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井太洋:漫画始终占据日本科幻的中心位置--科幻
原标题:漫画始终占据日本科幻的中心位置——日本科幻作家藤井太洋专访藤井太洋,日本科幻作家,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第18任会长。曾从事剧场美术与平面排版制作、展览视觉总监等工作,后在软件公司任职,业余时间进...[详细]
-
被忽略了的莫厄特--科幻
谈起自然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梭罗与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却很少提及另一位作家的名字。他的作品,以及他的传奇般的经历,被我们生生忽略了。1947年5月,他爬上了一列火车,哐当哐当哐...[详细]
-
陈楸帆:以双重视角书写科幻文学--科幻
初见陈楸帆是在2017年的上海书展上,当年科幻主题大热,他作为嘉宾发表主旨演讲。作为科幻作家,陈楸帆背后的职业标签令人瞩目。他有丰富的科技公司就职经历,目前还担任一家动作捕捉科技公司副总裁。双重身份让...[详细]
-
文学与科学,距离有多远
站在传统文学和科幻文学的边缘,像是面对世界地图上两块在蓝色海洋上漂移的板块,来自不同大陆的人群都在强调着彼此的差异,我看到的是,它们至少面对同一片天空,在生物学上,它们也属于同一物种。...[详细]
-
麦然《恐龙人与我走出的秋季》:仰望星空或低头思考
除了“科幻小说”,《恐龙人与我走出的秋季》还有另外一个归属——“儿童文学”。“科幻小说”提供的无边想象与“儿童文学”内蕴的单纯明快,让阅读成为了充满探究机趣和纯净体验的过程。而作者老练的故事结构方法、沉稳...[详细]
-
中国科幻的挣扎历程
《三体》在去年摘得雨果奖桂冠后,成了炙手可热的IP,改编成电影后又搬上了舞台。然而,除了刘慈欣外,新生代的科幻小说家们在一个怎样的生态之中呢?几十年来,中国的科幻经历过几个代际,又有过怎样的挣扎?...[详细]
-
科幻小说的”铁笼困境“
假如宇宙原则是一个不可抵抗的「冷酷方程式」,当人类集体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你会选择丢掉人性而取得存活机会,抑或保持人性而直至最终灭亡?当「人人都是赛博格(cyborg)」的技术时代到来,我们作为机器和...[详细]
-
科幻,热的是这个词还是这件事
科幻是眼下横跨文学、电影、舞台、网络剧、游戏的热词:根据刘慈欣的科幻童话《烧火工》改编的同名VR作品集聚了大量人气,而由韩松长篇科幻小说《红色海洋》改编的动画电影也已进入制作阶段,与此同时,《三体》舞台剧成功...[详细]
-
当代科幻的精神脉络
鲁迅刘慈欣 当王德威教授在北大做了以三个托邦为主题,并以“从鲁迅到刘慈欣”为副标题的演讲后,中国当代科幻文学似乎以一种复古的姿态与中国近代现文学发生了一种回溯式的联系。加之刘慈欣在2015年...[详细]
-
中国科幻的“刘慈欣问题”
作为研究科幻多年、同时从事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大学教师,我得说,游走在这两个领域之间,有一种奇妙的体验。按理说,科幻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从晚清到今天,各个时期的科幻文学尽管名称和形式颇有不...[详细]
-
凡尔纳的中国旅途
近读《晦庵书话》,唐弢先生在1979年版的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书话》初版40篇,其中第二篇为《科学小说》,谈鲁迅翻译的儒勒·凡尔纳两部作品。到再版的时候,国内的舆论,对凡尔纳突然提出责...[详细]
-
《电世界》科学、技术与晚清的世界秩序想象
在晚清科幻小说,或者准确地说,科幻小说的一类——科学乌托邦(scientificutopia)中,世界秩序想象是引人瞩目的内容。“科学小说”作为“新小说”的一种传入中国时,引介者意在“专借小说以发明…...[详细]
-
科幻《三体》缘何赢得世界读者青睐--科幻
图1图2图3《三体》的世界影响有多大?为什么?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人都想知道的。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Goodreads上,自《三体》英文版2014年年底面世至今,各个国家、地区的读者就一直在...[详细]
-
地球之心 能“装”下多少幻想?--科幻
我们的脚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是否住着传说中的矮人和精灵?大地是否利用它特殊的保护方式,依然庇护着早已灭绝的恐龙等传奇生物?千百年来,人类喜欢仰望星空,探索星空中莫测的奥秘,而对于我们脚下的土地,...[详细]
-
从科幻小说中 了解下语言学吧--科幻
科幻电影千年陪跑,从未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近年来倒是总能跻身提名名单,比如2014年的《地心引力》、去年的《火星救援》和今年的《降临》。《降临》根据华裔作家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改编,影片女主角艾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