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外国作家

略萨:反抗者,撒谎者,小说家

发布时间:2010-10-20 来源于:文汇报 作者: 迦陵 点击数: 434次

  略萨得知自己获奖那会儿,纽约时间是早上七点,他正离开曼哈顿的家,打算去中央公园散步——他现在更常住在纽约,这半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开了一门拉美文学的课。听说自己得了今年的文学奖,起初他以为是个恶作剧的玩笑,后来确认了消息,这位74岁的文学教授说:“可真是个惊喜啊!”

  按说论文学成就和江湖地位,略萨得奖是众望所归。要说意外,是因为以这些年的风向,略萨属于不合时宜的“保守主义”。从品特、帕穆克到穆勒,文学的风连年向左吹,今年忽而转了个向,其实无论向左转还是向右走,文学皆人学,这才是最诚实的宣言。

  文学成全了他们最初的交集,而现在,文学是他们仅剩的交集,持续了34年的冷战不会结束,略萨和马尔克斯已经没有复合的可能。

  在获奖当天的发布会上,略萨说:“这是对拉美文学的承认,它提醒世人,南美不是只有军政府、暴政和苦难,这里还有文学和艺术。”确实,拉美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都边缘已久,略萨之前获奖的南美作家,还是1982年的马尔克斯,竟是快30年了。于是略萨的获奖,就有了些“忆往昔峥嵘岁月惆”的怅惘味道,让人追忆起拉美文学大爆炸的美好时光,半个世纪了呀!那时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秘鲁的略萨、阿根廷的科塔萨和墨西哥的富恩特斯,他们还年轻,拉美文学还年轻,耀眼得不可一世。

  回忆这杯浊酒沉渣泛起,总要翻腾起若干是非。略萨得奖的消息才传出,坊间立刻传言马尔克斯写了条微博“现在我们扯平了”,马尔克斯基金会又忙不迭跳出来说这微博是假的。好折腾,唯恐我们忘了他们那点恩怨。

  “知交反目”这样的戏码永远是最被人惦记的。他们年轻那会儿,分明是拉美文学的双子星。略萨在马德里作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弑神者:马尔克斯》,那是1971年。五年后,在墨西哥城的一次电影首映礼上,马尔克斯本来想给迎面走来的略萨一个拥抱,而略萨一记直拳打在老马的右眼上。这一拳,打肿了马尔克斯的眼睛,也打碎了两个人的交情,从此,风里衣袂牵连,两人却彻底没了来往。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小说家是目光,也是景色——付秀莹和她的小说记忆

    一消退在成长记忆中的乡愁人的记忆像一把遵循“墨菲定律”的漏勺,留下的都是没用的,有用的都漏得无影无踪。写作者捡拾起那些消退在自己成长记忆...[详细]

  • “细节”与“节奏”是小说家的魔法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往往非常注重细节刻画。作家精心挑选、裁剪材料,通过细节刻画去表达内容、表达思想。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使...[详细]

  • “小说理论”共同体中的“小说家言”

    我对小说理论的坚信和怀疑,是从自己写作小说开始的。在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后,我的这种感觉再次萌生。深感不安的是,我曾经长期做文学批...[详细]

  • 龚万莹:一个充满灵气的小说家

    一 年轻小说家的作品,我近年读得不算少。2021年冬天,《人民文学》的编辑梁豪找到我,给我下达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做《人民文学》年度新锐作家的述...[详细]

  • 叶思藐:小说家与白昼梦

    穆萨曾将自己的写作追求形容为“贴地飞行”,书写现实的同时保留一些超现实因素,我认为很贴切。但《蜉蝣》和《波塞冬》两篇,除了名字仍带有一些...[详细]

  • 《南史》具有的“小说家”气质

    《南史》是一部史书,为什么说它具有小说家的气质?这里的小说家不是指写短篇、中篇或长篇小说的小说家,而是指传统图书分类中子部下面的“小说家...[详细]

  • 以远离的姿态回归——新时代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的转变和

    家庭是个人成长生活的场所,也是组织社会的单元,三者共同构建出“个人—家庭—社会”的组织模型。家庭书写与时代主题息息相关,是现代中国百年文学...[详细]

  • 仲夏时节话《晚春》:从玩家到小说家

    小说家言带点“鬼气”约莫是国人的传统,蒲松龄爱鬼,将世间不受之爱投射入光怪陆离的鬼域。鲁迅也爱鬼,心中的郁结和愤懑从生到死都以一种叫做“怀...[详细]

  • 李樯中短篇小说:诗人与小说家的多重变奏

    李樯的小说是诗性的。情动而发,几乎是他一切叙事的开端,这在他写于2000年左右的一系列有关青春岁月的小说中就已显现。其中,青春的狂热懵懂、日常...[详细]

  • 小说家及其文本可能的宿命——兼及阿来、迟子建1980-1

    摘 要从“八十年代”出发或“回归”文学写作的作家,在走过当代生活一段历史时期的精神隧道之后,无论其出生、“隶属”于哪个年代,都纠结于某种矛...[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