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闻香识女人》原著小说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墨余斋 点击数:

  作者:(意)乔瓦尼·阿尔皮诺

  本书(原书名直译为《 黑暗和蜂蜜 》,发表于1969年)是作者后期作品中探索个人与社会冲突,尤其是探索个人内心较为出色的一部。书中人物之间精彩的对白,时时闪烁着对爱与孤独、生与死亡的洞见,锐利而深邃,直探人性之幽微处。

  本书曾两次被改编拍成著名影片《 闻香识女人 》,分别由世界级大明星维托里奥·加斯曼和艾尔·帕西诺担纲主角,演绎生动深刻,令人难以忘怀。奥斯卡影帝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获第6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及最佳改编四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还获得了第50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奖。中译本借用影片之名谓之《闻香识女人》。

内容简介

  上尉法乌斯托是本书的主角,他是一个在和平年代而不是战争期间因一次事故双目失明并失去一只手的军官,是没有“白鲸 ”的埃哈伯船长,是黑暗世界的囚徒,是没有“伊利亚特”的奥德修斯。对于他来说,剩下的只有一种可能,即进行一次小小的“远征”(只有一周的时间,如同军营中所说的,五天加两天)。这次旅行从热那亚开始,先到罗马,最后到那波利。在那波利(正是那个有阳光城之称的那波利),等待他的是与死神的约会。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任何杰出演员都希望扮演的人物,从他的恶毒、他的挑衅的兴致、他对希望和怜悯的拒绝来看,都不太像一个意大利人。更不像意大利人的是,在他和受命陪他旅行的那个士兵(他给他起的外号叫胖子)之间自然形成的友谊(但不是这个词的正确含义)。

  这是一种奇特的、难以把握的情感,是一种还没来得及把握就已经失去了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靠目光沟通形成的,也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形成的,而是由深藏不露的默契形成的。

  本书的主角双目失明,即使撇开这一点,该书也是一本神秘晦涩的书,又正是由于这一点,它在图书馆中只能被束之高阁,在战后意大利文学史中也无人提及。但它随时会被搬上舞台,不断被重新搬出来(其作者在职业生涯中也经常慷慨地这样做),所以要了解它的神秘就必须从它的最后几行出发:“随后而来的明亮空间仍然不是死亡。”《 闻香识女人 》这本书就是以这样一行字结束的,它拒绝以现实结束。

  这部小说看来不想同其他书一般所遇到的那样听天由命,它不想委身于一种定式,不想被束之高阁,不想被一种定论所埋没,而是想成为一种纪念,而且是被一个偶然间随意读到它的读者当作纪念。这是一本叛逆的书,是对死亡的叛逆的一本书,而且也是 —— 或许更是 —— 对生的叛逆的一本书。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详细]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 莫泊桑《漂亮朋友》

    杜•洛瓦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的青年野心家吕西安。吕西安是个失败者,因为他缺乏的正是杜•洛瓦的无耻和不择手段。同样被美色所迷醉,吕西安...[详细]

  • 莫泊桑《项链》

    《项链》能长久被广大读者喜爱,与其中鲜明、独特的个性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分不开的。玛蒂尔德就是《项链》所塑造的一个爱慕虚荣的,遭受挫折后才回归务实、勤劳...[详细]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平淡之中绽放光彩”。...[详细]

  • 莫泊桑《一生》

     莫泊桑的《一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似乎总是一些家长里短式的生活絮语,细细描述的都是平淡无奇的细枝末节。小说细腻地刻画了雅娜从怀揣梦想的少女到梦想一步步幻...[详细]

  • 莫泊桑《羊脂球》

    对于莫泊桑来说,《羊脂球》是他文学生涯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正是这篇小说,使莫泊桑一夜成名。小说发表于1880年,当时几个以左拉为崇拜对象的青年作家,相约以普法战...[详细]

  • 法朗士《苔依丝》

    《苔依丝》深受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的影响,是一部反基督教的杰作。小说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埃及五光十色的风貌,而且使世俗生活的欢乐和修道士们的苦行形成...[详细]

  • 都德《最后一课》

    作品虽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却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方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里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虽...[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