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天强访谈: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
林天强我们今天介绍这位跨界奇人,跨越科幻、影视、文化创意、城市经济规划、互联网产业研究等多个领域,并且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虽然他现在的主业是在清华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却依然活跃在科幻、影视...[详细]
-
陈楸帆:赢家的故事里,那些成为代价的人被刻意忽略了--科幻
中国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人生赢家”,非常值得寻味。可以这么说,幸福是没有标准的,输赢是有标准的,而且是一场零和游戏,有赢就有输,赢家拿走桌上的筹码,输家赔上身家、脸面甚至性命。一个词的流行,能够窥见一...[详细]
-
《太阳系大乐透》:科幻大师的初试啼声 --科幻
原标题:科幻大师的初试啼声——菲利普.迪克和他的《太阳系大乐透》《太阳系大乐透》作者:[美]菲利普·迪克译者:魏春予出品方:科幻世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3月《太阳系大乐透》是菲利普·迪克人生中...[详细]
-
书评:细读《重庆提喻法》--科幻
原标题:深度书评|S读:也谈《重庆提喻法》编者按一段穿越时光的影像,一座变亦未变的城。《重庆提喻法》刊登于今年首期《科幻世界》。此时迷幻流光的重庆,彼时战火纷飞的重庆,在有着职业编剧背景的科幻作者段子...[详细]
-
《月球房地产推销员》:唯一确定的是写作本身--科幻
《月球房地产推销员》作者:李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品:华文天下2019年1月单看书名,联想到的是最近的电视剧《安家》。这部小说和《安家》在结构上确实有些许相似性:以一个月球房产推销员串联起身边朋友和顾...[详细]
-
李玥阳:重访“小灵通”的时代--科幻
编者按当代中国的科幻文学起始于五六十年代的科学文艺,一九五四年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的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五十年代还陆续出现了动脑筋爷爷、小虎子和小灵通等形象,这一时期的科...[详细]
-
重读《狂人日记》: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文史
原标题:《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兼论写实的虚妄与虚拟的真实摘要 本文从文学史、科幻诗学、再思写实主义的角度,对鲁迅《狂人日记》做出尝试性的新解读。《狂人日记》与科幻...[详细]
-
陈楸帆:“超真实”时代的科幻文学创作--科幻
AI写作:谁是主,谁是仆我们所处的时代比科幻还要科幻。就在春节前不久,原《收获》编辑、作家、科技创业者走走告诉我,他们用名叫“谷臻小简”的AI软件“读”了2018年20本文学杂志刊发的全部...[详细]
-
王德威:想象世界(及其外)的方法--科幻
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最重要的现象。从韩松的《2066:火星照耀美国》(2000)到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电影版公映(2019),中国和华语世界的读者、观众进入了一个奇观世界:宇宙裂变、星际...[详细]
-
试论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的创作--科幻
一、由来在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中,设立了个特别的奖项:“科普型科幻小说”专项奖。这个奖项的设立,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曾发生过一场“科幻是文学,还是科普?”的大争论,最后取得了共识:...[详细]
-
在真实中建构科幻 :论郑军的科幻小说创作--科幻
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典型科幻作家。他以科幻迷的身份走入科幻界,凭着自己对科幻创作的执著与坚韧,在而立之年投身科幻创作,用了15年的时间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创作理念上,他独辟...[详细]
-
一场异彩纷呈的科幻盛宴--科幻
科学普及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科幻中国”系列新书,主编是中国科幻事业推动者董仁威和从事少儿科幻创作的青年作家超侠。“科幻中国”系列丛书一共有7本,分别是谢鑫的《乔冬冬与手机侠》、赵华的《古币之...[详细]
-
人工智能可以是文艺创新的助推器 --科幻
科学家曾经设想人类的心智和思想作为一种信息,可以从身体和生命组织中分离出去,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介质中。这样的奇思妙想成为科幻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计算机的发明,推动人类智能符号化处理的技术...[详细]
-
AI进化必须修复“注意力Bug”--科幻
在未经充分训练的情况下,让AI关注人是容易的,但关注某个特定的人是困难的。在美剧《西部世界》中,AI主人公觉醒,并意识到这个世界是人类杀伐决断的乐园,于是开启了反抗之路;电影《黑客帝国》中,AI将人类...[详细]
-
科普巨擘 科幻传奇 研究先锋——叶永烈科普科幻创作综述--理论评论
叶永烈从11岁开始发表作品,少年时期便走上文学道路,后来历经几多职业,身份几经变换。他是导演,著有介绍电影制作过程的《电影的秘密》,拍摄过《红绿灯下》,获得过最佳科教片奖;他是记者,远赴自然条件恶劣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