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海上劳工》
格恩西岛老水手莱希埃里有一条心爱的船,因手下人的破坏而沉没。莱希埃里受到沉重打击,生命垂危。其养女黛吕舍特含泪宣布:谁找回船只,她就嫁给谁。暗恋黛吕舍特的青年吉里雅特挺身而出,驾着孤帆,同大海展开了惊心动魄、英勇卓绝的搏斗。然而,当他运回从沉船中抢救出来的机器时,却无意中发现了黛吕舍特与神甫埃比尼泽相恋。于是,他决定成全他们的爱情,在目送他们乘坐的帆船远去后,自己沉入大海。
《海上劳工》是维克多•雨果的又一部杰作。他在作品序中说道:“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人必须有信仰,从而有了庙宇;人必须创造,从而有了城市;人必须生活,从而有了犁和船。可是要满足这三种需要,就包含着三种斗争。人生神秘的苦难便源自所有这三种斗争里。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自然元素这三种形式的障碍。三重沉重的命运压在我们身上,亦即教理的命运、法律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笔者揭示了第一种命运;在《悲惨世界》中,笔者指出了第二种命运;在这本书中,笔者阐释了第三种命运。在桎梏着人类的这三重命运之中,又交织着内心的命运这一最沉重的枷锁,亦即人类的心灵。”这是一篇极具哲理性的序言。同时雨果在书中又写道:“脚达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达到。”其实读书也应该是如此,读小说不光是看里面的故事情节,最好还要能从这本书里学到点东西,能从中思考一些问题,悟通一些道理。《海上劳工》就是这样一本需要你下决心去看的书,因为这本书只在你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你才能明白整本书的意思。
这是一部讴歌人类同自然搏斗的史诗性的小说。在拿破仑三世复辟时期,格恩西岛船主莱希埃里有一条视为生命的新式汽船,因手下克吕班的阴谋在海上遇难沉没,他的养女黛吕舍特提出谁能救出汽船上未损坏的机器就以身相许。岛上一位以打鱼、种地为生的青年吉里雅特抱着对黛吕舍特深沉纯洁的爱,孤身前往出事海域,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战胜了排山倒海的巨浪和大风暴的袭击,最终成功地将机器运回。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岛上,却发现心中的恋人已另有所爱。他决定牺牲自己,将爱埋在心底,并帮助黛吕舍特和意中人埃比尼泽神甫喜结良缘,在把他们送上旅程后,自己则登上耸立在海中的一块岩石,让汹涌的海浪将自己淹没。在小说中,雨果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主人公同偏见、迷信及大自然惊心动魄的英勇搏斗,塑造了一个集“约伯与普罗米修斯”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歌颂了他高尚纯洁、诚实善良和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主人公吉里雅特作为一个与自然搏击的斗士,他有野蛮人的气概,至于长相,生得不丑,可能还称得上漂亮,勇敢而羞怯,喜爱幻想,眼中表现出男人的勇敢和坚韧,额头线条高贵又爽朗,笑声天真动人,牙齿洁白,长期与大海打交道,风和海给他戴上了阴暗的面具。他是捕鱼的能手,驾船的行家,游泳的里手,熟悉大海的地理气候和习性。他孤苦伶仃,父母早亡,母亲走时给他留下了将来结婚成家用的被子和戒指,他也满怀理想期待着,直到他爱上了曾经的老水手、现在的船主的美丽养女———黛吕舍特。在一个圣诞节的早晨,黛吕舍特无意中把吉里雅特的名字写在了洁白的雪地上,一下子也把爱情铭刻在了吉里雅特的心上,爱情的波涛在他雄壮的胸膛里鼓起了爱的风帆,从此他开始悄悄地听黛吕舍特弹奏的琴声,自己还用风笛吹奏着她最喜欢的曲子,希望以此来传送自己的爱情。
吉里雅特虽然在村子里获得的是不受欢迎的名声,但实际上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专为岛上的居民做好事,而不求报答。甚至从海里救出了新来的年青神甫,他也从不张扬。莱希埃里的杜兰德号撞毁后,吉里雅特为了不让心爱的人伤心,毅然前往大海打捞沉船上的机器。在这里,雨果以大海为背景,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描绘了吉里雅特在浩瀚的天海之间,在荒无人烟的石岩上与大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事迹,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弘的勇士战大海的英雄乐章。吉里雅特在狂风、黑夜、电闪雷鸣、巨浪、吃人章鱼、死人、鬼怪组成的音符中搏击,用无所畏惧的精神奏响了生命的主旋律,他对着茫茫大海高喊:“闪电,请为我撑起灯!”这样的巨人形象和硬汉精神,一点也不逊色于后来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因此我们可以说吉里雅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巨人,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伟大象征,也是雨果自己人道主义思想的化身。
