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发布时间:2010-07-30 来源于:中华读书报 作者: 舒晋瑜 点击数: 250次

  正如她书中描写的马小跳的爸爸:贪玩,热爱生活。一定会在桃花盛开的时候,兴冲冲带孩子去看桃花,一定会在瓜果成熟的时候带孩子去果园采摘,让她们知道瓜果是怎么长出来的。杨红樱童年时期的很多夜晚是在剧场度过的,她也陪爸爸去体育馆看篮球;往往是看到一半就睡着了,但丝毫不影响爸爸下次仍然带她去的热情。

  杨红樱还记得1968年的那个夏天,爸爸带她在成都人民公园碧波荡漾的人工湖里划船,也许爸爸不会知道女儿单纯的心灵能感受到露珠在荷叶上滚动的声音;当爸爸兴致勃勃骑着自行车驮儿载女赶30里路去郊外采摘时,也一定不会预料,沿途那色彩鲜艳大片大片的花朵,在女儿心中留下了怎样明媚的底色;当他从剧场看完样板戏出来,怀抱早已酣睡的女儿,更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成长为超级畅销书的知名作家。

  杨红樱说,小时候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带她出去,不是有意培养她观察什么,也没对孩子有多高的期待,不带有任何功利心,只是一心一意和孩子一起玩。“写作最基础的就是热爱生活。有热爱才会有感动,写作激情才会表达出来。爸爸没有指导我写作,但是教我学会感动。我对大自然非常敏感。尤其像成都这样诗情的城市,对一个人气质的培养,提升生活的品味,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生活,让杨红樱见多识广,拥有异常丰富的感受,写出的作文在班里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在小学老师的印象中,她却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因为杨红樱的年龄很小,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下等。但恰恰是因为不爱说话,她的眼睛和心灵比同龄孩子有更多的发现和感受。所以她说,上帝把很多门关上了,只留下了这一道门。“这就是一种个性,不能以同一尺度和标准去要求小孩子。如果他在其它方面没有优长,那么肯定会在某一方面有。”

  很多家长都很在意培养孩子的气质。杨红樱认为,这些不需要刻意培养,只要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就好。“我常常对家长说,不要指责孩子写不出好文章。实际上小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感动。”

  爸爸只是教育界的一个普通职工,但是他为杨红樱的人生打下了明亮多彩的底色。杨红樱说,现在成都有一种说法,叫“现代田园城市”,“我爸爸就有田园居士的风范,非常闲淡。成都人的淡定、对生活有品位,在爸爸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一个人能在平凡中发现情趣,就是高品位的生活。“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很平淡,但是有情趣。”

  也因为小时候根深蒂固的影响,成都的背景或隐或现地总出现在杨红樱的作品中。很多小读者看了杨红樱的书,循着故事中的描写跑到成都去找“马小跳”。杨红樱不止一次地回答过“为什么写儿童文学”的问题。她说:“作家跟生活是离不开的,我当过老师,最熟悉孩子,我只能写儿童文学;成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童年在那里度过,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自然而然会带进作品。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凭空造出,是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和生活底蕴。即使是《笑猫日记》那么空灵的童话,也有成都的背影。比如说《笑猫日记》里的翠湖,就是成都人民公园的人工湖;里面提到的防空洞等场景,公园里也还有。所以说,童年带给你的记忆,永远留在你的人生里。”她说,后来的小说,之所以孩子们觉得真实可信,其实也缘自小时候的观察。比如成都的雾非常非常浓。每天早晨上学时,两三米就看不到人了,感觉像在太空里行走;成都下雨时,雨丝非常细,落在头发上,像顶着一头的白糖;春节过后,成都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地开了,好像老天爷从天上倒下来的颜料……“为什么有些慢节奏的作品,孩子们也爱看,就是因为那些描写贴近他们的想像,不是胡编乱造。”杨红樱说。

