文学界——当代中国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思想?》一文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