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小东西》
《小东西》是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主要是他的自传,叙述主人公达尼埃尔•爱塞特在外省的经历———在工厂里度过的童年、父亲的破产、家庭的迁居、大哥的去世、家人的离散到小东西上学、谋生的屈辱生活。第二部有许多虚构的成分,描写了他在巴黎的遭遇。小东西有了爱情,并自费出版了诗集,正当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哥哥雅克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幸好有皮埃罗特一家的温情照顾,才使小东西得以继续生活下去。
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小东西》正是他这一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含泪的微笑”。小说通过小东西一家的不幸遭遇,展现了世态炎凉、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的同时,讴歌了亲情的真挚和高尚,侧重表现了人性的温情。
小东西名叫达尼埃尔•爱塞特,从小就经历了家庭一步步的衰落。因为身材矮小,穿着寒碜,被人讥称为小东西,从此就无法摆脱这个绰号。十六岁时为生活所逼,小东西到了山区一个小城的学校里去当学监。小东西在学校里工作尽心尽责,课余还刻苦用功写诗。但在这个闭塞阴暗的学校里,他却备尝各种辛酸与屈辱,同事们轻视他,领导敌视他,学生们也瞧不起他,不服管教。他因为处罚了富家子弟布封朗而遭到校长和学生家长的当众羞辱。他的同事剑术教师罗歇为勾引区长的女佣人,利用他的文笔替自己写情书,事败后,小东西竟被出卖而蒙上不白之冤,被学校开除。他真心对待同事,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请他们吃饭,到头来还被他们出卖和嘲讽,小东西感到绝望了。因为家人都不在身边,无从得到宽慰,哪怕是一点点人间的温情也体会不到,于是他决心自杀。生死关头被好心的日尔玛纳神甫救了下来,并得到他的慷慨相助,不但还清了债务,还得到了旅费,离开小镇投奔他已在巴黎工作的哥哥雅克。日尔玛纳神甫的关爱也许使残酷的事实抹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让人燃起了新的希望,尽管这希望很渺茫。
在第二部分中,小东西带着简单的行李与一些诗稿抵达巴黎,得到哥哥雅克无微不至的照顾。兄弟俩虽然挤在一个小阁楼上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因为精神团结而过得十分愉快,他们与母亲的奶兄皮埃罗特一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后来小东西与皮埃罗特家的独生女卡密尔产生了爱情,他的诗集《田园的喜剧》也自费出版。正当前景一片光明时,厄运又开始降临。因为工作的需要雅克去了外省,小东西失去了照顾,他的诗集又根本没有销路,这时他被一个妖艳的女子伊尔玛•波雷尔引诱,背叛了卡密尔。他与这个女人同居,过着肮脏屈辱的生活,并参加了一个流动小剧团,扮演各种丑角。尽管如此,他还是弄得负债累累,潦倒沉沦,最后还是回到巴黎的雅克把小东西从这种不堪的生活里救出来。但不久,雅克就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小东西深受刺激得了重病,几乎丧生。还好有皮埃罗特一家的精心照顾才得以痊愈,最后善良的卡密尔宽恕了他,两人决定完婚。小东西作为皮埃罗特的继承人,将要经营老丈人的瓷器铺,不得不放弃写诗爱好。小东西是一个天生的“软性人物”,他厚道,善良,天真,但在那种社会现实中,这些是不能够承受严酷现实的压力的。所以他只能远远逃离那个冷酷的社会,躲在家庭的港湾寻求安全。离开了家,他就会不断地受伤,不断地呻吟,没有足够的坚韧去超越和战胜这个社会。恐怕读者不得不担心,以他这种性格去经营老丈人的传统的手工艺瓷器铺,是否能够在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残酷的资本主义运营模式中分得一杯羹。
这部作品,总的来说有一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味道。不过都德笔下总是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温情,笔触也仅仅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不幸的普通人怀有无限的同情。也正因为如此,在世风浇薄,正义公理得不到伸张的时刻,都德能够守护住人们心中那一点人性的温情,以期在温情的眼泪里,去抵御着末世的沉沦。的确,在人心不古的社会里,小东西是天真而幼稚的。他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纯净的心灵去度量别人,因而总有些轻信,总是受骗上当,总是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可是,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众多的像小东西这样的人物的存在,大家都像维奥、罗歇、伊尔玛那样,将是何等的可怕,人的生存又有何意义?都德就是这样,暗地里不断地追问人类的道德良知,以此深化作品对世俗人性的思考,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表现了作家可贵的善良情怀。
上文所选章节是小说第二部分的第十五章,写的是小东西面对雅克死去时的情形。小东西对雅克对他的那种近乎母爱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回忆,构成了小说中最感人的篇章。雅克为了早日重振家业,为了能好好照顾小东西,整日整夜地不辞辛劳,终于劳累过度,“奔马痨”病症暴发,不治身亡。在小东西心目中,雅克就像是他的“妈妈”一样,长期以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而对自己的病则尽力隐瞒,怕小东西担心。临死前还把小东西托付给皮埃罗特照顾:“我没有把你孤零零地撇在人间……还有皮埃罗特,好心的皮埃罗特跟你在一起,他原谅了你,还答应代替我来照顾你……”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就算是死亡也不能割断小东西和雅克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永远是充满了暖意的。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都德也加入了其他的一些细节描写。如写医生告诉小东西雅克病危时扣手套扣子的动作:“在穿过花园的时候,我一下子撞到皮卢瓦先生的怀里去了,他正站在无花果树旁边,低声跟一个大手大脚的矮胖子说话,这个矮胖子好像很费劲地在扣手套上的扣子”……“然而,最后他总算决定开口了;不过,您不要担心,他并没有放掉他的扣子。”……“说到这儿,他转过身子,心满意足地叹口气走了;他刚扣好了一只手套。”这个“扣手套上的扣子”的反复出现,一来可以映衬医生在告诉小东西雅克的病情时的心态,二来也避免了情节过于集中带来的情感强压,缓和了一下氛围。无论在情节还是细节描写上,即使在感伤如此沉重的本章节,作者笔下仍处处透露着一种温情体验,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因此,小说常常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读起来亲切自然。
(编辑:moyuzhai)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梅里美《嘉尔曼》
读梅里美的《嘉尔曼》,就像在优雅的客厅里,听一个智者平静地讲他亲历的故事,周围是一群大家闺秀,听得她们一惊一乍的。实际上,梅里美的小说原本就是写给那个时代的小...[详细]
梅里美《高龙巴》
《哈姆雷特》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并不在最后抽刀一击的惨烈,而在于他内心的忧郁与外在行动的延宕;同样,《高龙巴》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奥索由拒绝到犹豫,最...[详细]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详细]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巴尔扎克《幻灭》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详细]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司汤达《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是司汤达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将爱情和政治两大主题糅合在一起的最初尝试。小说的副标题为“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它以查理十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