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阿成:只想写几篇好点的小说

发布时间:2011-06-02 来源于:中华读书报 作者: 舒晋瑜 点击数:

  阿成,原名王阿成。 原名王阿成。山东博平人,民进成员,燕山大学客座教授。   著名作家,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   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职工大学中文系。曾就读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班。1966年参加工作,历任哈尔滨市电车公司工人、炼油厂工人、城建局工人、纺织印染厂干部,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小说林》总编辑、社长,编审。

  哈尔滨市作协主席、市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哈尔滨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有法文版)、《空坟》(有英文版)和长篇小说、随笔集《城市笔记》等30余部   王阿成 《被遗弃的黄豆》

  少年时的阿成曾经有过各种理想,唯独没想过当作家。他只是喜欢写,在类似记事本的纸上,写点杂七杂八的感受,从来没主动投过稿,也不知道有什么文学杂志。有一天,一个姓韩的好朋友到家里来找阿成,顺手翻到他的文字,就说:你写的好像是小说,我认识编辑部的,给你送上看看!

  这才有了和刊物的接触。后来他认认真真地写了一篇,可是编辑认为是问题小说,题材不合适。他只好另写了篇《峡谷》,发在1979年的《哈尔滨文艺》。他把所有的稿费全部用来请客了,但是朋友酒后吐真言,说,阿成不行,不适合写小说。

  这话对于刚刚起步的文学青年阿成来说,也许有足够的杀伤力。所有文联的会、文学讲座,哪怕是一百多人的笔会,基本都没有阿成什么事儿。

  他却依然保持自信,甚至不认为这些话对他有什么打击:“我认为我行。他们对语言的追求有点墨守成规。我当时倒是想,要证明自己,恐怕在哈尔滨有困难,必须走向全国。”从那以后,阿成不再给本地本省的刊物投稿,他的目标转向《北京文学》、《人民文学》等国家级刊物。就这样,有点闭塞,有点压力,也走了不少弯路,从处女作的发表到198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年关六赋》,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阿成一直是孤军奋战,在文学的道路上摸索了整整十年。

  他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但是,收获了潜心写作的定力、扎实智慧又灵动的叙述能力。很多作家,从短篇小说起步,写中篇,再写长篇,以为是文学积累的必然过程。阿成不这么看。他觉得短篇像是微雕艺术,没有高超的技巧写不了。需要凝炼的语言,同时丝毫不局促,像古诗填词,又不受诗词格律的限制。他半开玩笑道:“为什么中国的长篇小说多?就是中国人喜欢啰嗦。有人写长篇,上瘾不说还写得好。好长篇让人读起来感觉不像长篇,那才是成功的长篇。”他也写过几部长篇,但他不愿意写,“写长篇太累,把我拴住了。生活不完全是写作。”

  听说哪个县的鱼好吃,他立马约上三五好友去了;听说哪里有好玩的事情,他会背上包坐上长途汽车就走。“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创作资源。天天闷在屋子里写,那是多了不起的人才啊,我可不行。”30年来,他的写作沉静缓慢,即使写作状态最亢奋,也不过一天写两万字。但是现在他不这么写了,首先不会是每天都写,如果天天需要写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一千字。“即使这样,也觉得有点多,还应当写得再少点,一年只发一到两个小说就可以了。其它多写点随笔。”

  曾经以司机为职业的作家,好像就阿成吧?他开卡车、小车……他说,早年开车,跟普通百姓接触,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写起谁,房屋、街道、家里的陈设,尽在眼前,写起来非常顺。开车使他扩大了眼界,他走遍了黑龙江的山山水水,这使他拥有一种权力,可以谈这座城市的变化,不仅是乡村和城市的变化,包括各色人等。他常说:“我是看着这座城市长大的”。这座城市给他留下了记忆的资本与重叙的资格。无数个活动着的场景,无数个活生生的人,让阿成在后来的岁月里慢慢地把它们酿成美酒,与知音同醉。“我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不仅让我拥有了一个出发点,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一种胆量,给了我某种自信。”

