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民间文艺回归生活
2017年09月22日15:01 来源:光明日报 潘鲁生近日,我与国际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进行了一场座谈。在交流中,国际专家感慨,自己先后在中国进行了十余年关于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这五年,尤其能深刻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详细]
-
文学论坛“甜美的时光片段”:好的短篇小说长啥样?
2016年07月21日12:42 来源:澎湃新闻 罗昕 高阳短篇小说国内遇冷?短篇不如长篇?好短篇长啥样?7月16日,第十四届世界英语短篇小说大会的最后一天,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主持文学论坛“甜美的时光片段”...[详细]
-
2018年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阅读品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18年01月09日 叶子 彭训文 2018拥抱高品质文化阅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楠最近在看的一本书。虽然工作繁忙,他还是见缝插针挤...[详细]
-
白眼观尘世 金刚养道心 ――访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2017年11月13日08:14 来源:文汇报 姜乾相贾平凹(左)与本文作者合影今年国庆中秋休假,笔者回老家长安,其间有幸拜访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这是继去年“五一”节见面后,再见这位文学大家。约见:朋友相助有波折在...[详细]
-
当代文学批评要有人文精神担当
2017年11月10日14:18 来源:解放日报 杨剑龙导读: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是文学发展的两个轮子,在两轮的配合与互动中推进文学发展。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我们却常常发现,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呈现出不相协调甚...[详细]
-
“史诗”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
2017年10月27日06:59 来源:文艺报 何平“史诗”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它的意义具有象征性,且会溢出文学自身。不是每一个作家都适合,都会写出“史诗”,但一个时代需要也必须遴选可数的“史诗”。我们不能...[详细]
-
食指、余秀华交锋:网络时代的多元化诗歌生态
2018年02月07日09:05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杜未未1月16日晚,余秀华更新了许久未动的新浪博客,以《兼致食指,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为题发表文章:“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不是你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是...[详细]
-
冯骥才:若不把自己的文化当一回事,那谁也救不了
2018年01月16日0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蔡敏婕冯骥才在参观岭南文化的作品 肖雄摄“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文化很伟大和灿烂。”著名作家、文学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14日在广州接受采访时称,但与日本等...[详细]
-
阿城:?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2017年12月25日08:53 来源:《收获》 阿城时间:2016年9月28日地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001专门说当代作家,后来我才知道这很犯忌。我习惯跟不超过20个人讲话,人多了,我就有点热(脱外套)。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详细]
-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理解:“世界文学”的另一维度
2017年12月22日07:04 来源:文艺报 马兵重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的写作,并非是“去民族化”的同义,也不是对个体经验的漠视,它强调的是由殊相映射出的共相,是特定情境中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把握人类的状...[详细]
-
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
2018年01月24日16:19 来运:文艺报 赵启鹏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战争文艺更加应该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详细]
-
贾平凹是作家中的劳动模范
2018年02月07日09:40 来源:深圳商报 周俊生新年伊始,贾平凹又捧出一本厚实的长篇新作《山本》。这已是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尽管还未见到新作上市,但他就这部作品写的一篇后记已经先行在刊物上发表,从其内容...[详细]
-
南帆:审美的洞见
2018年03月05日09:47 来源:《文艺争鸣》 南帆二十世纪兴盛的诸多文学批评学派存在一个普遍的特征:思辨与理论密度。种种印象主义的联想以及感悟遭到了蔑视,众多坚硬的概念、术语密集地覆盖了文本,诸如意识...[详细] -
“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及局限
2018年02月27日15:45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刘卓1“非虚构”写作涉及的面很广。与其说这是一个来自于批评家的命名,不如说更多地是不断发生的、体量巨大的表述需求的自我命名。它以否定性的方式展开,以...[详细] -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当代小说
2018年02月23日09:00 来源:文学报 黄孝阳我们已然置身于一个比《百年孤独》还要魔幻百倍的匪夷所思的现实,这个现实还在不断加速,且每一秒都比刚流逝的那一秒更快一点。我把这个现实称之为知识社会。如果...[详细]