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莱服神甫《玛侬·列斯戈》
《玛侬·列斯戈》内容简介:
刚刚完成学业的贵族子弟格里厄骑士在旅店门口偶然遇见了平民女子玛侬·列斯戈,被玛侬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为了使玛侬摆脱进修道院的命运,格里厄毅然决定与其私奔。不料后来玛侬竟三次背叛格里厄,先后投入了包税商B、老G.M.和小G.M.的怀抱。但格里厄对玛侬依然痴情,千方百计满足她的享乐要求,不惜抛弃名誉、道德、尊严,甚至沦为赌徒和骗子。玛侬因罪被判流放美洲,格里厄多方营救没有成功,决定抛弃一切追随而去。玛侬被格里厄的真情感动,两人在美洲过着平静朴实的生活,并决定举行结婚仪式。但就在此时,灾难再次降临,格里厄打伤了企图霸占玛侬的纨绔子弟。结果,玛侬在逃亡的路上死在格里厄的怀中。格里厄悲痛之余,“决意返回祖国,以明智、规范的生活弥补放浪的行径”,但此时却发现深爱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
《玛侬·列斯戈》赏析:
普莱服神甫一生笔耕不辍,作品数量惊人。其中,《玛侬·列斯戈》是其最有名的一部小说。它与《克莱夫王妃》、《阿达拉》齐名,成为法国浪漫小说的典范之一。
普莱服神甫生活在君主专制时代,当时的贵族男女过着豪华颓废的生活,“一切浸透了淫逸,一切都表现出肉欲”。有感于此,他试图以格里厄的故事来劝世,要人们摒弃世俗的享受和情爱欢乐,走向宗教的静穆纯真。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可谓咎由自取,玛侬背叛家庭、爱情,格里厄背叛道德、信仰。盲目的、肆无忌惮的追逐,每一次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灾难,最终,玛侬客死荒原,格里厄灰心丧气。小说有意将情欲、女色与宗教道德相对立,通过人物命运的展示告诉读者:前者给人带来罪恶和灾难,后者使人平静幸福。然而,《玛侬·列斯戈》之所以为后人所看重,并非因为它的劝世主题,反倒在于对情感和欲望的生动描绘和深入刻画。在故事中,玛侬贪图享乐,格里厄爱情至上。两人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几度离合,而每一次分离,每一次复合,都是一出动人心魄的戏剧。
选文中,格里厄靠赌博发了财,昔日好友梯伯日一再劝告不见成效,愤然离去。格里厄心生悔意,但禁不住情人的温柔抚爱,依旧过着赌博行骗、骄奢淫逸的生活。不料灾难再次降临,使女和随仆趁主人外出赴宴之机将他们的财产洗劫一空。面对飞来横祸,玛侬很快背叛了自己的情人,投入老G.M.的怀抱。格里厄经历了最初的愤怒,最终因为害怕失去爱情,原谅了情人,并参与了玛侬的诈骗计划,事发后二人双双被送进教养院。这个曾经“生活规规矩矩,被师长们立为全校表率”的人,一朝陷入情网便变得毫无理性,无力自拔。爱情的魔力由此可见。
普莱服神甫非常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示他们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主人公格里厄,性格特征鲜明:痴情。但是,这样一个多情种子在执著地追求玛侬的过程中,内心依然充满了矛盾,情感与理性、道德之间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使人物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张力。长期以来,他所祈望的是“保持情操和内心的恬静”,希望得到“父亲的慈爱”、“正派人的敬重”、“坐拥家财”。这种境界不时与他的爱情相互碰撞,赌博行骗发家之后,一切显得尽如人意,“我们一如既往,过着充满乐趣和情意的生活。财富愈增,我们的爱情愈浓,在爱神和命运女神的奴仆中,没有比我们更幸福、更多情的了”。但是,昔日好友梯伯日的劝告却使他的内心发生动摇,他“发现有不少这样的机缘”,他的“心要择善而从”,然而,理性的劝阻在情人的温柔爱抚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真诚的劝导“引起的忧虑,很快被玛侬的抚爱驱散了”。他始终追随玛侬,不离不弃。格里厄对玛侬以色相行骗的计划一开始非常反感,这种反感,来源于他先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宗教情怀,是理性对情感的判断和反抗。然而,在理性与情感的角力中,格里厄再一次做了爱情的俘虏,他经不住玛侬的花言巧语,很快承认“在你的魅力面前,这种事情再多我也会忘却的”。随后又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心中没有完全丧失荣誉感”,忍不住“对玛侬又亲又吻”,并答应一定“默契配合”。这样,就把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情人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出来。
