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人类时代”还是“前人类时代”?--科幻
自从“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就越来越热,有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个“后人类时代”。把“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联系起来展开讨论,有个预设的前提,就是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详细]
-
中国视域下的科幻地形图--科幻
《给孩子的科幻》有一个颇为冷酷的开篇。想要提早见到哥哥的美丽女孩偷乘了要执行救援任务的急遣船,却不知道这类飞船没有任何富余燃料,等待她的命运是被抛出船外,在距离哥哥工作星球咫尺之遥的地方变形为一具丑陋...[详细]
-
吴岩:科幻现实主义和科幻未来主义将长期并存--科幻
200年前,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今年是科幻小说诞辰200周年。聚焦我国的科幻发展现状,我想从三个方面汇报。第一是基本状况;第二是科幻现实主义和科幻未来主义的关系;第三...[详细]
-
韩松:新科幻 出东方--科幻
今年,两部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即将上映,此外,更多的科幻电影也在筹拍和制作当中。继科幻文学的大事件——《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首次走上世界舞台中央之后,人们对中...[详细]
-
阿西莫夫对2019年的世界做的预言,哪些对了哪些错了--科幻
1983年底,《多伦多星报》邀请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对2019年的世界做出预言。当时的阿西莫夫精准地预言了计算机化(computerization)的发展,但是...[详细]
-
科幻是用非写实和现实主义两种方式描绘未来的作品--科幻
从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时代开始,科幻作品不仅帮助定义和塑造了文学的进程,而且已经超越虚构文学的领域,影响了我们对文化、科学和科技的看法。像电动汽车、星际旅行和可媲美今日的手机的各...[详细]
-
《雷沙革村的读墨人》:科幻文学的“重点所在”--科幻
2018年距玛丽·雪莱发表《弗兰肯斯坦》开现代科幻先河恰好200年,而随着在21世纪头20年即将在众声喧哗中缓缓逝去,那些大胆猜测今日世界的伟大科幻小说中的惊世骇俗想象纷纷落空。在一个相较于幻想来说显...[详细]
-
付如初:东方科幻的可能和未来--科幻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它会终止”这是卡夫卡说的,还是直抵本质。卡夫卡在写作的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作家中的作家。各种类型的文学,包括科幻文学,都从他的文字中汲取方法和思想。他的夸张、变形、晦涩、扭曲,他力...[详细]
-
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先看超级英雄电影自救指南--科幻
《蜘蛛侠:平行宇宙》《海王》和《大黄蜂》都围绕着“成长”这个古老的主题。然而,它们没有对“超级英雄”这个电影类型做出实质的更新,也没能实现“创造新世界”的体验,而是在“俗套”的范围里尝试有限的改良。超...[详细]
-
王泉根:让科幻拥抱最广大的生命世界--科幻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暨少儿科幻系列图书研讨会等活动,非常及...[详细]
-
这套科幻有点儿“怪”--科幻
看过韩松科幻小说的人,大多都经历了一场奇异的体验。刘慈欣的科幻作品虽一样涉及许多科学知识,却娓娓道来、通俗易懂。韩松的作品则情节跳脱,风格夸张,不走寻常路,看得人云里雾里。过段时间再看——咦,似乎才有...[详细]
-
罗辑的决断:《三体》的存在主义意蕴及其文化启示--科幻
选择赋予一个人的本质一种庄严,一种永久不会完全忘却的寂静的尊荣。——克尔凯郭尔2016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家人在夏威夷度过了任期内最后一个长假。他装入行囊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刚刚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详细]
-
科幻视野中的城市书写--理论评论
科幻小说探讨的,就是在一个相差数十个数量级的尺度范围内,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不同尺度的城市里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互动,然后对于未来我们会有什么样新的问题和新的解答。...[详细]
-
科幻电影是科普的高维艺术--科幻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踏上月球背面,它将接替玉兔号月球车,成为“看星星最多的兔子...[详细]
-
评《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科幻
在文学史写作日趋精细化、类别化的今天,重新梳理科幻小说的百年史就显得尤为迫切。《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这部书的出现,就很好地为今后“百年中国科幻小说史”的整理与书写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打下了良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