  19岁,杨红樱发表第一篇作品。那时,她已经是成都颇具影响的语文老师,每天都有很多外校的老师观摩学习。她朗读的课文会被录音发到其他学校,她的板书也相当漂亮。无数人看到杨红樱的爸爸,会用赞赏佩服的语气对他说:“你女儿的课上得真好!”这是爸爸感到最为骄傲的。但他没能看到女儿大红大紫。杨红樱对此深感遗憾。很多人只看到杨红樱面对的鲜花和掌声,却忽略了她近20年默默无闻的写作,包括写了十年的短篇,为她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念,我早就坚持不下来了。”2000年,她推出《女生日记》,一夜走红,完成了从教师到作家的身份转换,也同时拉开了“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一起,掀起了“杨红樱风暴”,甚至成为文学现象,一而再地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讨探。如今,她的作品总销量已超过3500万册,《女生日记》的章节被选进了中国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男生日记》获2003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并入选“中国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有一次她去新加坡参加一个读书会,原以为假期不会有什么人参加,没想到来了一百多位老师,他们不但对杨红樱的经历了如指掌,对作品的研究也深入到学术化层面。因为他们尊重孩子的阅读热情,看到孩子们如醉如痴的阅读,愿意去分析去研究作家和她的作品。杨红樱感慨地说,如果孩子们在作品中找不到他们的阅读需求,没有引领他心灵成长或让他感动温暖的东西,就不会长时间去读一个人的作品。

  在一篇访谈中,杨红樱说自己“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破解童心”,没想到被小读者记在心里。当她走进学校时,孩子们“严肃”地对她说:“杨阿姨,我们可以正式地通知您,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们的童心已经被您破解了。”

  “我的写作和孩子们是互动的,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杨红樱感动地说。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读者对你的下一本书要有期待。杨红樱说,这也是她会经常到孩子们中去的原因。不仅仅是写出作品,还希望能抵达小读者手中,并了解他们的阅读状态。

  “马小跳系列”完成之后,很多读者念念不忘,追问杨红樱为什么不接着写下去。她解释说,写作是有感而发,她已经用自己的能力完整地表达了一个孩子的童年,已经完成心里想表达的。所以,尽管“马小跳系列”已经成为非常坚挺的品牌,她还是选择了适当的时机抽身离去。因为她永远记得,自己的写作对象是孩子,她必须对他们负责任。

  她应该是最早走进孩子们中间的作家之一。从2000年出版《女生日记》起,她怀着善良的愿望走进最艰苦最偏远的地区,就是想让读不到书的小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连杨红樱本人也没有料到,十年来的坚持,如星星之火,使她的作品遍布大江南北。很多小孩子谈到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杨红樱的作品,汶川地震时灾区的小朋友“六一儿童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杨红樱一面。

  “成都于我,像是初恋,这一生都忘不了。”采访的最后,杨红樱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成都的感情之深。直到现在,她依然觉得成都是非常美的。成都是出诗人的地方,也是能静下心来创作的好地方。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成都完成的,同时作品中也留下了成都温婉的气息和不动声色的幽默。“不管我走到哪里,我会骄傲地告诉人家:我生在成都。如果有人说我漂亮,我会骄傲地回答:那是因我有一张典型的成都脸。”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新中国初期儿童文学典范如何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便开始了构建新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实践,新的文学观念在各种讨论中逐渐确立。新的儿童文学观念也在讨论中明晰起来。1956年2...[详细]

  • 《长江文艺·好小说》:为观察现实生活敞开一扇文学的窗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文学选刊一般立足于某一文学门类,纵览一段时间内创作全域和整体风貌,以精严的审美标准和文学尺度,遴选刊登代表文...[详细]

  • 卧牛真人《修真四万年》,让人类文明穿越星际

    卧牛真人以玄幻写作进入“大神”行列,如《魔记之笑笑笑》《血国》《天元突破》《末日升龙》《妖魔军火商》等,而令卧牛真人名号响彻网文界的则是他的“科幻三部曲”...[详细]

  • 历史与肉身的十字路口——《不老》论

    孔燕妮作为《不老》的中心主人公,在小说中是耀眼夺目的,她就像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那样不可规范。奥兰多一层层退掉性别的负累,轻盈地穿梭在人类历史的滔滔可能性中,孔...[详细]

  • 2021—2022少儿 文学年度观察--儿童文学

    人类文明行至当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并构成他们生活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也呈现出与这一代儿童最为亲近的心灵距离。这决定了当...[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