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女儿吟》赏析

发布时间:2021-10-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由于工作缘故,我经常接触到许多辛勤笔耕也颇有成就的业余作家,他们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即他们的写作,首先源于对文学和生命的热爱。所以虽然时间、条件与机遇对他们很吝啬,却仍然能够百折而不挠,孜孜矻矻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实践,终于结出许多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文学之果。孔令玉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我和她交往不多,却很早就对她有了较深的印象。促成这种印象的,就是她那些清丽、真诚、颇见个性的文字——尤其是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多达600多篇的散文作品。其中40多篇在市级以上获奖,并曾获江苏省报纸副刊和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奖。一些作品还曾入选《中国散文大辞典》《江苏散文双年鉴》,还出版了两部散文集:《陌上纤花浅浅开》和《田园画角》。

  我对孔令玉的散文,之所以相当欣赏,在于她的写作路径在我看来是很正的。她的文字不是那种哗众取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产物,也不是那种寻章摘句、玩弄词藻的矫情之作。她的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源自切身的生活体验和发现,发自深心里对生活、人生和文学的理解。她的作品因此而具有了真实、自然、具有悲悯情怀的爱和深沉、坦率的“我”。而有没有爱,有没有悲悯之心,有没有“我”,是文学作品有没有灵,有没有魂的必要前提。

  至于孔令玉的小说创作,之前我虽有了解,却没有读过。这次她把20多万字的《女儿吟》推至我面前,并请我说上几句。实在说,我是有点惊讶的。写小说,尤其是写长篇小说是很耗费精力、也很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力和创作信心的。而我也是从业余作者出身的,十分明白业余作者的艰辛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写作经验、知识面、艺术视野的相对薄弱,还有对能否成功的顾虑等精神因素,也都明里暗里制约着他们的构思和长篇作品必需的系统性、艺术性、思想性和表现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一个业余作家能够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相对于专业作家来说,可谓是一次难能可贵的飞跃。

  好在时代剧变的丰富多采、个人特殊命运带来的的独特视角,文学的精神价值,都给孔令玉提供了展示自己才情的充分可能——《女儿吟》的构思和题材,尤其是主人翁的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因此而具有了典型意义。

  孔令玉笔下主人公为改变命运,自强不息,在学业、爱情、家庭、事业等方面坚忍跋涉的独特个性,反映出她们在艰难岁月中百折不挠、坚定操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作品因而也折射出作为东方女性聪慧、善良、勤奋、质朴的特征,甚至因为她们异乎常人的克己、隐忍而体现出几乎是东方女性独具的一种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读来也令人唏嘘。同时,《女儿吟》并不是一味地颂扬或图解主题,而是在刻划江小晟、陆君柔这两位主要形象的同时,还表现了其她一些女性因为受陈旧观念束缚所蒙受的精神摧残和不公命运,疾声呼吁着女性及人性的解放。

  具体而言,《女儿吟》中人物的一段感慨,亦可视为对这部作品的一个注解:“这部手稿,无论在写作技巧上,还是语言功底方面,都不在方昊宇之上,甚至还有些稚嫩。然而,却有一种更能打动人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真实,它的淳朴,它的自然,它的情真意切,这一切,给人一种感染力。而让方昊宇震动的不是文字的本身,而是作者贯穿作品始终的思想,确切地说,是江小晟的那份炽热且带着忧伤的情感,让方昊宇震撼……”

  而我觉得,《女儿吟》还有一个突出之处,在于孔令玉从自身命运中提炼、塑造出来的江小晟这一主要艺术形象,不仅是真实而特别的,其在当下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也是不多见的。

  江小晟这个艺术形象,不仅可视为孔令玉自己的写照,也是当今一代业余作者的共同写照。而江小晟在贫寒、偏僻的乡村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种种压力、挫折,并没有使她沉沦或自暴自弃;她在爱情生活中承受的重创,也没有将她击垮,而是将自己的爱默默地养育在心底,并且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暗恋之苦,化而为对文学的追求,又从文学特有的精神价值中汲取到宝贵的营养。这都使她不愿随波逐流,庸碌一生;最终,刻苦而勤奋的写作,不仅成了她抵御情感失意、实现生活信念的精神力量,也对她的人生具有了救赎的意义。而这一形象具有的审美价值,也将使读者从中获得积极、坚忍、矢志向上的激励。

  我也很赞赏《女儿吟》中这样的一段自白:“有人曾问过小晟同学,如何能几十年一直坚持下来。毕竟写作是那么枯燥,那么寂寞,何况有时候还不得不考虑生生所资的现实需求。她嘴角轻笑却也像是自言自语:写作是一种苦行,爬格子是一条

  望不到头的路,然而,为了乡土文学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味,为了让进入城市里的人们记住农村的根,我还将继续笔耕下去,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是的。正是这种自觉的责任感,让孔令玉乃至许多矢志不移的业余作家能够取得成就,并不断臻至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和思想境界。

  当然,业余作家很难像专业作家那样从容地创作。他们注定要随着创作的深入而面临更为艰难的阻力和挑战。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业余作家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他们作为现实生活的直接参与者,有着对生活及现实中人更深厚而具体的体认。而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大作家、名作家几乎都曾是业余作家。所以我有理由对孔令玉未来的创作寄予更大希望。只要她更为重视各方面的修养,不断提升对自己的期许,写得更沉着一些,“豁达”一些,把自己的艺术个性磨砺得更加鲜明、突出,必将能做到如屠格涅夫所言,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文学世界里,发出更为强劲的“自己的声音”。

  2020.3.8 南京

  序者为原江苏作协《雨花》杂志主编,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聂姆佐娃《外祖母》

    《外祖母》成书于聂姆佐娃失去爱子、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它是一部对“童年的天堂”的回忆录,是作者“为了安慰自己背上的灵魂”而创作出来的。聂姆佐娃的童年...[详细]

  •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 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

    《安吉堡的磨工》属于社会小说。作家以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五天时间为题,把错综复杂的情节、各式各样的人物巧妙地编排融和起来。整部作品看似松散,实则集中...[详细]

  • 欧仁·苏《巴黎的秘密》

    《巴黎的秘密》并非世界一流的小说,小说本身也确实篇幅过长,情节时有脱节,甚至拖沓。部分情节渲染恐怖、血腥,似有猎奇之嫌。但作为“时代的良心”,欧仁·苏能较早地关...[详细]

  • 王梓均《重生野性时代》

    宋维扬重生回到1993年,带着满肚子的来自未来的商业知识,回到老爸进监狱,企业即将破产,偷渡去香港,在全民下海经商的档口,利用知识骗取第一桶金,盘活企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详细]

  • 了一容《玉狮子》

     《玉狮子》(原载《天涯》2021年第4期)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将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巧妙融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因为自以为是的聪明...[详细]

  • 苏沧桑 《纸上》

     古法造纸、酿酒、织染、桑蚕、竹编等等老手艺,以及这老手艺后面拖曳着的文化传承,如今皆面临着德国作家克洛德·西蒙的命题——我们始终在流动的沙滩上行走。就原...[详细]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