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小说的反讽模式
反讽话语最终诉诸读者对叙事者话语权威和判断的审视,而批评也是如此:“批评的目的不是去寻找作品的统一,而是去发现文本中可能具有的多样和不同的意义,文本的不完全性,它所显示出但未能描述的省略,尤其是它的矛盾性。文本在其空白中,在其各种意义之间的冲突中,隐含着对自身所属意识形态的批评;就读者可能有一个新的生产意义的过程来说,文本自身包含了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批评,在这一过程中,它能够提供认识意识形态所表现的局限的真正的知识。”{34}因此,反讽性文本自身正以其犹疑性、暧昧性以及不确定性,内含了意义的冲突、多样性价值形态的并存以及种种矛盾,从而提供着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关于历史与意识形态的反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理论家指出反讽“是一种自我批判、自我认知、自我反省模式”{35}。
反讽构成的是《北望园的春天》的一种总体性的或者说结构性的视景。它不仅仅是叙事的姿态和调子,还与作者的战时认知和体察世界的方式相关联,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美学态度,最终有望生成一种与战时文化语境相适应的小说美学,而《北望园的春天》提供给文学史研究者的最后的视景,是骆宾基试图在反讽与同情、审视与认同、犹疑与确定之间寻求一种小说家所能贡献的非稳定性的平衡诗学技艺。
①②⑩{25}赵园:《骆宾基在四十年代小说坛》,《论小说十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60页,第160—161页,第159页,第165页。
③⑦ 赵毅衡:《新批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78页,第185页。
④ 参见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
⑤{13}罗吉·福勒主编《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袁德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页,第144页。
⑥ 琳达·哈琴:《中译本序》,《反讽之锋芒:反讽的理论与政见》,徐晓雯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⑧ 譬如克林斯·布鲁克斯的《精致的瓮》以及威廉·燕卜荪的《朦胧的七种类型》。
⑨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02页。
{11}借用赵园的判断(参见赵园《骆宾基在四十年代小说坛》,《论小说十家》,第171页)。
{12}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王培元编选《东北作家群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3—395页。文中所引《北望园的春天》原文均出于此。
{14}{31}{32}{35}琳达·哈琴:《反讽之锋芒:反讽的理论与政见》,第3页,第3页,第5页,第29页。
{15}{16}{33}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汤辰溪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页,第206页,第264页。
{17}张爱玲:《倾城之恋》,《传奇》增订本,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版,第182—183页。
{18}雅克·里纳尔:《小说的政治阅读》,杨令飞、吴延晖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19}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第200页。在琳达·哈琴那里,反讽也被视为“看待世界的方式”(参见琳达·哈琴《反讽之锋芒:反讽的理论与政见》,第1页)。
{20}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01页。
{21}米克:《论反讽》,第101页。
{22}吴晓东、路杨等:《“大后方叙事”与“游移的美学”——关于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的讨论》,载《重庆评论》2015年第2期。
{23}{24}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77页,第277页。
{26}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5页。
{27}{28}王德威:《批判的抒情——沈从文的现实主义》,刘洪涛、杨瑞仁编《沈从文研究资料》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2页,第880页。
{29}{30}转引自米克《论反讽》,第117页,第118页。 (编辑:moyuzhai)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推理小说评论谈
一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骆宾基
骆宾基 Luo Binji (1917.2—1994.6)本名张璞君。男,汉族。出生于吉林省珲春市,籍贯山东省平度市。中共党员。1936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详细]
反讽型神谕:《篡改的命》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摘要:在包括神话在内的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神谕是一个母题。“神谕”指来自神灵等超自然力量、主宰力量、神秘力量的预言、启示,这种预言、启示关乎未来发生的重大事...[详细]
反讽的假说
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先知开花》是小说家杜禅继《犹大开花》和《圣人开花》后的又一部探索之作,他总是探索,不知疲倦、永不停息地探索!早年我为他的探索精神所激动...[详细]
“穿越救亡流”与“历史研究范”
在最早的历史穿越小说中,历史是一个单纯为抚慰个人的历史和现实创伤经验而营造的疗伤空间。这种主体的自我安慰不可自拔,至今仍是所有的历史穿越小说都必须遵循的铁...[详细]
董立勃的小说
谈论董立勃的小说,必得涉及他曾经生活过的团场和连队。立勃的老家在山东,但真正开始同大地的接触,却是在兵团团场。团场才是他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详细]
张克鹏小说评论
对于创作正旺的张克鹏来说,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豫北这块独有风情的沃土,情有独钟。如果再往前推他致力创作长篇小说的十年以前,他已经是跋涉在文学长途上孜孜矻矻的...[详细]
评缪娟《翻译官》:谁的青春不梦想
作者缪娟,10年前就完成了这部成名作。10年后新一轮热浪腾空而起。网络为文学创造奇迹。电视剧被定位于职场爱情剧,我更愿将这部网络小说定位于青春校园小说。以18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