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世家子弟叶兆言
叶兆言名字的来历有权威人士为我解读过,兆言的母亲是著名的锡剧名角姚澄,而父亲则是文学大师叶圣陶的次子叶至诚,因此,兆言名字中的兆,取自母亲姓氏中姚的一半,而言则取自父亲名字中诚字的部首。这个推论很有点神秘感,而且靠谱,不由得我不信。
兆言写小说起步时间不算太早,但是,起点却高。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京城里出现了一批很有才华的文人,兆言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可能是出于家教或者是自己性格的原因,兆言一直是个低调的人,不喜欢出风头,弄个什么花样出来。
可能与家族有关,兆言喜欢钻研历史,熟读史书是他的强项。他最早的作品很多都集中在这个领域。但是,作为一个当代作家,如果把写历史当作唯一的目标,这恐怕也未必就是兆言的意思,所以,他也还是写了不少与现实有关的作品。前年好像有一部小说《马文的战争》还十分吸引人,结果,被北京一家公司拿去拍成电视剧,还把剧本做成了书,不过,编剧把作品改编之后,居然压根就不提原作者,这个做法让兆言感到气愤。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只有今天的中国影视界才干得出来。兆言的愤怒有理。
前年,有一次参加一个评奖活动,吃饭的时候,兆言带着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坐我边上,如今这样子承父业同时也都做起研究来的有好几位,莫言的女儿现在也在北师大张清华兄手下读文学博士呢。希望下一代能超越自己的父母,成为新一代的文人。
兆言最近在我们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系列,总共是六部,这也是他多年创作的又一个结果。
(编辑:moyuzhai)重返虚构与重塑历史——叶兆言《璩家花园》六人谈
开栏的话特邀主持:韩松刚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评家,著有《词的黑暗》《谎言的默许》《当代江南小说论》等。2025年,时间又向前走了一小...[详细]
叶兆言《璩家花园》:以文字为舟楫,渡人亦渡己
在长篇小说《璩家花园》中,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叶兆言。向来惜墨如金的他在小说中引用了《山河图》的原文,这是阳腔目连戏《救母》中最具戏剧性,也...[详细]
小说家是目光,也是景色——付秀莹和她的小说记忆
一消退在成长记忆中的乡愁人的记忆像一把遵循“墨菲定律”的漏勺,留下的都是没用的,有用的都漏得无影无踪。写作者捡拾起那些消退在自己成长记忆...[详细]
叶兆言《刻骨铭心》:个人与历史的双重叙述
叶兆言对南京文化情有独钟,醉心于书写市井百姓的生活琐事。他的小说往往远离宏大叙事,专注于历史潮流之下的个人命运。他的新作《刻骨铭心》刊登...[详细]
“细节”与“节奏”是小说家的魔法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往往非常注重细节刻画。作家精心挑选、裁剪材料,通过细节刻画去表达内容、表达思想。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使...[详细]
叶兆言《璩家花园》:智性与温情交融的历史讲述
在当下白话文写作的整体序列中,叶兆言的声誉早就足以让他可以不携带任何修饰语而享受到热烈的赞颂。他通过勤奋而扎实的创作,让南京这座城市的文...[详细]
“小说理论”共同体中的“小说家言”
我对小说理论的坚信和怀疑,是从自己写作小说开始的。在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后,我的这种感觉再次萌生。深感不安的是,我曾经长期做文学批...[详细]
叶兆言《璩家花园》:超而不渡的历史,隐而乍现的故事
《十月》将《璩家花园》视作1949年之后的“南京传”,如命书批语,预先收束了诠释之道,却也精妙公允。《南京传》从三国写到建国,将之后的余地留给...[详细]
龚万莹:一个充满灵气的小说家
一 年轻小说家的作品,我近年读得不算少。2021年冬天,《人民文学》的编辑梁豪找到我,给我下达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做《人民文学》年度新锐作家的述...[详细]
叶思藐:小说家与白昼梦
穆萨曾将自己的写作追求形容为“贴地飞行”,书写现实的同时保留一些超现实因素,我认为很贴切。但《蜉蝣》和《波塞冬》两篇,除了名字仍带有一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