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这样的作家
编者按:
本刊在今年第三期头条位置,发表了蒋一谈的两篇短篇小说《说服》和《刀宴》,两篇作品后收录于作者最新短篇小说集《赫本啊赫本》;值得关注的是,蒋一谈一贯是以短篇小说集的整体思考方式,从事每个短篇的构思与创作,目下已经出版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为:《伊斯特伍德的雕像》(2009年7月)、《鲁迅的胡子》(2010年5月)、《赫本啊赫本》(2011年5月)。关于短篇,我们注意到蒋一谈一句有意味的回答:“这个时代,写出几篇、十几篇被人称道、赞扬的短篇小说已经不算什么,没什么了不起。”为更多了解蒋一谈有关短篇创作的想法,我刊特约了以下这个访谈,以飨读者。
王雪锳:你喜欢短篇小说,是在哪一年?
蒋一谈:1987年夏天进北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我喜欢的是现代诗歌,因为当时北师大的诗歌写作氛围非常好。中国现在有影响力的诗人伊沙、沈浩波、侯马、桑克、徐江、朵渔、宋晓贤等都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入学半年之后,写作课郭老师布置写作作业,同学们选择写诗歌的居多。我想到中学时代晚自习之后回家的经历,写了《异乡人》这篇小说。这是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写两个安徽年轻夫妇在古城商丘卖夜馄饨谋生的故事,大概六七千字。后来郭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全文念了这篇小说,我很意外,一直低着头,脸都红了。从此之后,我疯狂地爱上了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
王雪锳:从疯狂地喜欢到正式写作,间隔有多长时间?
蒋一谈:大学时代,阅读是主要的,写作笔记记了很多。1991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室工作,转正没过多久,去同事家做客,发现四十岁的他住两间小平房,炉灶支在屋子外面。即使这样,我还是很羡慕他,因为当时我还住办公室。我问他,我什么时间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他说等着吧,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万多人呢,等着吧。我当时月工资不到200元,还要谈恋爱、结婚,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无力,感觉把握不了未来的生活。还是出去闯一闯吧。1993年初我结了婚,随后辞职待在家里写作。这是我的第一次正式写作。写短篇不赚钱,就写长篇。我在一年内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北京情人》、《女人俱乐部》、《方壶》。身在北京,除了妻子,我无依无靠,写作是我当时唯一的理想和经济来源。1994年,三部长篇出版了,赚了几万块钱,比挣工资强太多了,那时候可兴奋了。可是一切都发展太快,靠写作赚得钱养活家人还行,可根本买不起房子,也负担不起未来。看见很多人没有多少知识,依靠胆量和运气做出版赚了钱,我下定决心,先把写作理想摁在了箱子里。直到2009年春节,我刚好四十岁,偶尔翻看过去的写作笔记,忽然有了写作的冲动。写了几个短篇后,感觉还行,加上亲朋好友的鼓舞,就在某一天,我自己跟自己签了一份协议:后半生,做一个“短篇人”。
王雪锳:这说法有意思。应该是从某个短篇开始,你获得了创作上的自信。
蒋一谈:是呵,事隔15年重新写作,除了激动,我也忐忑。写了《枯树会说话》、《公羊》、《坐禅入门》三个短篇后,感觉身体里还有一股气,笔力和感受都在,内在的“情”还在。我能感觉到,自己还能继续写下去。说到鼓励,每个作者都是需要的,尤其某个时候、某个阶段,鼓励最是关键。
(编辑:moyuzhai)
《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周洁茹小说集《美丽阁》:浮城沙画记
作为一本有清晰空间标识度的小说集,《美丽阁》给我们呈现了庞大城市的无数地标——佐敦、美丽阁、盐田梓、布巴甘餐厅、布鲁克林动物园、51区、拉古纳、洛芙特等...[详细]
《无穷之夏》:“她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
邹世奇是新晋小说作者,来自江苏南京。她的小说处女作《犹恐相逢是梦中》发表在《边疆文学》2018年第4期上,据说是她在博士论文完成之际写就。小说集《无穷之夏》收...[详细]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莫泊桑《漂亮朋友》
杜•洛瓦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的青年野心家吕西安。吕西安是个失败者,因为他缺乏的正是杜•洛瓦的无耻和不择手段。同样被美色所迷醉,吕西安...[详细]
邵丽《天台上的父亲》
《天台上的父亲》收录了作家近年创作的10部中短篇小说。邵丽挖掘出被历史尘封已久的“父亲”“母亲”,并以此刻为坐标勾连起家庭往事,将他们的人生命运置于历史洪流...[详细]
《无法完成的画像》:为历史理性注入个体情感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首发于《十月》杂志(双月刊)2021年第6期。这部小说“酣描战火中的青春,状写先驱者的丽影”,但与直面革命者传奇经历的书写不同,...[详细]
读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公元4876年秋天的一场《红楼梦》余孽大搜捕,隐隐响应着明万历十四年春夜,神宗皇帝忧郁的启悟(《〈红楼梦〉弥撒》)。1966年波赫士在乌拉圭外南大西洋投下一枚钱币,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