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与及物的乡村文学《神医》读后
在我看来凸凹的小说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二是叙述上开创了一种他独有的杂文随笔风格,三是在乡土文学中他几乎以一人的力量和个性传承了中国文化——一种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乡村知识分子的文化。
对凸凹的作品,读得较多的是散文,真诚、坦荡,笔端不时流露出别人往往倾向于隐藏的最真实的东西。最近读凸凹的中短篇小说集《神医》,好像发现了一片新天地:这么独到的小说,过去多年中怎么就一直视而不见?
凸凹自称特别崇尚两个人的语言,一是汪曾祺,一是孙犁。此二人最大的特点是中国气派:简至,意境,唯美,阴柔,而简至(主要是由简短的有节奏感的断句、语感、语气构成)在我看来则是首要的,没有简至,后面的三种审美都不能成立。简至甚至是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前提。凸凹在本书的后记中说:“在中国当代文坛,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是镶嵌到我生命中去的,他的著作,是我的枕边书,每日耽读与揣摩,从无中辍,我把他当父执人物。”可见凸凹受其影之深。但事情的吊诡往往在于,我们崇尚什么正是我们之所缺,所缺必导致学习揣摩,结果却往往是得了真髓,却并不似所学之人,成了另一种东西。在我看来,凸凹的语言除在简至上得了汪曾祺的真髓,其他都不像汪曾祺,也不像孙犁,凸凹的小说既不意境、也不唯美,更不阴柔,相反,在简至统摄之下,倒有一种阳刚之气,山野之气,俚俗之气,因为简至,这些本“不”文化之气反倒有了一种神奇的文化味道。事实上就作品内容的广度与宽度以及复杂度上,凸凹比自认的师承还要更有力量,更浑厚,更贴近现实,用现在批评家时髦的话说:就是更及物。
试举一例。《天赐》描述祖父特点:“他对女色无所用心,整天赶着一群羊往山上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唱歌。那山歌的词句很不完整,词意也暧昧,他高一声低一声地唱,很任性,却不动情。”几句简至的话,简至的节奏,就把一个山野之人勾勒得异常清晰。
凸凹小说第二个特点是杂文随笔风格,这点也不同汪孙,这使凸凹在小说的文体的有了一种可贵的拓展。这一点孙郁先生的论述已非常到位:“凸凹的小说不饰铅华,有乡土的东西,也有学问的东西,九曲回肠,像诗,像随笔,像风情绘,又像戏剧,小说在他那儿成了很灵性、很自我的存在。”最典型的是《悯生》,写了四种死,在一个短篇里写四种死本身已有随笔的行文方式,而每种死之后作者都要品评几句,比如写堂大伯的死,作者便做结说:“生死契阔。这是鲁迅杂文里说的。堂大伯的父亲虽然跟鲁迅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我的曾祖母——他的母亲,已把一些关于生死的信息通过血液传递给了他,他不仅学会了听天由命,而且还学会了给无奈找出让自己确信不疑的理由。”这样在小说里把鲁迅抬出来的议论,完全是一种杂文随笔的风格,但它又是小说,因而让人耳目一新。
凸凹的第三个特点最为复杂,与前两者有关,与小说内容有关,更与凸凹没完全离开乡村有关,与他始终在“场”——在乡村的“场”有关。当今中国文坛存在着强大的乡土文学,亦存在着强大的乡土作家群,如贾平凹、阎连科、莫言、刘震云、毕飞宇、余华,可以说数不胜数,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一例外都离开了乡土,是离开乡土之后写乡土,离开了本位;他们呈现的早年的乡土或唯美、或抒情、或批判、或魔幻、或血腥、或荒诞,总之是回望式的加入了观念性的写作,是站在城市化的文学视角观照乡村,抒写乡村。凸凹无疑是乡土作家,但凸凹与上述作家最大的不同是他始终没离开自己的乡土“本位”。
凸凹是京西农民的儿子,以后成为了作家,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感觉上还是切近的地理位置上,凸凹都没感到自己离开了乡村本位,都还感到自己是农村人、是农民,他也经常把这话挂在嘴头上。从作品的面貌来看,凸凹呈现出的乡村与莫言、贾平凹、刘震云们颇为不同,而最大的不同是凸凹的写作没那么多的“文学观念”,他延续的是中国化的中国乡村知识分子文脉。他叙事状物的立场是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因此他的小说里没有观念意义上的魔幻、荒诞、残酷、暴力美学,有的是在场的乡村生活本身——其间流淌着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凸凹的小说也没有回望式的唯美与意境的影响,换句话说与他所崇尚的汪曾祺、孙犁也有质的区别。凸凹是一个客观的乡村知识分子、乡村作家,而非乡土作家。这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神医》,一是《字戒》,它们都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性的标志:一是中医,一是书法,并在两个典型符号中寄予了个人物命运的起伏,同时又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小说中有乡村文化,乡村政治,个人在文化中的命运际遇,善恶互现,夹缠曲折,异常深刻,异常本色,异常中国,异常文化,让我们看到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东西。凸凹以文化之身坚守乡村现场,他写作,并始终在场。
当然,其实凸凹是读了大量西方经典文学的,功底异常深厚,但由于他是在场的,西方的影响总是被现场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含的中国文化所纠正,并在他的作品中化为无形。像《神医》表面上很难让人想到卡夫卡的《乡村医生》,因为完全是中国化的作品,但往深里想还是可以看到卡夫卡在远方的照耀。凸凹是非常狡猾的,他的视野当然不只他的乡村,不只是中国,只是他把更大的视野在他的乡村中化为了无形。凸凹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他是在场的,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编辑:moyuzhai)晓苏新作《老婆上树》
晓苏新作《老婆上树》(原载《作家》2021年第8期)依然以油菜坡的乡村生活为叙事内容,反映乡村民间生活的喜乐悲苦、人情冷暖。在保持一贯的民间叙事风格的同时,我们...[详细]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凸凹长篇小说《甑子场》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var videoinfo={ basehost:'http://www.zuojiawang.com', path:'', videourl:'', videourl_m:'', title:'凸凹长篇小说《甑子场》由百花洲文艺...[详细]
《蚯蚓之舞――凸凹诗选1986-2017》出版
var videoinfo={ basehost:'http://www.zuojiawang.com', path:'', videourl:'', videourl_m:'', title:'《蚯蚓之舞――凸凹诗选1986-2017》出...[详细]
凸凹新作《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正式上市
var videoinfo={ basehost:'http://www.zuojiawang.com', path:'', videourl:'', videourl_m:'', title:'凸凹新作《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正...[详细]
为什么城市文学写不过乡村文学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上海文学周举办的"文学与城市"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评论家和作家就"当代文学中的城市叙事"一题展开交流研讨,分析了当下中国城市文学书写贫...[详细]
推理小说评论谈
一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凸凹:进入制造,从空间到时间的三条路线
【采写工业企业点: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过了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工业企业中的劳动者们,都在怎么劳动、劳动些啥?来到龙泉山西坡下,我走进了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详细]
凸凹
凸凹 Tu Ao (1963.4—.)本名史长义。男,汉族。出生于北京市房山区,籍贯北京市。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系。1982 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