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之夏》:“她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
邹世奇是新晋小说作者,来自江苏南京。她的小说处女作《犹恐相逢是梦中》发表在《边疆文学》2018年第4期上,据说是她在博士论文完成之际写就。小说集《无穷之夏》收录了她近年创作的11部短篇小说,除了前两部小说《雕栏玉砌应犹在》《犹恐相逢是梦中》关于古代生活,其他9部作品都是关于当下女性的日常生活,整体而言,小说集的主人公职业是中学女教师。这意味着小说集内在里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基层女教师的困扰、疼痛、迷茫,勾勒我们时代普通知识女性的精神成长轨迹。
读这些作品,会首先想到这位写作者的文学素养,从叶兆言的推荐语中可以得知,邹世奇“出身古典文学专业,有着熟读唐诗、宋词、《红楼梦》的玲珑心思和悲悯视角,其小说显示出不俗的智识视野、审美品格”,熟读唐诗宋词使作者的小说意境颇为典雅、含蓄,带有某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矜持。
我对小说集同名作品《无穷之夏》印象深刻。女主人公竹青生活在县城,是位中师毕业的女教师,通过参加成人自考的方式获得了本科学历,一心向往远方。带大学生实习的年轻老师沈岩闯入了她的生活,并且与20岁的竹青产生了暧昧之情。之后沈岩对情感开始敷衍。故事并不复杂,很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之类故事的重写,但这部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定新意,新意在于小说在讲述伤心故事时,使用了“诗情画意”的笔法。因此,女主人公伤心也是伤心,痛苦也是痛苦,但几乎没有控诉和哭号。相反,小说中显露了一种清醒,她清醒地分析自我和他人,以至于疼痛和失望也变得不那么激烈了:“在痛苦的汪洋中载沉载浮,她必须抓住点东西。慢慢地,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放大、闪烁如星辰——李竹青没资格期待一个理想中的爱人,她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是的,这念头就是她抓住的东西。”“她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这是失恋女人的醒悟。在这一段落中,叙述人使用了理想这个词,关于理想中的爱人和理想中的自己。理想一词照亮了这一文本,使小说气质卓然,也使女主人公气质不凡。
这位女教师,在不同的小说里名字并不相同。在《无穷之夏》和《晚点》里,她叫竹青,在《看见彩虹》里她叫小晗,在《阳光绿萝》里叫书雯,《原点》里她叫清如……不同小说主题互相呼应,完整勾勒出了这个女性的生活轨迹:中师毕业,努力完成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而完成了身份和阶层的飞升。一篇篇作品读来,最终会被书中女主人公某种不屈不挠渴望远方的精神打动。这种对远方的渴望使读者无暇挑剔小说技术的瑕疵而被女主人公的精神追求所打动——这位不断渴望逃离平庸的女人,如此与众不同:即使有机会调到县委宣传部依然选择回到中学教书;即使身边有个帅气的对她一往情深的男人胡大勇想和她结婚,但大龄的她依然要说不。
许子东在推荐语中提到邹世奇让他想到张爱玲的面影,的确,尤其是那篇《让我住在裙子里》,让人不得不想到《第一炉香》。但是,虽然说一些处理很有张氏笔法,但这种处理与其说来自作者天性不如说来自作者的后天习得,换言之,邹世奇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写作,因为她对生活、对世界抱有善意和温度;她虽然知晓世界的恶与阴暗,但并未尝试表现在她的作品里。
换句话说,邹世奇的小说是温良的,让人感到温暖和治愈。一如《晚点》里,《无穷之夏》的男女主角沈岩和竹青再次出现。辜负了爱情的沈岩并没有活得幸福,他遭遇了背叛和抛弃,再次想念竹青。他读到《无穷之夏》那篇小说后主动给竹青拨打电话,却发现她已研究生毕业成为了大学老师,并且组建了美满家庭。这样的结尾再次让人意识到,邹世奇是心中有“信”的写作者。她相信爱情,并且相信心中有爱的人最终能得到幸福。在这里,爱情被邹世奇提纯了,爱情之于她笔下的女人来讲有如光的存在,远方的有神性的爱情在照耀“她”的生活。表面看来,爱情在这里面并不美满,但却是拯救“她”脱离平庸的方式。说到底,这是古典主义视角,这种古典主义视角不仅使作品中有了某种古典意味,更有了古典意义上对于爱情的理解。
世俗意义上的物质困窘没有真正困扰邹世奇笔下的女主人公,而只有生活的单调、周围人物的平庸以及爱情的不完满让她笔下的人物惆怅。当然,惆怅也只是暂时的,这位女性会依靠写作或者考试改变命运。《无穷之夏》使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女性摆脱情感泥泞的一种方式,使我们看到基层知识女性如何依靠知识和考试获得成长和自由。
这些年来,因为编选《中国女性文学年选》、主持“女性文学好书榜”,有机会阅读大量当代女性写作者的作品。慢慢会发现一种现象,在那些刚刚起步的女作者笔下,有着我们时代最朴素的女性生活、女性心路历程,也许看起来没有那么戏剧性和惨烈,没有那么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却是真实的存在。正是这样的女性生活、女性声音及其对爱情的理解,构成了我们时代女性生活的底色和质感。
邹世奇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在推荐语中说,“这样的写作在当下是独特且有价值的。”的确如此。这些小说让我想到,虽然邹世奇的小说作者身份是突然而至的,但关于情感、关于理想的故事应该一直在她的心底埋藏,直到有一天被某种无法言喻的东西召唤,才有了这一系列作品问世。我的意思是,邹世奇她写下的是基层知识女性的情感密码,以及她们关于远方与自我的想象。
《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周洁茹小说集《美丽阁》:浮城沙画记
作为一本有清晰空间标识度的小说集,《美丽阁》给我们呈现了庞大城市的无数地标——佐敦、美丽阁、盐田梓、布巴甘餐厅、布鲁克林动物园、51区、拉古纳、洛芙特等...[详细]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莫泊桑《漂亮朋友》
杜•洛瓦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的青年野心家吕西安。吕西安是个失败者,因为他缺乏的正是杜•洛瓦的无耻和不择手段。同样被美色所迷醉,吕西安...[详细]
邵丽《天台上的父亲》
《天台上的父亲》收录了作家近年创作的10部中短篇小说。邵丽挖掘出被历史尘封已久的“父亲”“母亲”,并以此刻为坐标勾连起家庭往事,将他们的人生命运置于历史洪流...[详细]
《无法完成的画像》:为历史理性注入个体情感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首发于《十月》杂志(双月刊)2021年第6期。这部小说“酣描战火中的青春,状写先驱者的丽影”,但与直面革命者传奇经历的书写不同,...[详细]
读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公元4876年秋天的一场《红楼梦》余孽大搜捕,隐隐响应着明万历十四年春夜,神宗皇帝忧郁的启悟(《〈红楼梦〉弥撒》)。1966年波赫士在乌拉圭外南大西洋投下一枚钱币,启...[详细]
短篇小说的技、艺与“道”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是一篇在故事和细节、风格与技艺等方面达到平衡的优秀作品。画像是纪念死者的一种方式,小说以此展开:1944年,15岁的“我”跟随师...[详细]
徐则臣小说集《青城》:阴翳里的光芒
《青城》是徐则臣最新出版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他从2004年到2019年来以女性为核心人物进行创作的两个中篇和一个短篇。从《西夏》《居延》再到《青城》,徐则臣停停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