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尚启元:评逄金一中篇小说《欢乐颂》丨藏在小说中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1998年3月,痞子蔡的长篇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迅速走红,为新世纪以来校园青春小说的繁荣埋下了伏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逐渐地选择用小说体裁在键盘敲打着“青春”。

  80年代的文学和理想情怀,伴随着90年代的互联网兴起继续蔓延,然而关于未来、前途的想象还是很模糊。

  从80、90年代大学校园成长起来的逄金一,在三十多年后,创作了中篇小说《欢乐颂》(《山东文学》2022年第7期),以回忆性的口吻来描述“我”、小鸡、老道、教授、马大夫等这一代青年的大学生活, 以饱含情感的笔触再现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疼痛又夹杂诗意的真实景况,记载着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中篇小说《欢乐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扎根现实,围绕宿舍内外、奋战备考、食堂吃饭、同学友谊、师生情义、情感相恋、毕业就职等真实校园生活展开,没有浮夸拜金的造梦演绎,更没有“白富美”与“学渣男”“高富帅”与“灰姑娘”等脱离现实生活的奇特相识与相恋,而是细腻地还原单纯平凡、普通美好的学生时光。

  其实,无论小说将目光投注于何者,诉说怎样的人生成长,或是勾勒怎样恣意绚烂的青春姿态,其叙事过程都无法脱离主客体间的紧密互动。作者在小说中描写马大夫,写道:“宿舍大部分人准备给他出版诗集《那随风飘荡的裤头》,认为他晾在月亮之下的充满神秘感、生命力的裤头才更具诗之真味。”描写教授时写道:“餐厅打鱼没带钱,打回了菜花却吃出了鱼刺!我还记得他用胶水粘贴穿破的裤头,不过实在记不清这源于恶作剧还是岁月的穷困,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盛载着他们的青春情感和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小说作为一种具有想象性与情感性的叙事载体,再次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这一段青春记忆。

  当然,校园背景和书卷气是逄金一小说语言的底色,其中又夹杂着诗意化的放浪不羁和轻松调侃,构成纷乱的、对话性的、喧闹的语言狂欢。例如作者笔下的教授和一个女孩子在谈恋爱后,充满激情地撰写了《八仙传略》,把宿舍八位爷们编排了一遍,然后大笑而去。几年后,教授居然真的不知所终。含蕴的、雅致的书面语言与粗俗直白的口语拼贴、组合在一起,用通俗的语言演绎一番,其中的戏谑、反讽意味,妙趣横生。

  同时,小说中的年代感极强,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社会急剧商品化、世俗化,这种状况似乎注定了这是一个理想淡化的年代。人们开始怀念单纯的校园生活,其实是怀念以前那种轻松、自然的生活状态。在这篇小说中,无论是电影《随心所欲》,还是音乐《恰似你的温柔》,包括邮局、摇滚、磁带等元素,仿佛让读者重拾那份已经遗失的记忆,找回曾经经历过的点滴,真实地反映与还原了当时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状态以及最初的场景。

  小说中折射出的青春迷惘和昂扬奋斗,都是彼时年轻人曾经历和正在经历的。那些性格迥异、身份悬殊的青春面孔,能够给予观众认同感和灵魂共鸣,其原因在于人们自发地将已消逝或未消逝的青春情结投影于故事与人物中,渴望于小说中找寻“我”的踪迹、重温“我”的情感,乃至弥补“我”的青春遗憾。小说叙事也由此带有强烈的情感冲突和写实性。

  小说取名《欢乐颂》,源于经典音乐《欢乐颂》的名字,如文中所写:“在排练大厅的门外,我一个人静静地呆了一会。正当想要离开时,好似来自天国圣乐一般的《欢乐颂》响起来。”这首音乐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音乐表现了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得到了自由和欢乐,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这样的创作理念与逄金一的此部小说是不谋而合的。

  逄金一的小说一直致力于某种生活美学的重建,即将一切生活审美化和一切审美生活化。可以说,中篇小说《欢乐颂》构建了关于青春叙事的一种新的叙事路径和美学观念。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听一位前辈在讲述一个青春的梦,温和富有激情,只恨青春太匆匆。

  (《山东商报》2022年7月16日)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