但是这样一个在大自然面前无所畏惧的男子汉,一个令艰难为之颤抖的男子汉,一个令大海仰而视之的男子汉,在爱情面前却无可奈何。他心爱的黛吕舍特已和他救的那个年青神甫相恋,虽然船主莱希埃里表示一定要让养女嫁给这个出色的水手,但面对黛吕舍特和神甫埃比尼泽两情相悦的情景,吉里雅特让步了。爱一个人就是爱她的一切,爱她的幸福,甚至是她与别人的永恒的幸福。他选择成全心上人心心相印的爱情。他瞒着船主,给这对恋人买了远行的船票,找到教堂的神甫,为他们举行了婚礼,并把母亲留给自己未来妻子的东西送给他们作新婚的礼品,最后把这幸福的一对送上船,自己则坐在海边岩石上目送承载着他爱人的船离去,直到船帆变成一个白色的斑点,在天际消失,他的爱情之火随之也转化为永恒。潮水涨起来,渐渐淹没了他的腿,他的腰,他的胸,他的脖子,他的头,他和大海一样变成了永恒。海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吞噬一切,这个英雄在大海与爱情中沉没了自己。这个没有被自然毁灭的男人,这个战胜了风暴与恶兽的男人,被爱情与社会毁灭。但是由他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光辉,是雨果对整个人类的深爱所哺育出来的。这样一部以大海为背景的小说,塑造了一个具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主人公。结局所呈现的是诗意的绝望,浪漫的挽歌,最后的文字读起来仿佛在我们心头一下一下敲过,因而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我们。
此外雨果被称为最伟大的海洋文学作家,在《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中,也有大段或成章节的海洋描写,但以这部《海上劳工》中的描述最为出色。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雨果对英吉利海峡诸岛,特别是格恩西岛的风俗、气候以及海岛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进行了调查,并去过塞尔克岛,在那里观察水手攀登悬崖峭壁的情景,参观走私贩使用的岩洞。小说中对海涛、礁石和海怪以及对主人公吉里雅特与章鱼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搏斗的生动描写,无不得益于作者所积累的丰富而精确的海上生活知识。他以其对海洋独特的思考与观察,通过对海上生活真实、准确、精彩绝伦的刻画,塑造了具有独特人格与精神力量的海洋人物形象。书中既有丰富的海洋知识,又有浓郁的海洋情趣,对海洋、岛屿、悬崖、礁石、迷雾、风暴、云樯、海员、海洋生物、怪物及异象等等淋漓尽致的描写,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到妙不可言。如果没有对大海的一往情深,没有数十年来的专心观察,没有对大海脾性的了如指掌,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杰作的。他笔下所描写的大海就像是一幅幅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图画。这样的创作过程也印证了《海上劳工》里的一段话:“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伟大的心灵的全部秘密几乎都在这两个字里面:坚持。”
(编辑:moyuzhai)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梅里美《嘉尔曼》
读梅里美的《嘉尔曼》,就像在优雅的客厅里,听一个智者平静地讲他亲历的故事,周围是一群大家闺秀,听得她们一惊一乍的。实际上,梅里美的小说原本就是写给那个时代的小...[详细]
梅里美《高龙巴》
《哈姆雷特》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并不在最后抽刀一击的惨烈,而在于他内心的忧郁与外在行动的延宕;同样,《高龙巴》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奥索由拒绝到犹豫,最...[详细]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详细]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巴尔扎克《幻灭》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详细]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司汤达《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是司汤达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将爱情和政治两大主题糅合在一起的最初尝试。小说的副标题为“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它以查理十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