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北。所以,当打开《魏永芳四题》第一篇的开头,“西伯利亚...[详细]
-
袁甲平《宗明女儿》叙述的魅力与自信
袁甲平的《宗明女儿》是一篇部可以慢慢咀嚼的中篇小说。...[详细]
-
叶梅生态文学面面观
2020年,叶梅被生态环境部聘为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她更为直接地参与环保实践,积极传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生态写作从最初的感性变得更为理性而专业。...[详细]
-
臧棣《诗歌植物学》
在臧棣新近出版的诗集《诗歌植物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中,我们迎面与各种植物相遇。这些诗歌植物参差错落、葳蕤繁茂,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和植物的关系,“醒目如我们从不知道/我们从前有一个绰号叫...[详细]
-
斯继东:深潜的青鱼
对编辑而言,小说其实有更简单的分法:越读越快的小说和越读越慢的小说。诸多小说,开篇后便会有一个“读完翻篇”的念头追着你,让你越读越快,直至一目十行。但另有一些小说,却会让你在审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慢下来,随着那个念头...[详细]
-
生态文学——观念、方法和视阈
关键词:生态文学 交集与差异:“生态”“自然”“山水”“风景” 布鲁诺·拉图尔在《自然的政治》一书中说:“生态学(Ecology),正如其名所示,本身并不直接进入自然,它像所有科学的学科一样,是一种‘学’(-logy...[详细]
-
评黄德海《读书•读人•读物》
黄德海《读书·读人·读物》这部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标题,很显然来自于金克木发表于《读书》杂志(1984年第4期)上的一篇同名文章。这篇文章,用黄德海的评价,就是:“自陈少、懒、忘的读书经验,由此而推至读人、读物,思路跳...[详细]
-
蒋子龙新作《人间世笔记》
蒋子龙这个名字已经同时代叠印在了一起,其影响已经大大超出文学领域。不过每当他有新作问世,又重新昭示着世人,蒋子龙仍然是那个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文学界的正典作家。《人间世笔记》不再以恢弘的制作示人,不过细读之后,很难...[详细]
-
孙频 《海边魔术师》
我个人的感觉,从《我们骑鲸而去》,《白貘夜行》《猫将军》,到《以鸟兽之名》《骑白马者》《游园》《天物墟》,再到现在的《海边魔术师》,孙频一直在书写一个大的思想主题,这就是“和解”。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生活和解...[详细]
-
金宇澄和他的《繁花》
金宇澄 (1952~),原名金舒舒,上海人。1969年赴黑龙江农场务农,1977年回沪。1988年起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迷夜》,随笔集《...[详细]
-
“博物”美学与情感记忆的光泽
当下的小说形态,与旧文本之间的夹层,会是什么。”金宇澄在《繁花》跋中审视疑问的时候,将小说的兴趣回溯到“说话”传统,“做一个位置极低的说书人”是创作初衷的深情自白。后来在与阿城的对谈中金宇澄追忆,《繁花》接受的...[详细]
-
“穿越救亡流”与“历史研究范”
在最早的历史穿越小说中,历史是一个单纯为抚慰个人的历史和现实创伤经验而营造的疗伤空间。这种主体的自我安慰不可自拔,至今仍是所有的历史穿越小说都必须遵循的铁律,但如果认为穿越就停留在一种自我麻醉之中,那就和在雾...[详细]
-
网络文艺,做“先锋”也当“卫士”
网络文艺之所以受众广泛、社会影响力大,究其根源还在分众化的传播方式上。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很难想象通过纸质书、有线电视或电影院线、舞台等形式,能将文艺如此迅捷、大量而又鲜活地提供给读者或观众。...[详细]
-
展示多元发展 倡扬精品气象
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是中国作家协会介入和引领当代一线网络文学创作,实践探索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重要举措与创新工程。自2015年成功评选推出“季度榜”和“年度榜”以来,该项工作紧密团结与融合了网络作家...[详细]
-
网络文学版权应得到更好维护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的提升,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浏览新闻、阅读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服务商无视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肆意侵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在一些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