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外国作家

“微物之神”卡佛没那么好

发布时间:2010-06-18 来源于: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徐则臣 点击数:

  卡佛的短篇那真叫短,一个集子摞一块也未必有一个长篇的一章字数多,坊间就是能炸锅似地谈,报章杂志就是能整版整版地做。在文学精神如此匮乏的中国当下,得如此礼遇者,近年来也不过余秋雨、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几人而已。大师已经成为是否小资的重要指标——我希望卡佛不要成为什么指标。平心而论,对浮光掠影的阅读来说,卡佛不是个好选择。

  这个世道有点看不懂,都说忙,没时间坐下来看书,但砖头一样的长篇就比中短篇小说集好卖。尤其短篇集,跟诗集一样是出版毒药。出版商每谈及此类项目,都拿出即将倾家荡产的人道主义精神咬牙切齿地说:好吧,出。如果阅读和市场的确就如此诡异地拧巴下去,你也得认;但是,我又见到听到这两年但凡跟文学沾上一点边的同志都张口闭口在说卡佛,把大师挂在嘴头。

  念大学时读过于晓丹译的《你在圣·弗朗西斯科做什么?》,小册子,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耳目一新,短篇小说到卡佛这里不一样了,但对卡佛没到念念不忘的地步。然后就是这两年卡佛高烧,文学界如同发现了所罗门宝藏,奔走相告;于是重读,更觉出了他的好。

  卡佛的好,我觉出的不比别人多:极简,巨大的沉默和空白,精进乃至苛刻的艺术自律,温暖的小人物叙述,日常生活的充分诗意化,等等。其实,随便挑出其中的一条放进我们当下的短篇小说创作中,都是难得的品质。卡佛在当下的文学语境中能获得无上之荣誉,得承认,也和我们平庸懈怠的短篇小说创作现状有关。不比不知道,一比发现还是人家的好。的确如此,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是个历史的范畴。若干年来都说《红楼梦》是老大,《金瓶梅》等而下下之,现在,不少学术界和文学圈的有识之士认为,未必《金瓶梅》就不在《红楼梦》之上。此一时彼一时。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要说的是,短篇小说在卡佛这里变成了别致和另类的模样,我倾向于认为是个形式问题。或者说,是个写作上的方法论的问题。他只是在方法论上做得比别人更极端一些,因而成就了形式上的典范。而这个极端于短篇而言是否就好,还未必是板上钉钉。

  节制是写作的美德,但准确是更大的美德,如果为节制而损害准确,吾未见其明也。节制过了头可能就是矫情和做作。我读卡佛,常觉得这是个技术高妙的匠人,他的大刀斧劈带了点表演的成分。你看,这点儿我能砍掉,那一点儿亦可去之,没有最少,只有更少;你敢说这不是小说吗?小说可以砍,甚至可以无限制地砍下去,日去其半,万世不竭;只是,无限地抠门儿也不一定能变成富翁。卡佛的做法固然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空白和值得尊敬的沉默,不过稍不留心,也有可能把小说简化为单薄的故事片段乃至细节,那样不仅出不了空白,反倒弄成了闭合的结构,死死地封住了意蕴的出路—我以为,小说节制的前提是自然,是浑然天成,如同中国的书法,飞白要“非白不可”时才有意义,否则,那只是没控制好笔,或者是舍不得墨。

  到后期,卡佛一度放开,不打算那么苛待文字了,要让小说丰腴起来。参见小说集《大教堂》。集子里有一篇备受嘉奖的《好事一小件》,在卡佛之前的另一本短篇集子《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名叫《洗澡》。卡佛重写了这个小说。重写后的小说多了20多个页码。我很吃惊,为什么一只极简的笔稍稍放松一下,就变成了啰嗦。小说的内核几乎没有变大,但篇幅大了,大得让人觉得铺张。不是语言自身的铺张,而是相对于小说的核来说,文字铺张了。在稍繁和极简之间,对几乎同一个小说,差异之大,或可思量。

  在我看来,真正将留白和自然熔铸一炉的,是巴别尔。巴别尔短篇小说的好,在他无所用心。看巴别尔小说,你不会觉得这人拿起笔之前必须要装模作样地挺直腰杆正襟危坐。他就是在墙头马上和稻草垛旁边,逮着空就写几笔,他没那个时间和心思去做作。所以,他的自然乃是耳目所及,他的留白和节制可能就是世界的真相。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 周洁茹小说集《美丽阁》:浮城沙画记

     作为一本有清晰空间标识度的小说集,《美丽阁》给我们呈现了庞大城市的无数地标——佐敦、美丽阁、盐田梓、布巴甘餐厅、布鲁克林动物园、51区、拉古纳、洛芙特等...[详细]

  • 《无穷之夏》:“她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

    邹世奇是新晋小说作者,来自江苏南京。她的小说处女作《犹恐相逢是梦中》发表在《边疆文学》2018年第4期上,据说是她在博士论文完成之际写就。小说集《无穷之夏》收...[详细]

  •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 莫泊桑《漂亮朋友》

    杜•洛瓦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的青年野心家吕西安。吕西安是个失败者,因为他缺乏的正是杜•洛瓦的无耻和不择手段。同样被美色所迷醉,吕西安...[详细]

  • 邵丽《天台上的父亲》

    《天台上的父亲》收录了作家近年创作的10部中短篇小说。邵丽挖掘出被历史尘封已久的“父亲”“母亲”,并以此刻为坐标勾连起家庭往事,将他们的人生命运置于历史洪流...[详细]

  • 《无法完成的画像》:为历史理性注入个体情感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首发于《十月》杂志(双月刊)2021年第6期。这部小说“酣描战火中的青春,状写先驱者的丽影”,但与直面革命者传奇经历的书写不同,...[详细]

  • 读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公元4876年秋天的一场《红楼梦》余孽大搜捕,隐隐响应着明万历十四年春夜,神宗皇帝忧郁的启悟(《〈红楼梦〉弥撒》)。1966年波赫士在乌拉圭外南大西洋投下一枚钱币,启...[详细]

  • 短篇小说的技、艺与“道”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是一篇在故事和细节、风格与技艺等方面达到平衡的优秀作品。画像是纪念死者的一种方式,小说以此展开:1944年,15岁的“我”跟随师...[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