玛侬的性格较之格里厄更为复杂,也更为深刻。贪图享乐是她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她似乎随时可以为了享乐而抛弃一切,包括爱情、道德和羞耻心。财产尽失以后,玛侬立即听从哥哥的建议,去结识慷慨有钱的老G.M.,留给情人的只有一纸书信。这封信,将玛侬千娇百媚、柔软多情的外衣层层剥落。在玛侬看来,“钟情是一种愚蠢的德操”,“在缺少面包的情况下”,就没有“温情可言”。她丝毫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大言不惭地说:“谁钻进我的圈套,谁就要大倒其霉!我将为我骑士的富有和幸福而努力。”洋洋自得溢于言表,玛侬根本没有将自己的变节视为对爱情的背叛,而是将其看作守护自己爱情的义举。物质享乐是爱情的基础,这就是玛侬对爱情的理解。玛侬的观念并非无根可循。那是一个“爱情可以买卖的旧政权时代”,社会上流行的是各种各样的爱情游戏。几乎每个有金钱、地位的男人都有一个情妇,男人们吹嘘他们的艳史就像吹嘘战功,而女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大多只是物质享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富有的世家子弟格里厄的热烈追求,同其他人的垂涎,看不出有什么本质区别,似乎只是众多爱情游戏中的一出而已。在这样寻常的爱情角逐中,情人们往往只对物质享乐情有独钟,真诚与否却并不重要。因此,玛侬很难判断格里厄爱情的真诚性。当一场游戏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另换一场,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玛侬的背叛、贪图享乐,既表现出当时社会风气对她的腐蚀,也表现出玛侬对这种风气的恐惧和不安。从古至今,婚姻都是女子最安全的堡垒,使她们退可以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进可以追求美满的精神享受,爱情则是通向婚姻的前奏。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爱情既失去了最珍贵的情感特征,更失去了走向婚姻的必然性。一个平民女子能够拥有一个贵族子弟的真情,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和她成为合法夫妻,这些念头恐怕是玛侬不敢相信,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玛侬决绝的背叛都是她的这种不信任的明证。爱情不能给女人带来安全感,沦为纯粹的游戏,相比之下,只有金钱、物质绝对可靠,它可以完全由自己把握,不会玩弄,更不懂抛弃和背叛,因而显得无比珍贵。在选文中,玛侬对物质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缺少了物质的支持,她便背叛了情人,甚至背叛了自己,委身于老G.M.。这场爱情游戏是玛侬获取钱财的手段,目的是以色相行骗来满足对金钱的欲望。面对情人的指责,玛侬百般拖延,“只容我一点儿时间接受下这些礼物就行啦”;“我向你起誓,他事后绝无法夸口说从我身上捞到了什么便宜”;“他是吻过我的手,也确实不下百万次,为了这种乐趣他破点财也是应该的。同他的财产和年纪相比,他拿出五六千法郎一点不算过分”。可见,玛侬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她只是在进行一场公平合理的交易:以爱情、以他人的享乐获得金钱,获得自我保障的可能。温饱才能思淫欲,孤身一人在社会上漂泊,而又漂亮得必然遭遇很多诱惑的年轻女孩子,我们除了愤慨、惋惜,是否也应该给予一些同情呢?
(编辑:moyuzhai)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梅里美《嘉尔曼》
读梅里美的《嘉尔曼》,就像在优雅的客厅里,听一个智者平静地讲他亲历的故事,周围是一群大家闺秀,听得她们一惊一乍的。实际上,梅里美的小说原本就是写给那个时代的小...[详细]
梅里美《高龙巴》
《哈姆雷特》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并不在最后抽刀一击的惨烈,而在于他内心的忧郁与外在行动的延宕;同样,《高龙巴》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奥索由拒绝到犹豫,最...[详细]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详细]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巴尔扎克《幻灭》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详细]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司汤达《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是司汤达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将爱情和政治两大主题糅合在一起的最初尝试。小说的副标题为“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它以查理十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