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吴主任《在命运决定你之前》

发布时间:2022-11-1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74次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出自《增广贤文》的这一句谚语,很多时候成了某些人面对自我、成长和获得的心理安慰。

  这句话从字面的意思理解上,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一定会来,命中没有注定的事情也不要去强求,颇有一些决定论的意味。还有一些人会把这句话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放到一起类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是与生俱来的。

  《增广贤文》由于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了古代封建时代的印记。这些所谓的“名言警句”给不少人以误导,认为既然命由天定,自己也就听天由命,无欲无求。但是如果我们联想到秦末大起义的时候,陈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似乎是对“决定论”的当头棒喝。再看当下,从“佛系”到“内卷”再到“躺平”,其背后究竟是否存在与之对应的行为支撑,还是有大量的气氛组在催化?面对困难与挫折,有的人选择退缩、逃避、放弃,未尝不是大众常见的反应。人不是机器,懦弱是人性回避不了的。英雄是少数,普通人是多数,但普通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地践行一种朴素的英雄主义,正如罗曼·罗兰所诠释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命运决定你之前》这本书正是从普通人对焦虑、观念、命运、奋斗的理解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用简洁语言绘就的一部作品。《在命运决定你之前》是互联网写手“吴主任”的最新作品,作者曾在多个著名互联网公司任职。《在命运决定你之前》聚焦于通过热爱生活和提升认知,最终实现改变命运和自我成长。作者善于洞察生活,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总结出一些道理和方法,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煎熬迷茫和焦虑的读者一些安慰和方法。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在命运决定你之前,保持好奇心,保持耐心,终身学习,慢慢积累。如果有人能从字里行间得到一些鼓励,获得一些力量,就是阅读这本书的价值和收获。”

  《在命运决定你之前》与以往泛泛而谈的一些文章不同,作者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将汲取的沉淀与收获奉上于读者,篇目和字里行间兼具哲学理论高度和直白实用角度。全书分为四章,内容分别对应了“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如何改变自我”四个哲学心理学命题。

  一是如何认识自我——“人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人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人所失去的和所拥有的”等角度进行开篇,从同样两个都是农村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举例,接受了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考上了差不多的大学,但是,从毕业算起,十年过后却可能天差地别。“运气极好或极坏的人永远占少数,多数人运气不好不坏”。作者从自身的经验和理解,阐述了身边人如何变得更好,或者如何变得更惨:

  第一是选择,选择去竞争更激烈的地方,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一起共事。因为我们都知道人都是会有惰性的,如果一个人在没有适当竞争压力的地方,长此以往可能就如同温水里面的青蛙,自己觉得越来越舒适,但其实是变得越来越懒惰,不愿意去奋斗拼搏。当看到自己周围人都不再努力的时候,自己也就没有努力奋斗的理由。如果我们选择去竞争更激烈地方,看到周围的人都非常努力地去拼搏、去完善和提升自我,很显然也会自然而然让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加提升。每天日出日落、光阴如梭,每天周而复始地度过自己一天24小时的时间。从出生到凋落,我们的生命已经注定了是这个过程,我们需要追寻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说人的一生时光短暂,应该对酒当歌,无论人生几何,都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有人说生命就像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必纠结过去,不必担忧未来,不如踏踏实实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人生,是一个充实自己、体验生命的过程。

  第二是耐心,“年轻人没钱很正常,有钱才不符合常态。你就埋头去做吧,不要埋怨这埋怨那的,而要为将来耐心积累经验和丰富职场履历”。我们常常谈到公平,其实绝没有平白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差,优秀的人大都没时间去抱怨,因为他们正在为公平而努力奋斗着。对自己有耐心,对命运有耐心,对生活有耐心、对公平有耐心,任何获得都不能轻易来之。如果没有耐心,有的只是抱怨,回报你的也只有平淡,一分钱也需要汗水付出的。

  第三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什么要持续学习?为了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能够面对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学习的每一个步伐都是一个积累,都会带给自己更多层面的思考。在这思考中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欣赏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二是如何认识世界——“什么是更好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提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两种心智,一种是固定型心智,一种是成长型心智,而只有成长型心智,才会在人生中不断进化、完善。我们是通过眼睛看世界,但是由于我们的心智模式对事件的反应不同,就造成了这个缤纷复杂的世界。

  三是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会累死”。作者观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工作上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是比较正常的,自己才是对的,自己的决策比较合理,一切问题都是别人的。人很少能非常冷静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会轻易否定自己,更难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判断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非常难”。有时候我们往往将人性切分的过于简单粗暴,其实每个人的思想、气质、习惯和状态都丰富得多,面对家人是一种,面对同事是一种,面对陌生人又是一种。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实操的方法:“首先是思维方式转变的训练。你要学会把自己抽离,你有两个‘我’,一个是生活中的‘我’,一个是跳出来看这个世界的‘我’;其次要让自己忙碌起来;最后,你是个好人,不偷不抢,一身正气,你确信这一点,你有信心保持下去。”

  四是如何改变自我——“改变命运的最强武器”。在第四章中就内心建设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八个问题:“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有保持阅读吗?有存到可以花一年的钱吗?有展望十年后的样子吗?有能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吗?除公司以外还有别的舞台吗?有浪费时间和金钱吗?每一天都过着一样的生活吗?” 改变自己是很困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何其之大,但其实也可能很简单,需要更勤奋一点、更努力一点、更反思自己一点。

  首先是改变观念:观念决定我们的行为,行为造就我们的命运。命运都是自己造作的,要有好的命运先要有好的观念。建立正确价值观,化自暴自弃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好运就会跟着来。其次是改变态度:同样的际遇,各人处世态度不同,其结果也大不相同。每个人面对世间的态度不同,交友的广狭不同,影响的层面也会不一样。最后是改变习惯:不好的习惯蚕食我们的生命,损害我们的幸福。就如同作者所述:“从出生开始,人每一天都在一点点绘制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巨型作品,充实是一笔,无聊是一笔,空虚也是一笔,怎么着都是一笔,不可捉摸的命运也时时刻刻地在参与创作。”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侦探推理小说、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纸质图书时代最重要的几种通俗文学类型。而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之后,言情小说除了原本的都市、校园等传统题材之外,还衍生出...[详细]

  •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跳出“虚焦”书写,真实城市在网络小说中凸显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网络文学成长于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网络文学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数字河流,悄然成为连...[详细]

  • 诡异无限流小说推荐

    当今的网络小说,如果仅靠某种元素,似乎已经无法刺激到读者的阈值。很多网络小说呈现出“综合”的倾向。尤其是近年比较火的”模拟器“流小说,更是比无限流更上一层楼...[详细]

  • 府天:网络小说的迭代、升级以及改编

    离开大学校园,踏入职场的2004年,对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网络文学元年。而仅仅不到一年之后,我就因为书荒而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旅。如果算上纯粹作为读者的时间一年,至今...[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