  阿成的作品富有中国传统文学喜欢精雕细琢的禀赋。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有着古诗辞歌赋式的审美倾向。阿成愿意将此解释为“一个人的喜欢”,而且,这也是写作者的基础课。就像画画一样,开始你要画一些工笔,书法也是,要从楷书练起。那么,而后的叙述就会变得更自由。这种自由,以及看起来像大白话似的语言,都是从精雕细刻中走出来的,是当下“活着的语言”,和没有经过传统文化训练的“白话”有本质的不同。

  相对而言,阿成的小说没有受到评论界的太多关注。对此,阿成倒非常体谅评论家:“我的小说不前卫,评论得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评,不容易评出彩来。”一些评论家总去关注影响比较大的作家,发现新人的能力比较差。但凡发现名作家一篇作品,便抢先去评;哪怕已经有很多人评论某作家,也还去评论,似乎不如此,便显得落伍。最后形成的现象是,翻来覆去折腾几个人,形成合唱性质的评论,意义不大。对作家来说,也价值不大,不利于作家成长和提高。有很多不错的作家,实际上越写越差,就是被夸得失去了反省的动力。

  “好在没有太多关注。大家都夸我,我非晕不可。自己糊涂了,就没有进步和反省的动力,会产生另外的心态:谁说我不好,我会痛苦。现在谁说我可以随便说,很正常。”他觉得这样自己“占的便宜多”,因为听到了真实的声音,对创作有校正的作用。拥有自己的读者群,是阿成最感欣慰的事情。走到全国任何地方,大家都知道阿成。“他们不是大评论家,不是评奖的人,只是普通读者,我写作不就是为他们吗?他们跟我聊起来,说读我的小说很感动,对我是最大的动力。”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作家,把普通生活的画卷展示给后人,让他们读起来不乏味。我从来不去想什么荣誉和奖项,从来不做小说以外的事情,唯一的目标就是写好小说。”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想过平静与自由生活的人。自信而不张扬。虽然获奖无数,但若将所谓的“成功”的桂冠挂在他头上,他反倒觉得茫然,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自己有过什么成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著名女作家:豆豆(原名李雪)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广泛...[详细]

  • 阿成

        阿成,原名王阿成,山东博平人,民进成员,燕山大学客座教授,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文联...[详细]

  • 当代小说家:成一

    已出版各类小说作品约五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七部。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远天远地》,中篇小说集《干山》,长篇小说《茶道青红》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京、...[详细]

  • 当代小说家:红柯

    著有小说集《美丽奴羊》、《跃马天山》、《黄金草原》、《太阳发芽》、《金色的阿尔泰》,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大河》,学术随笔《敬畏苍天》、《手指间的大河...[详细]

  • 当代小说家:熊正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他就以长篇小说《闰年》以及中篇小说《无边红地》、《红河》、《乐声》、《红薯地》、《红锈》、《匪风》等为代表的“红土地系列”向文坛...[详细]

  • 当代小说家:古华

    古华文学创作中最著名的作品《芙蓉镇》发表于 1981 年,这部小说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于 1982 年获首届矛盾文学奖,曾被改编成同名影片。除此之外,古华作品还有《...[详细]

  • 当代小说家:方之

    方之,原名韩建国,1930年生,祖籍湖南湘潭,生长于南京。在南京第一中学读高中时接受进步思想和党的教育,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南京解放时被调去做青年团工作,另外,他又深入农...[详细]

  • 葛亮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 。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着有小说集《七声》、《谜鸦》、《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详细]

  • 《暗算》作者:麦家

    麦家是近来在文坛迅速走红的青年作家,系巴金文学院创作员,供职于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不久前,才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同时当选的有巴...[详细]

  • 外国当代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

    目前在书店里唱主角的外国文学图书,基本上还是19世纪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例如托尔斯泰、福楼拜、狄更斯等老朽。即便是《尤利西斯》、《喧哗与骚动》等艰深的意...[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