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

发布时间:2018-11-29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534次

  5

  作为东北的作家,萧红一直保持了地域性表达的特征,简单、明快、直逼核心的词语,与士大夫文体和小布尔乔亚文体相距甚远。但她不像萧军那么粗直,也无端木蕻良那么儒雅,而是带着村姑式的单纯和乡野诗人的清新。作者早期受过古文的教育,对于旧诗别有新解。但那些古老的叙述被她隐含在文本的背后,或者说,绕开了文本的暗示,以自己的感性直观去捕捉存在意象。她也喜爱《红楼梦》式的女儿性,可只是接近而非走入,因为知道自己不在那个边界,只是掠过曹雪芹的世界,落脚还是在黑土地的语言秩序里。民国作家,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有如此质感的忧郁的野性思维。这忧郁的野性使她沉浸在对生灵的爱怜里,一面又跨过世俗的趣味,抵达纯粹的精神高地。鲁迅当年就看出她非同寻常的笔力给读者带来的新意。不成熟的美,乃真美,后人念兹爱兹,不是没有道理。

  在为《生死场》写的前言里,鲁迅形容萧红的奇特在于笔致的“越轨”之处,恰写出其与人的差异与别样。所谓“越轨”,则在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有形之中写出无形。萧红的作品的背后,有时候带着一种无形的存在,那是萨满教神的所在,平凡可见的日常生活,往往被看不见的形影所支配。人无法战胜这种无影的存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制约人们的行为,有的是被制约,有的也去制约对方。这就有了存在的复杂性,维度也扩大了。《呼兰河传》写村民对着鸟儿和白云交流,童话的意味多了起来,乌鸦过后的死灭,好像冥冥之中的主宰使然。自然被赋予神明的色彩,单调的存在便有了无限的丰富性。小说写鬼叫,写灯笼掉到天上,都是逆意之笔,在非常轨的存在里,诗意诞生了:

  有二伯的性情真古怪,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夏天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大家都是嘴里不停地讲些个闲话,讲得很热闹,就连蚊子也嗡嗡的,就连远处的蛤蟆也呱呱地叫着。只是有二伯一声不响的坐着。他手里拿着蝇甩子,东甩一下,西甩一下。

  若有人问他的蝇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都是贵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腕上戴着藤萝镯,指上戴着大攀指。什么人玩什么物。穷人,野鬼,不要自不量力,让人笑话……”

  这样的描写很传神,乡下世界的奇异,人们在枯燥中丰富的感受与活下来的理由,都得到一种解释。

  萧红写传说里的存在,也有童话的笔墨:

  传说天上那颗大昴星,就是灶王爷骑着毛驴上西天的时候,他手里打着的那个灯笼,因为毛驴跑得太快,一不小心灯笼就掉在天空了。我就常常把这个话题来问祖父,说那灯笼为什么被掉在天空,就永久长在那里了,为什么不落在地上来?

  这话题,我看祖父也回答不出的,但是因为我非问不可,祖父也就非答不可了。他说,天空里有一个灯笼杆子,那才高呢,大昴星就挑在那灯笼杆子上。并且那灯笼杆子,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

  她描述自然的时候,从不是刻板的,而有着印象派绘画的笔意,《生死场》描绘大雨前的农田:

  高粱地像要倒折,地端的榆树吹啸起来,有点像金属的声音,为着闪的缘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全庄像海上浮着的泡沫。邻家和距离远一点的邻家的孩子的哭声,大人在嚷吵,什么酱缸没有盖啦!驱赶着鸡雏啦!种麦田的人家嚷着麦子还没有打完啦!农家好比鸡笼,向着鸡笼投下火去,鸡们会翻腾着。

  我们阅读这类笔法,就会感到作者对熟悉的存在陌生化的表达天赋。陈词烂调在这里消失了,每一句话,都从心灵里浸泡过,是经过咀嚼的表达,丰盈、多致、浑厚,有独创的挥洒。这是作者独特的书写,词语的搭配与意象的叠加,均反常规,而这种转化和逆意之笔,鲁迅之后,能有此技者,唯二三子也。

  6

  有趣的是,萧红活着的时候,她在文坛的位置不高,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笔下文字的价值。但她离世后,读者甚众,且越来越显出不凡的价值。这个描绘了黑色土地上的亡灵的女子,也把自己的心魂最为动人的一隅,给了那些婚姻不幸的青年们,透视着生命不得自由的缘由。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吕彦霖:“新东北作家群”创作中的经济问题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冯至《十四行集·我们准备着》2015年,初次在“豆瓣...[详细]

  • 代际视野中的“新东北作家群”与“新南方写作”

    近年来,“新东北作家群”与“新南方写作”这两个以地方性为表征的文学创作潮流,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事件性”存在,甚至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详细]

  • “小说理论”共同体中的“小说家言”

    我对小说理论的坚信和怀疑,是从自己写作小说开始的。在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后,我的这种感觉再次萌生。深感不安的是,我曾经长期做文学批...[详细]

  • 新东北作家群中的黑龙江作家

    2019年初冬在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与哈佛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场“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王德威、王尧、张学昕、季进、宋伟杰、黄平、班宇等嘉...[详细]

  • 萧红《商市街》:有大的家国情怀,也有洞烛人性的幽微

    数年前还在读大学时就读过萧红的《生死场》,她在书中描绘北中国大地上的人民,唯旧封建社会思想影响下的女性命运,描述她们如牲畜般的生活,展现出...[详细]

  • 用“深描”的手法,探究中国当代小说理论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周新民 著 人民出版社周新民教授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由国家社科基金支...[详细]

  • 发现林晓哲的小说

    许多年前,我与几位乐清文友在一家茶楼聚餐,座中多是温良之辈,没有喝酒,也没有跳大神般的诗歌朗诵。其间,有人向我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说他名叫林晓哲,也写小说,我很快就联想...[详细]

  • 东北文艺复兴中的东北小说:底蕴与新潮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东北似乎都很难被完全忽略或遗忘。毕竟有足够辽阔的大地,毕竟有曾经辉煌过的大城市及其工业史,总有些不容易绕过去的沉甸甸的...[详细]

  • 府天:去芜存菁克制浮躁

    2006年末,第二份工作结束之后,我正式进入了全职写作领域。最初,我不太习惯在家里写作的生活,所以也兼职做一些英语笔译。当2009年开始创作《朱门风流》之后,因为查阅大...[详细]

  • 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专业精神、专家精神也是科学家的重要精神特征。术业有专攻,科学家善于深钻深挖,敢于站到前沿。于敏是在国内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徐光宪夫妇...[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