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东《弯道超车》
一部以高校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中篇小说,之所以要被命名为“弯道超车”,主要与小说开头处那一场车祸的细节紧密相关。开篇伊始,主人公西北某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奚鸣久自驾车,携带自己的研究生魏丽娜,从省城去某地级市的一所专科学院参加活动。由于急于赶路,行车途中,路遇一个较大弧度的弯道,奚鸣久试图强行弯道超车,熟料前后两车操作不当,结果发生了三车追尾的事故。亏得损伤不大,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行程。张学东的睿智之处在于,从这样一场不期而遇的车祸出发,竟然创造性地在中篇小说《弯道超车》(载《当代》2022年第4期)中把这一交通用语和自己所供职的高等学校联系在一起,进而对高校体制和知识分子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进行了足称深入的批判与沉思。
虽然算不上有多么超群出众,但奚鸣久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一位相对成功的高校教授。不仅自己的职称评审之路一路绿灯,而且身兼人文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同时也还是学院一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刊编委会主任。但即使优秀如奚鸣久者,却也仍然少不了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困扰。具体来说,奚鸣久所面临的,乃是两个方面的困扰。一方面的困扰来自家庭。儿子刚刚参加完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只是刚刚达到了二本线。为了能够让儿子上一个相对理想的大学,在奚鸣久眼里一贯庸俗不堪的妻子赵婉,又总是在不停地唠叨折腾。如此这般来自日常生活的难题,自然会让颇有些自命清高的奚鸣久倍感不胜其扰。但相比较而言,更严重的困扰,却来自他的工作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大约就是那个橘子皮脸男人的意外出现。那一次和魏丽娜一起去参加活动,因为奚鸣久自己不胜酒力,在老师房间里照顾导师的魏丽娜,竟然遇到一个深夜前来造访的不速之客。这个拥有一张橘子皮一样的脸庞的男人,在送上一袋土特产的同时,也送上了一篇自己的论文。他的意图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论文能够在奚鸣久的帮助下在学刊发表。没想到的是,因为日常事务太过繁忙的缘故,奚鸣久竟然把这件事情全都忘到了九霄云外。这样一来,也才有了那个橘子皮脸男人和魏丽娜之间冲突的发生。为了达到发表文章的目标,橘子皮脸男人竟然以魏丽娜深夜待在老师房间里为诬陷的依据,强行要求奚鸣久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论文。用魏丽娜的话来说,就是:“后来临走前,他居然还厚颜无耻地说,让我务必把这些稿子亲手交给你,他说,请转告你的导师,他必须看我的论文,他答应了别人,不能出尔反尔……”
尽管文章后来得以在学刊发表的事实证明这个橘子皮脸的男人倒也并非只是一味想要“弯道超车”的不学无术之徒,但奚鸣久的因此而进一步联想到现行高校体制的相关弊端,倒也并非空穴来风:“更让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个卑鄙的家伙居然想要挟一个无辜的大学生来逼他就范,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他简直不能理解也无法想象。一个知识分子,既可以埋下头去专心致志撰写学术论文,同时,又可以挖空心思不惜使用任何一种卑劣的手段,试图寻找一条所谓的捷径,只为让自己的论文得以快速发表,为此便可以罔顾知识分子的品行和操守。这应该是他执教二十年来,头一次遇到这么龌龊透顶的事情。”事实上,只要你对中国当下时代的高校生活有所了解,就不能不承认,如同奚鸣久所指出的这样一种不堪情形,在日益世俗化了的中国高校,的确是一种无法被否认的客观事实。很多时候,实际的情况较之于张学东的相关描述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会是如此,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现行高校体制的不尽合理。正因为中国高校随处可见各种“弯道超车”的急功近利现实,所以,奚鸣久那篇《人文学科不应放弃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的文章的现实意义,就无论如何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其中“一旦功利主义的色彩,涂满了人文学科领域的每一面墙壁上,我们的所有研究不过是在趋名逐利,未来,它将给整个学科领域乃至社会注入一种懒洋洋混生活的精神毒剂”这一中心论点,更是犀利尖锐地直指当下时代中国高校一种普遍的体制性弊端。
但请注意,在对高校体制的弊端进行深切批判的同时,张学东也更是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包括奚鸣久自己在内的那个长期生活于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方面,那个文章虽然写得不差但却在发表路径上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试图“弯道超车”的橘子皮脸男人自不必说,更值得关注的,是如同奚鸣久这样曾经一度自命清高的教授学者们甚至都不怎么自觉的精神堕落。关键还在于,即使是奚鸣久自己,也只有到阑尾炎突然发作被迫躺到病床上的时候,方才对自己不自觉的“精神堕落”状况有所察觉和反省。首先,奚鸣久认识到,“也许,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跟自己并不喜欢的赵婉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正是这样的联姻,使他实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成功的提速和超车”,使他超越了诸多同事,顺利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职称和职位。