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另一位理想的女性人物形象应当是《奔马》(1969年)中的以几子。以几子一开始就抱定非国士阿布景器不嫁的信念,家里人坚持让她嫁给富裕人家,以几子就问母亲“只要去他家就可以了吗?”[10]在得到母亲的肯定后,在新婚之夜,以几子正襟危坐于房中,不让新郎靠近。第二天天色一亮,以几子就急忙奔回娘家,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嫁地给了国士阿布景器。在丈夫被困监狱时,以几子就以绝食的方式来祈求神明洗雪丈夫之冤;到了晚上她也不挂蚊帐,只是和衣卧于木板上,用这种方式来体会丈夫所遭受的磨难。丈夫起义失败后,以几子又义无反顾地随同丈夫一起自刎。这部小说以忧伤到近乎残酷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刚烈、美丽、为爱执着的女子人物形象。可是爱情服从政治,就这样在三岛由纪夫的推崇下,甜蜜的爱情也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可见以几子的生命轨迹始终没有脱离丈夫,此时此刻,爱情在以几子的心目中的地位,也只不过是被三岛由纪夫不由自主地异化了罢了。
《春雪》和《奔马》这两篇小说中塑造的美丽女性的形象在三岛由纪夫的诸多小说中带有浓重的理想化的乌托邦幻想色彩,因为这些女性多少都带有浓厚的男性主体意识,而且她们“只想在爱的充实中寻找自我的充实,将自我奉献给用各种形式约束女性的男子和他们的逻辑上”[11]。作为一个女人,小说《奔马》中的以几子将自己奉献给丈夫,以丈夫为中心;当丈夫不存在时,她就选择和丈夫一起消失。而小说《春雪》中的聪子在发现她与清显之间的感情再也无法持续下去时,就果断地选择走进佛门残度余生。通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我们隐隐约约地可以感觉到这些女性角色虽然带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形象鲜活美丽,但是她们依然无法摆脱作为男性世界的陪衬品这一历史命运,同时也昭示了她们对男性彻底的依赖感和无限的崇拜感。 (编辑:moyuzhai)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童敏敏《洞庭茶师》:让爱情事业落地,让女性形象丰盈
童敏敏是知名现实题材网络作家,她的新作《洞庭茶师》以茶为引,对太湖小岛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展开描写,显示出新时代新人物的新面貌。该书由女性第一叙述视角展开,不...[详细]
《辽阔大地》: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就报告文学来讲,内蒙古的创作和成果应当排在全国的前列,2011年出版的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获得内蒙古文学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个“鲁...[详细]
文艺作品应塑造多样而真实的女性形象
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女性主义影响力的扩大,当代女性不仅仅追求经济上的独立,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高度觉醒,即进一步追求男女...[详细]
卧牛真人《修真四万年》,让人类文明穿越星际
卧牛真人以玄幻写作进入“大神”行列,如《魔记之笑笑笑》《血国》《天元突破》《末日升龙》《妖魔军火商》等,而令卧牛真人名号响彻网文界的则是他的“科幻三部曲”...[详细]
历史与肉身的十字路口——《不老》论
孔燕妮作为《不老》的中心主人公,在小说中是耀眼夺目的,她就像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那样不可规范。奥兰多一层层退掉性别的负累,轻盈地穿梭在人类历史的滔滔可能性中,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