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惊悚小说,三幕剧,还是美剧?--科幻
《极度拖延》作者:相非相新世界出版社2019年4月《极度拖延》出版于2019年4月,小说讲述了一个海归青年目睹自己的哥哥跳楼自杀,在惊觉自己以及周边人也染上了跟哥哥一样的这种名为“极度拖延症”的怪病后...[详细]
-
敬畏头顶的星空,探索未知的世界--科幻
《三体》作者刘慈欣《三体》最初在2006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英文版《三体》《三体》艺术插画舞台剧《三体》剧照2006年,山西娘子关电厂的工程师刘慈欣在业余...[详细]
-
王瑶《未来的坐标》:“美丽新世界”还是“大同世界”? --理论评论
摘要:自197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对数码技术的想象。然而,在类似于《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样的早期作品中,无论是“电视手表”还是“环幕立体电影”,都仅仅是一种点缀未来美好生活的技术...[详细]
-
当代科幻的位置:遗骸、幻境或未来之乡--科幻
在我的印象当中,中国科幻还是一群热爱者的小圈子、一个“用爱发电”的小小群体。而今,我看到了一个恢弘的,被资本青睐、被政策加持的科幻生态,感觉有必要谈一谈在今天的世界上科幻的具体位置是什么。科幻的位置决...[详细]
-
中国科幻:热潮之下“暗流涌动”--科幻
当地时间2019年9月5日,德国柏林,新的未来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它抛给公众一个问题,即人类未来将如何生活,并通过展览带领公众寻找答案。据悉,这些展览涉及自然、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学和其他领域,它...[详细]
-
《荒潮》:科幻视角下的生态观照--科幻
《荒潮》的故事源起于中国南部沿海小镇硅屿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作者陈楸帆在一个近未来的时间场里,建构了一个“异托邦”来呈现生态恶化背后复杂的人性与资本的互动。小说2013年初版发表,便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详细]
-
2019,复活“鸿蒙”--科幻
“鸿蒙”,对于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由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很少,非专业人士大都说不清什么是鸿蒙。2019年是中国古老神话遗产“鸿蒙”复活之年。2019年8月9日,华为在广东东莞...[详细]
-
科学之源始于凝望星空--科幻
科学之源始于凝望星空。这些星星从何而来?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将去往哪里?天空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如何运行演化的?宇宙的归宿将是什么?这些问题,马克·吐温感叹过,文森特·梵高困惑过,无数人为之痴迷不舍。...[详细]
-
刘慈欣与《三体》背后的故事--理论评论
北京时间2015年8月23日,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宇航员凯尔·林格伦从漂浮在地球之外35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通过视频连线向全球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详细]
-
科幻文化 不破不立--科幻
过往科幻作品中,众多令世人惊叹的奇思异想,已随着时间流逝由遥不可及变为朝夕日常,想象与现实的“破壁”往往近在咫尺,许多曾经超前的设定当下的受众也“见怪不怪”。难道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科幻的“黄金时...[详细]
-
七月:那些科幻小说带给我勇气和梦想--科幻
决定开始写这篇小说的时候还是在2016年的年中,那时我刚刚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四川,并且定居下来。这一次动笔离我上一次写小说已经过去了八年,离我最开始写小说已经过去了十六年。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处女作”吧。...[详细]
-
北星:让群星闪烁吧--科幻
有幸读到七月的科幻长篇新作《群星》。这书一上手就放不下来,一口气读完,直觉过瘾。欣慰之余,也感到震撼,感觉中国科幻作家,尤其是年轻的科幻作家最近这些年来进步惊人,佳作迭出。这部《群星》,无疑是即去年的...[详细]
-
陈楸帆:如《2001:太空漫游》一般,向人类文明发问--科幻
这次受八光分戴浩然老师之托给七月新书写序,其实心情是有点纠结的,纠结到甚至不敢问七月:“喂,你真的想好要让我写序了吗?”直到七月不断在微信上敲打我“到底写好了没?!”,我才一边享受被催稿的快感,一边放...[详细]
-
中国科幻 繁荣可期--科幻
科幻圈在中国大陆至今仍是一个小众的圈子。科幻很多时候被看成是“科普”的一部分,目的只是“唤起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而已。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如果谈到科幻,能想起的作家就是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幻作家,鲁迅曾翻...[详细]
-
当代少儿科幻发展概况 --科幻
前言近些年少儿科幻的发展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现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加入少儿科幻创作队伍,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之前主要从事成人科幻创作的科幻作家试笔少儿科幻,尝试开拓新的个人写作路线。由此导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