其次,他认识到,自己和那位橘子皮脸的男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只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由此,他也更加深切地洞悉了自己性格中优柔寡断的一面,这就是他的宿命,一如当初接受了这桩自己并不满意的婚姻,每一个人不过是局限性的现实存在。现在他有什么资格瞧不起那个橘子皮脸男人,人家不过是想发一篇论文,他却横加阻挠上纲上线,此刻扪心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难道就无可指摘?他不是完人,或许他曾试图追求完美,但在人生关键几步,他都习惯性地选择抄近道,依附了裙带关系,向权力和欲望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说白了,他不过是高校体制里的一个爬虫,与那些被他鄙视的人本质上并无二致。”第三,奚鸣久对自己和妻子赵婉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现:“直到这一刻,他才深深意识到,一直以来他对别人的态度总是这样,其实他打骨子里就瞧不起赵婉,她作为他的人生伴侣,不过是替他生育儿子操持家务,他从来没有从精神的层面上去看待她和关心她,老婆在他生活中更像一个女佣,而他时常还对她报以冷嘲热讽。”还有第四,在对待自己学生方面,他也明显存在问题:“很多时候,他把研究生也看成是自己的私人助手和免费劳工,不停地吩咐他们做这做那,起草论文、整理录音、校对文稿,甚至帮他打理日常琐事,他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那些学生的感受……”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奚鸣久清醒地认识到,一贯自命清高的自己,其实也同样是一个总是追求“弯道超车”的“既自我又自私”的知识分子。关键的问题是,奚鸣久的自我批判却并没有到此为止。等到那个橘子皮脸男人的文章在学刊上发表之后,被一种庞大的生存荒谬感团团包围的奚鸣久,更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螳臂当车”这样一个成语:“继而,他又无比真切地感悟到,这辆战车之所以如此强势不可一世,其实也有他的‘功绩’,二十年来他既是车上的乘客,又是它的驭手,是他们所有人共同铸造了这样的体制战车,而他却不明就里,甚至自不量力地想要抵制它,这未免太可笑了。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地意识到,自从做了系主任的女婿那天始,他始终被牢牢地绑在这辆车上,如若抵制,首先应该抵制的就是他自己!”说实在话,当张学东把批判的矛头如此犀利地对准奚鸣久的时候,其力度很显然已经达到了如鲁迅先生所言那样一种“抉心自食”的程度。
掩卷沉思,中国高校从根本上说也只是中国当下时代社会现实的一部分,高校体制以及生活于其中的那些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其实也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学东的《弯道超车》这部中篇小说那犀利尖锐而又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无论如何都不容小觑和低估。
孙频《天空之城》
敢于用“天空之城”作标题,需要足够的勇气,因为读者几乎会下意识地联想起宫崎骏的经典动画与久石让的动人音乐。作者孙频显然无惧“影响的焦虑”,在这部由9个小节组...[详细]
陈世旭中篇小说《那时明月》
小说结构分为《仲夏夜》《封缸酒》《清明柳》《临江仙》四个部分,清新、飘逸,意境优美,蕴含丰腴。《仲夏夜》对应《封缸酒》,《清明柳》对应《临江仙》,具有丰富的诗学...[详细]
评逄金一中篇小说《欢乐颂》:藏在小说中的青春
关键词:《欢乐颂》 逄金一 1998年3月,痞子蔡的长篇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迅速走红,为新世纪以来校园青春小说的繁荣埋下了伏笔,越来越多...[详细]
李恒昌:读中篇小说《嫂子》|人性之美 神性之光
中篇小说《嫂子》,原发2021年第6期《红豆》杂志,后被"中国最权威的纯文学期刊"之一的《作品与争鸣》和《长江文艺·好小说》在2021年第7期转载。这篇小说...[详细]
尚启元:评逄金一中篇小说《欢乐颂》丨藏在小说中的青春
1998年3月,痞子蔡的长篇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迅速走红,为新世纪以来校园青春小说的繁荣埋下了伏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逐渐地选择用小说体裁在...[详细]
聂姆佐娃《庄园内外》
《庄园内外》是捷克女作家聂姆佐娃创作于1856年的中篇小说。聂姆佐娃早期的小说文风清新,热情洋溢地描写了当时捷克农村的风貌,表达了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之情。这些...[详细]
聂姆佐娃《野姑娘芭拉》
《野姑娘芭拉》是鲍日娜•聂姆佐娃发表于1856年的中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野姑娘”芭拉,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芭拉的独特个性和优秀品质,并以她为核心描写...[详细]
王方晨中篇小说《不凡之镜》:一曲普通人的生活交响乐
关键词:《不凡之镜》 王方晨 读小说就是读活泼泼的人生,好的小说总能引发读者心理共鸣,又能在不经意间拨动心弦。 毋庸置疑,王方晨的小说总能给人...[详细]
袁甲平《宗明女儿》叙述的魅力与自信
袁甲平的《宗明女儿》是一篇部可以慢慢咀嚼的中篇小说。...[详细]
叶兆言: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
叶兆言中篇小说《通往父亲之路》讲述的是一对父子的故事,铺写了一个家庭的时代记忆,更折射出一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主人公张左出生不久,父母即因感情不和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